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被合称为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早已不复存在,为何只有华夏文明能够传承至今呢?

纵观我国近代历史,无论是外来侵略还是内部战乱,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可是即便如此,中华民族也在内忧外患到危机之下仍能屹立不不倒呢?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拥有特有的民族精神。

那么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大体可以分为萌芽、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

首先是萌芽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这段时间内,中国人民开始形成各民族统一、各民族团结奋斗的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代的中国饱受列强侵略蹂躏。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开始自主或不自主的进行一些反侵略活动。

虽然此时的民族精神对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起了推动作用,但是它也存在着鄙视外国、盲目排外的情感。虽然洋务运动是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但其中透露出很明显的鄙视外国人情绪。从洋务运动的口号“师以长技以制夷中的“夷”字就可以看出此时的民族精神还比较狭隘,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

在众多由地主阶级、农民阶级组成的反侵略运动中,民族意识开始初步形成,除了“爱国精神”之外,较为典型的特征就是“排外情绪”。因此,这一阶段的民族精神尚且不够成熟。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段时间是民族精神不断完善的阶段。

这一时期,“爱国救亡”仍然是民族精神的主题,不过这里的爱国救亡运动不再单纯的是指反对外来侵略者。辛亥革命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推翻清政府,想要改变整个封建制度,虽然受时代局限未能完全推翻整个封建制度,但是此时革命人士在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革命态度也变得更加的成熟。

以孙中山为主的革命党员,在构建中华民国的国家体制时借鉴了英国的议会制和和美国的总统制;以陈独秀、胡适、鲁迅为主的新文化运动则充分吸收了外国“民主科学”的先进思想。此时的民族精神体现着“接受”、“容纳”的色彩,不再是单纯的排外性。

因此这个阶段也是民族精神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过程,即发展过程。

第三阶段,成熟阶段。从1931年开始的抗日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间是民族精神成熟的阶段。

为了“逼蒋抗日”、实现全民族一致对外而发动的西安事变是民族精神在这一阶段中传播、发展的高潮。全民族的抗日开始,促使中华民族就形成了一致对外的意识。

此外,在抗日战争中也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他们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不畏生死,为国家、为人民尽心竭力;并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放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崇高精神贯穿于这一阶段始终。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在全球展开时,民族精神包含的对“世界各民族团结合作”的色彩愈发浓厚,这也使我国的民族精神狭隘性日益减少,包容性、广博性现日益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在这一阶段,我国的民族精神逐渐走向成熟,它不再单纯强调“爱国”思想,还包含了中国人民的各方面精神气质。

与中国古代以汉民族为中心的民族精神不尽相同,从近代以来形成的民族精神,它更加强调民族平等、民族统一、民族团结,它的外延更广,涵盖的精神也更加丰厚。

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不断向前攀登,民族精神也沉淀得日益香醇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