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绩一直备受家长的关注。因为在大部分家长眼中,成绩好意味着孩子的聪明程度和优越性。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凭借优越的成绩考上清华北大。因为在那里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机遇,拥有更好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擅长文化课成绩。所以有些家长会选择帮孩子报很多补习班,或者对孩子苛刻要求,而这些往往事与愿违,把孩子推向另一个极端。所以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绩一直是家长朋友们之间的热点话题。当然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教育学生是本职。自然是更要正确地引导孩子的。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这是一门学问。学生就如同学海里的一叶扁舟,而老师和家长则是这扁舟上的船工。要使得这片小舟如论是在湍流还是在平静的水面都能顺利前进,这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协作推动的。太急则有覆舟的风险,太缓则会造成停滞不前,缺乏竞争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家长和老师究竟该怎样做呢?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那为何不同的孩子差异如此显著呢,关键在于是否掌握真正的方法。首先孩子是学习的主力军,老师作为引导者家长则是推动辅助。

学生出现某一门课成绩不好,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最忌讳的就是进行语言恐吓:“你下次再考不好,我就请你家长来学校……”这些对孩子的心理伤害是很大的,你的学生很可能因为你的威胁或者斥责丧失学习的信心。

并且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很可能孩子会走向极端,毕竟孩子的心理是脆弱的。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先自省是否自己课程设计的问题,也可以询问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孩子一起探讨,让孩子觉得自己参与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善于诱发孩子思考,让孩子把学习当成一种研究探索,每次他们获得一门新知识,都会有着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孩子有着天生的好奇心,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比如一些常见的方法:课上多准备一些和学习内容相关的,活动,比如treasure hunt ,文字游戏,你演我猜等等。

这样不仅能够抓住孩子们的眼球,还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竞争意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还能让孩子们很快地接受新的知识。可能有些老师会觉得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高那些课堂活动将会显得多余而没有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不然,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动且富有好奇心的,所以课堂是需要我们每位老师去精心设计的,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会让孩子们享受并十分期待的。

所有人都会愿意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付出十分的努力,所以作为老师自身,要从孩子角度出发,做好自己园丁的角色,在浇灌同时让这些花朵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作为家长,我们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和坚强后盾,首先自己一定是要做一个好榜样的,因为你的孩子的性格形成就是你的一个映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超过了一切外来因素的影响。所以如果您的孩子文化成绩并不是很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有一部分原因是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这一点就需要我们父母去以身作则帮助孩子,我见过很多家长每天都吵着让孩子去写作业,不要玩手机,不要打游戏等等,然而自己却拿着手机在孩子不远处玩得津津乐道。

这种专制式教育不仅不会起到任何效果,相反会极其孩子情绪严重不满,甚至成为青春期叛逆的导火索。所以,作为父母在教孩子如何养成一个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首先也必须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这样你才会在孩子心目中建立一个说一不二,值得信奈的形象。

这样更有利于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专注力。孩子才能在放学后回家安心地将一天所学好好温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孩子的成绩不是很理想,作为父母更不应该去指责甚至谩骂,因为每个孩子在自己成绩没考好的时候都是十分伤心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羞耻心,他们深知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差距。所以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再去过多指责他们,他们的内心就会感到孤独,或许作为家长会想:“他考得不好,我还不能骂两句?”当然可以,但是孩子的世界观是很小的。他们觉得在家长和老师眼中只喜欢成绩好的孩子。

因此,很可能就因为家长的一句不经意的气话让孩子的世界观崩塌,至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我的一个学生就是这样,不管别人说什么,她就一句话:我就这样,反正都一样。

这句话真的很让人心疼,原本一个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女孩子,关上自己内心的大门,变成了一只浑身长满刺的小刺猬。所以父母是孩子内心后盾,应该给予孩子的是信心和温暖,而不是让孩子觉得父母在乎的只是你的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孩子伤心的时候,父母可以选择和自己的孩子聊聊天,问一下他自己的想法,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失败的原因,给出自己的建议,让孩子自己组发现学会分析自己的原因,让他们觉得自己有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同时也更能让孩子觉得学习确实是他们自己的事情,父母更在乎的是自己。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

当然老师和家长都并不是单方面行动的,要想孩子成绩有所提高,家长和老师应该互相协作,共同关注着孩子。老师在引导孩子进步的同时,家长在后面推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和老师一定程度上配合,给予孩子适当的关注。在孩子取得进步时,应当双方给予孩子肯定,并且激励孩子再接再厉。这样的孩子可以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心理和生理上的良好发展。这样孩子的就会不断取得进步,步入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