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微信公众号: 叫我杨咩咩(ID jwymm666)

原公号名“少年与网红”改名【七哥生活观】

方便你找到七哥的文章,请继续支持噢!

前言:今天七哥看到一个新闻,女医护人员集体被剃成光头,去支援前线。相机对着女孩快哭的表情,我真得很想骂人。我知道剪短头发有助于上抗疫一线,但没必要强制成光头,短发也没问题,而且挺好看,如果一定要是光头,男医生为什么一视同仁。还不是拿女性最心爱的头发作为歌颂的素材。最近宣传部门,总是触犯这种同理心的界限,下面这篇文章谈的很清楚,希望你读完。

01

2月12日,微博上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

1992年出生的护士黄杉已经从事护理工作7年。

在工作中,她热心负责,深受大家的喜爱。

去年年底,黄杉怀孕了。

这对于全家来说,是一件特大的喜事,全家人也都在等待新生命的降临。

然而,怀孕还不到两个月,她出现了自然流产现象,孩子没能留住,于1月10日进行了清宫手术。

但,还没来得及悲伤,疫情就爆发了。

于是,小产仅10天的她,进入了一线病房,参加了这场“抗疫战”。

这件事报道出来,赞扬了女护士舍己为人,不畏牺牲的精神,在标题里写上:总有人要拿起刀枪上一线。

乍一看,是十分感人的一个报道,疫情当前,医护工作者纷纷舍己为人,只为了尽快战胜病毒,为了人民的健康。

然而,仔细一想,女孩自己的身体呢?

她小产才10天,身体十分虚弱,就要承受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在病毒的虎视眈眈之下,用自己脆弱的身躯去抵挡,这样真的值得大肆宣扬吗?

更让人觉得迷惑的是:媒体的大肆报道,让这种“掏底式”奉献,变得人人皆知,引为美谈。

无可否认,像黄杉这样的精神和品质,真的是很可贵。

如果黄杉的身体能够吃得消的话,那这些担心和诘问算是我多虑了,但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护士黄杉在日记里写下第一次进隔离病房工作时的感受:

身体虚弱,工作太多太繁重,跟不上大家的节奏,有些不知所措;

在这之前,没有穿过防护服,第一次穿,就觉得憋气难受,呼吸急促,还有些作呕;

心情还没有平复,一想到曾经失去过一个宝宝,就觉得久久不能释怀……

同为女性,看完这段文字,真的很想哭。

刚刚小产十天,正是需要休息的时候。

作为女性,我们都知道,这时候的她,正是免疫力低下,极度容易感染的时期。

而疫情险峻,隔离病房的工作沉重繁忙,根本没有一丁点时间可以让人休息。

在这样极度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她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两个月大的小生命,刚刚离她而去,让人想起就心痛万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当然应该给予黄杉最大的敬意和尊重,可是一想到她也是冒着身体巨大的不适上到一线,咩咩总会想,这样的过度宣传,真的好吗?

是要照顾病人没错,但这不意味着要牺牲医护人员,我们的目的,不就是让更多人好起来吗?

但是这样一宣传,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医护人员压力?

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02

然而,这样的事情,不是个例。

武汉一名叫赵瑜的护士,已经怀孕9个月了。

本来应该在家安心待产的她,却在疫情爆发之时,戴着面具,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在隔离病房紧张地工作。

9个月,肚子已经很大了,即使穿上防护服,都能看到小腹高高地隆起,而且,路都走得不是很稳了。

当过妈妈的都应该知道,这个时候,对于一个孕妇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时刻。

孩子随时可能降临,作为母亲,随时要准备等待迎接一个小生命。

可这个时候,她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环境呢?

病毒肆虐,一不小心就可能会被感染;

工作繁重,还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隔离病患。

且不说这身防护服是否能将一切病毒隔离开来,只要穿上这身衣服,就会造成严重的供氧不足,孕妇缺氧,肚子里的孩子呢?是不是也跟着遭罪?

