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宣布新冠病毒肺炎人传人以来,已经过去18天了。

这些天,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看一下确诊、治愈人数是否有变化。

每天睡前,都期盼着、祈祷着:第二天醒来,希望能看到好消息。

刷着网上铺天盖地关于疫情的消息,虽然没恐慌,没焦虑,可心里也是阴霾的。

直到今天上午,一个好朋友给我发来这样的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一个朋友,从疫情爆发后,就去前线做了救护志愿者。在空闲期间,他还自己花钱买了很多觉得有价值的课,送给宅在家里的亲朋好友。

那一刻,真的被感动到了。

有人说:“中国人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总被一群勇敢者保护的很好。”

确实,在病毒肆虐这片土地的同时,千千万万的民众都在行动着。

他们有在武汉近距离抗击病毒的工作人员,也有在自己的家里,献一份爱心,贡献一份力量的普通人。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每一份微光,都值得被看见,也能温暖更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汉最早集中收治病人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一直忙碌在救治病人的第一线。

身患渐冻症的他,一直隐瞒病症,30多天来,他常常是凌晨2点刚躺下,4点就爬起来,每天接无数个电话,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他的妻子,在武汉第四医院工作,救治病人的过程中也不幸感染。

可张院长忙到无法去看望妻子,面对妻子,他有内疚,他也害怕失去那个跟他一共度28年岁月的妻子。

可他说:“以后我会长期这么歇着,我为什么不现在多做一点!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当生命进入倒计时,他想的不是个人安危和情感,而是做更多事,帮更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哪有什么英雄,不过都是挺身而出的平凡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排爆扫雷英雄杜富国,他的妹妹杜富佳是一名护士。

疫情当前,她第一时间报名要到最前面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富佳

即使今年是哥哥时隔7年第一次回家过春节,她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要去发热门诊工作。

她说:“哥哥是军人,在雷场贡献力量。我是护士,理应在抗疫一线,做出自己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样的父母?培养出这样的兄妹。

致敬杜国富杜富佳的父母,致敬所有危险时刻的逆行者。

感谢他们,用自己的血肉身躯,勇敢守护人们的安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苏江阴东林村,73岁的徐阿婆,靠捡垃圾为生。

不知道怎么捐款的她,把辛苦积攒的9000块钱,拿到村委会,想让村委会帮忙捐给武汉。

村支书考虑到阿婆生活不易,拒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婆急的坐在村委会大哭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过生活的苦,对别人的疾苦更能感同身受。

虽然我只有一杯羹,可我却愿意在你危难时,分上一半给你。

这不是伟大,这是真正的人间真情流露。

祝愿阿婆,好人一生平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济南,一辆小货车开到公交公司。

司机一边从车上拎下100升消毒液、4个专业的消毒喷壶,一边说:“这是消毒用的,你们用得上。”说完上车就离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个司机,在1月31日下午,也同样悄悄给济南西站,送去了500斤消毒液原液和10个喷洒工具。

这位不肯留姓名的大哥说:“这是小事,不用留名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有难,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普通人,用他们的爱心和热心,让我们坚定了向前走的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周口,抗疫一线的护士刘海燕,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已经整整7天没回家。

丈夫和女儿去医院给她送饺子,她和女儿,远远地站着隔空相望。

9岁的女儿,哽咽着哭喊妈妈,丈夫在旁边抹眼泪。她也哭着张开双手做拥抱状,却不敢走近。

刘海燕安慰女儿说:“你忘了妈妈是个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啥都不能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儿老公放下饺子走远,她才敢过去取。

谁都有家,谁都有父母儿女,为了让更多人回家,她们选择坚守。

希望她们,都能早点,平安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所医院的退休老医生,给领导递了一份申请,申请的最后一句话是:

“去前线,请组织优先考虑我们这些年龄大一些的人,因为我们活的够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说,日本福田核电事故的敢死队,都是退休人员组织的,我要学习他们。

辛苦一辈子,还没好好为自己活,家国有难时,一句“活的够本了”,让人辛酸。

可敬的老医生,有你们在,我们还怕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支援火神山医院建设,常州一家民营医院的55名员工,集体主动到生产线加班。

他们生产的设备,将用于火神山医院的医疗设备仪器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消息在工作群一发,很多员工,立刻决定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他们戴上口罩,顾不得年底还没歇上一口气。继续投入紧张忙碌的生产一线。

疫情就是命令。

这些可爱的坚守岗位的加班者们明白:

我们放弃的只是假期,可能换回来的,却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谢他们,用辛勤的劳动,支援武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浙大一院急诊室,一个蓝衣男孩,匆匆跑进来,他掏出一个信封,朝值班护士敬个礼,鞠个躬,又匆匆跑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男孩留下1000元现金和一封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信中,他用歪歪扭扭的字写道:“亲爱的医生、护士们,看你们每天奔走在疫情的前线上十分辛苦,我也想出一份力,这些钱就是我的一份心意,希望你们能收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我知道,这是你期盼了一年的压岁钱。

谢谢你,叔叔阿姨们,也一定会用肩膀,为你们扛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汉,火神山医院从建设之初,就牵动了很多人的心。

山西运城小伙刘英杰,带上7名工友,驱车10小时,主动去支援火神山医院的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凌晨1点到武汉,凌晨2点领完装备,早上6点,就开始了集装板房的安装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英杰说,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的父亲和几个弟兄,冒着危险,自掏腰包,带着工具材料义务为汶川灾民搭建临时住房,一干就是几十天。

在工地上,他们24小时不间断干活,吃不好,睡不好,可却没有一句怨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正是靠着这种互帮互助的做法,我们才在困难面前一次次闯过。

辛苦了,兄弟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5岁的秦师傅,是一位农民。

得知北京上海来的医疗队住在附近后,他筹集了24箱新鲜蔬菜,开着电动三轮车,骑了40公里,把蔬菜送到了医疗队住的酒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不会用导航,他一路打听过来。

到达时,他的头发被吹乱,手和脸都吹得通红,把酒店的工作人员都感动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师傅说:“我要把这些青菜拿去给医务工作者,他们也是为了救人啊。”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出不上力,就送点东西吧。

这些朴实的百姓,用朴素的行动,写下了什么叫众志成城。

武汉疫情爆发以来,我看到有太多太多这样的身影,勇敢地冲在了前面。

他们,有公务员、有医护工作者、有建筑工人、有普通老百姓,他们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工作者;

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身兼养家重任,又不忘匹夫责任,他们心里,一直在挂念疫情,努力贡献着自己的那一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得前两天,看到一个介绍冠状病毒的视频中说:“我们之所以赞颂勇气,是因为我们人类在明知风险的时候,仍然选择我们该做的事。”

是的,在看似恐怖狡猾又隐蔽的病毒面前,人类是无力的。

可在这次抗击病毒的战役中,我们人和人搭起的同盟,又是无敌的。

因为每个人,都在勇敢地,做着“我们该做的事”。

作为普通人,我觉得,我们何其幸运,因为有太多我们的兄弟姐妹,在负重前行,他们为我们明天更美好的生活,托起了信心与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我们,一定要稳住,大家一起携手,度过这次难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