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对手突然变强了
也许有人会说,冠状病毒是很常见,但这次是新冠病毒,总不会很常见吧。
那对手怎么变强了呢?
相对而言,RNA病毒本身具有极高的变异可能性,因此出现伤害性更大的病毒也在情理之中,但问题是如果将这些病毒溯源,它们更应该出现在动物之间,人类本不应该承受这样的灾难。
不管通过怎样的途径到达人体,既然事情发生了,人类就该勇敢面对,这时科学家冲在最前,但结局难料。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人类应该从SARS的爆发上学到些什么吧?
第三,人类打光最后的子弹?
一切并不乐观,犹记得当年SARS结束后,大家对冠状病毒的热情很快消散,尽管科学家仍然保持研究的态度。有一种声音是,在很多人心中,只把它当作是一种偶发事件,那么大自然的惩罚接踵而至,MERS来了,2012年在沙特阿拉伯出现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可导致中东呼吸综合征,致死率超过30%。人类有点慌了手脚,但戒备之心依旧欠缺。
面对未知,人类最应该提升的就是知识储备,可起跑就慢了,再想追就不容易了。
全球的医学科研工作者正在争分夺秒地研究新型冠状病毒。不过当我们抽丝剥茧来观察冠状病毒,会发现我们的所知只是冰山一角。
对于很多一生都在研究冠状病毒的人,对于最新爆发的病毒仍然有很多知识空白,只能等待进一步的研究成果,而这就是现状。
第四,但,光明仍在……
这一次,关于冠状病毒的研究已经提上日程,各种投资机构对冠状病毒的研究投入已经大幅度增长,未来也会吸引更多科研工作者加入冠状病毒的研究队伍。
不过在怀有信心之余,先泼一盆冷水。
虽然光明仍在,但是光明需要煎熬地等待。

当新冠病毒席卷世界,最终确诊人数很可能超越百万时,我们不禁扪心自问,为什么在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这次的疫情,人类依旧弱小得如蚂蚁一般?很多人会为自己开脱,冠状病毒人类没见过,没见过怎么能打得过,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想知道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因为常见而掉以轻心
事实上,冠状病毒不是一种新型病毒,作为RNA病毒的一员,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它的显著特征之一是,目前为止在RNA病毒中具有最大的基因组。
从感染范围上,目前已知冠状病毒特别“喜欢”脊椎动物,人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那些物种,包括人在内都在此范围。
虽然可以感染人,但起初威力尚小。从1950年起,才逐步发现人类的感冒也与某种冠状病毒有关,后来分离出第一种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鼻病毒。有可能看到这里的你,也曾经感染过冠状病毒,因为约有20%的普通感冒,就是由冠状病毒引发的。
不就是感冒吗?有什么可怕的!普通大众肯定会这样想,因为看不到显著危害,科学家对此的研究也是走走停停。
一切看似相安无事,直到冠状病毒开始“华丽转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看过下面这一段话,你就会知道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当人类开启新的纪元后,从2002年底开始,将近18年的时间,出现了3种对人类伤害严重的新型冠状病毒,它们分别是SARS-CoV、MERS-CoV以及这一次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引用《三体》中的一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显然人类在冠状病毒上面摔了一个大跟头,但光明仍在……
2003年的非典(SARS),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2019年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人类有足够的理由担心下一次会随时降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