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是今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了。这段时间里的标志性特征就是气温开始回升,雨水增加,春雷乍动,万物都开始生机盎然。俗话说,“春雷惊百虫”,蛰伏在地下越冬的昆虫都开始活动,这才有了“惊蛰”的说法。农村里最为重视惊蛰节气,属于春耕开始的节令,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惊蛰”春耕由南向北逐渐的开始,气温的回升却有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地里杂草也相继萌发,这时候应该搞好病虫还的防治和耕田除草。农村里有一句老话讲的好,“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惊蛰的时候耙地可以更好的保存土地的墒情,另外顺便也把草都给锄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过去农村里人们经常会以“惊蛰”的气温变化,来预测最近一段时间天气的好坏。有这样一种说法,“惊蛰不冻虫,冷到五月中”,惊蛰正是初春的阶段,也仍然属于“数九寒天”的范围内。按照“数九”冬至后逢壬日开始,每九天算一九,到了“惊蛰”的节气正好是75天,属于“数九”种的第八个九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段时间虽然天气逐渐变暖,但整体的气温仍然偏低,虽然会有一些昆虫开始冒头,但也是个别的情况。如果“惊蛰”这个时候温度比往常偏高的话,昆虫开始大量的出现,这就是“惊蛰不冻虫”的现象。根据早先的经验来说,以后的很有可能会冷,甚至会一直冷到五月里。人们通常认为每年冷的时间都是固定的,该冷的时候不冷,那么到后面气温就很容易反复,也就是说出现“倒春寒”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惊蛰”期间的“大风”也用来给人们预测天气,俗话说,“惊蛰吹起土,倒冷四十五”。春天来有开始又北风转变为南风,给人的感觉比较湿润和温暖,风力也比较小,常说“春风和煦”就是这个意思。但若是“惊蛰”的时候刮起来大风,导致尘土飞扬一定是北风,从北方吹来风也就是“西伯利亚寒流”,这肯定会导致气温下降。南北的季风遭遇冲突,冷暖遭遇,很人能够有形成持续性的低温阴雨天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并不一定会真的是,“倒冷四十五”。每次发生持续的时间并不确切,通常也都是间歇性的。这属于一种夸张的表述,只是让人们多加注意,并且进行防范。记得早些年间遇到过一次极端的天气,在节气“谷雨”的时候曾经下了一场不小不大的雪,时间已经非常晚了,杏花都已经开放。雪花和杏花共存,许多老人都声称第一次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俗语都是过去人们对于日常现象的总结,对于现在来说可能并不适用。考虑到今年是暖冬,此时再冷下来的概率比较低。但我们也应该对保持一定的警惕,提前做好万全的准备,以不变应万变。毕竟天气情况这种事情,谁也说不准,对此您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