看到这里,咩咩很是疑惑:作为一个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她希望能尽力帮助到更多的人,这无可厚非。

但眼下是特殊时期,她作为一名特殊人员,她和孩子的生命安全谁来保障?

作为媒体,这样大肆报道一个孕妇的牺牲,是否有失妥当?

就算大人可以无所谓,那么孩子呢?Ta在即将降临的时候,被置于这种危险的环境之中,这难道不令人心痛?

说句不好听的话,万一出现了意外,这个责任,谁来承担呢?

说真的,这样的行为,不要再提倡了。

这段时间疫情爆发,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平凡人的奉献。

父母上一线抗击疫情,留8岁孩子一人在家中。

当记者问及孩子:

爸爸妈妈都去了前线,你是什么感受?

孩子含着眼泪回答道:

不好的感受,在家里一个人感觉很孤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线固然吃紧,抗疫确实需要人手,咩咩也没有否认他们的一片赤诚,个人选择有时候是不理智的,热血的,但我们的社会,却需要冷静和理智。

孩子一人在家,万一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个责任谁来负?

疫情再艰险,我相信都不需要一个8岁的孩子做出牺牲。

还有之前的一则报道:87岁老人将毕生所有的积蓄20万,都悉数捐献了出来。

老人名叫倪素英,家住重庆。

她一个人居住在一个空间狭小逼仄的房间里,家具没有几样,整个环境,简陋得不像话。

平日里,她省吃俭用,靠摆摊卖小百货来维持生活。

而她所捐献的这20万,就这靠卖这些小百货,一分钱一分钱攒下来的。

这20万,是她的全部。

老人的事迹报道出来以后,所有人都在称颂她的伟大和善心,都在夸赞她的无私和奉献。

可是,咩咩不禁想到的是: 捐了这20万,老人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呢?她得到了精神上的表扬,但物质上,是不是比现在更为清贫?

我们,真的需要一个老人倾尽全力去做一些牺牲和奉献吗?

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这些老人,毫无疑问,他们是弱者,是底层,甚至在病毒来势汹汹之时,他们才是抵抗力最弱的那一群人啊。

钱捐了,表扬信也写了,但她们往后的生活呢?谁来保障?

还有那个身上仅有1万元的老人,不仅将这些钱悉数捐出,还找女儿借了5千块,凑够了捐献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新闻,真的让人在感动之余,多一了份浓浓的心酸。

不是所有的奉献,我们都应该悉数接受。

如果在一个社会事件中,底层的人,平凡的人,他们的牺牲和奉献超出了限度,接受善意的人就应该拒绝,否则过犹不及。

老弱病残的付出,根本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我们想看到的,是那些上层的人,有能力的人,在灾难来临时,能有规划,有作为,有奉献,有牺牲。

而不是战事正酣,前方吃紧,后方却乱成一锅糟,只能靠这些平凡人掏底式的奉献,来引导大众的关注。

苦难必将过去。但我们不能把丧事当成喜事,不能为应该追责的人高唱赞歌,更不能把底层人的牺牲当成理所应当。

他们没有那么多接受信息的渠道,他们或许也不会知道,自己捐助的善款,究竟是否真的能送到需要帮助的人手中。

他们只是看着新闻里,一个个年迈的老人,将毕生积攒的心血,颤颤巍巍地交出来。

于是,就像爱心接力一般,他们纷纷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钱,奉献自己的爱心。

他们不知道,我们不能不知道。

他们一生清苦,我们不能让老人们的余生都无法自保。

正如张文宏医生所言:

不能欺负老实听话的人。

疫情爆发到现在,我们从未怀疑过平凡人身上折射出的善良,但也请媒体们收手吧,不要再宣扬这类行为了。

毕竟,让老人老有所依,让孩子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让平凡人努力获得幸福,才是这个社会的良知,不是吗?

*作者: 杨咩咩:身高1米6,气场2米8的带娃辣妈。前教育培训届名师,爱烫头,爱自由,希望此生不为钱发愁。个人微信公众号 :叫我杨咩咩(ID:jwymm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