三国乱世中,曹操、刘备、孙权三大武装势力,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激烈战争。他们打来打去到底为的是什么?虽然他们个个高调宣称,自己只是为了铲除祸乱、解民倒悬、救民水火,其实一句话说白了,不外乎是想一统天下当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蜀吴三方势力中,刘备在公元221年正式开国称帝,定都成都,史称“汉昭烈帝”。孙权称帝要晚得多,但也在黄龙元年(229年)称帝,史称“吴大帝”。

他们的老对手曹操,明明手握天下大权,完全具备了称帝的实力,无论是控制的疆域面积、人口数量、武装力量,都远远超过孙刘两家,但却死活不敢走这一步,到死也没圆了皇帝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带领大军南下讨伐孙权,在濡须口之战中失利,撤军回朝。当年五月,汉献帝加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剑履上殿,参拜不名,并赐冀州为封地。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地位之尊崇仅次于皇帝,食邑3万户,位居诸王之首,奏事不称臣,受圣旨不叩拜,享受天子的全套仪仗,包括旒冕、车服、旌旗、礼乐,一如帝王之制。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汉献帝对曹操再次给予破格封赏,“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旒冕是古代皇帝和王所特有的一种冠冕,前端下垂若干串珍珠,远看宛如“小门帘子”,只有皇帝的帽子上才能有12串珠子,王爵最多只能有9串珠子。汉献帝破格准许曹操,帽子上也可以有12串珠子,实际上已经享有皇帝待遇。然而即使如此,曹操没有正式开国称帝,没有举行登基大典,仍然算不上皇帝。

众所周知,汉献帝不过是一个傀儡,他的所谓“圣旨”都是在曹操的授意下完成的。也就是说,曹操本人也有极为强烈的称帝之心,几乎昭然若揭天下皆知,但他却硬生生一次又一次抵制住皇权诱惑,一次又一次强压下自己的称帝之心,没敢捅破这层窗户纸。

曹操为什么不敢大大方方称帝?他曾写过一篇文章《让县自明本志令》,其中对自己的一生经历和思想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刻的总结。文中声称,天下人都误解了他,误认为他有称帝野心。

曹操声称,他的偶像是西周贤臣周公秦朝大将蒙恬。周公在主少国疑之时,完全可以取代周成王,但却依旧忠心耿耿甘当臣下,即使受到冤枉也九死而不悔。蒙恬在含冤负屈即将被秦二世杀害时,完全可以起兵反叛自立为帝,“将兵三十余万,其实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其实明眼人一眼便知,这不过是他往自己脸上贴金。他之所以不敢称帝,答案是两个字:刘协。也就是汉献帝。想当初曹操起兵之时,抢先把刘协控制在手里,从而占据了道义上的巨大优势,口口声声以汉朝忠臣自居,打着刘协的旗号,口含天仙,号令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操这一招非常有效,迷惑了天下人的耳目,使得他的诸多竞争对手失去了法理道义上的正确性,谁敢和曹操对抗谁就是背叛朝廷的“乱臣贼子”。其次,天下那些愿意尽忠汉室的英杰贤才,也把他视为汉朝的救世主,纷纷投奔到他的麾下。曹操这一招赚得盘满钵满,也成为曹操成功的基础。

但曹操没想到的是,历经坎坷饱受苦难的刘协却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结果反过来成了阻碍曹操称帝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曹操若想称帝,必须先把手里的汉献帝干掉或者废掉。

但曹操前半生口号喊得震天响,要报效朝廷尽忠刘协,如果刘协被他杀掉或者废掉,他的野心家的面目也就大白于天下,他苦心塑造一辈子的忠臣形象也会轰然坍塌。在天下臣民心中,他就会立刻变身为万人痛恨的王莽或者董卓,很可能会引来众叛亲离的严重后果,甚至重蹈王莽董卓的覆辙。故此他才不敢称帝。曹操精心编织了一个巨大谎言,以此为基础构建起自己的宏图大业,但这个谎言却需要他用一生来源。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