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周末,食话与中国湿地博物馆联手打造的【知食博物馆】系列公益食育课程,圆满落下帷幕啦。

中国人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八个字高度概括了我们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之核心要素。

而“食法自然”正是我们食育课程的重要主题之一。

我们认为,食育不只是教会人们饮食健康的课程,更是以食物为载体,以文化为核心的通识教育。

它所承载的不止健康的饮食知识,还有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文化。

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和中国湿地博物馆一起,经过多次用户调研和沟通交流,最终挑选了稻米、鱼、柿子、酒这四种集西溪湿地本土文化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于一体的食物,进行课程研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希望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课程,了解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传承发展。

在培养孩子的科学饮食习惯的同时,提升他们对自己国家的文化自信力。

01

粒粒皆辛苦,稻香千里传

米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粮食,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文化。

《国际湿地公约》还把水稻田定义为了人工湿地的一种。

所以【知食博物馆】第一节课的主角就是“米”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帮助米宝宝回家的游戏,孩子们分别认识了白米、糙米、糯米、黄小米、黑米和薏米6种不同的米以及其他米制品。

在趣味性的游戏过程中,认识不同米的食用方式和营养价值,了解食物多样化的均衡饮食,学会如何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健康食物。

而通过了解大米的成长之旅,孩子们也感受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理解了一粥一饭都应好好珍惜。

在食育课程中,我们不仅会告诉孩子怎么吃,还会引导孩子做出适合自己、健康和愉悦,且富有社会责任感,可持续的饮食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培育身心健康的个体、幸福美好的家庭,从而构建一个健康永续的生态,达成人和食物、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02

如鱼得水,年年平安

【知食博物馆】系列课程的第二节课,是围绕“鱼”进行开展。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遨游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通过观察、描述、猜测、想象,去感受那些关于鱼的旧故事。

从远古时代开始,鱼在中国人的饮食生活及精神世界中就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人们通过捕鱼吃鱼,来获得身体需要的营养;
通过鱼图腾来获得祈求自己的族群能够拥有旺盛的繁衍能力和强大的生存能力;
通过推崇鱼来表达自己对自由、对富足、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重点了解了鱼的食用价值之后,孩子们还在家长的协助下,亲手制作了好吃的鱼丸,实际感受制作食物的魅力,提升自己的创食力。

同时,我们也在这节课上告诉孩子们,在整个自然生态平衡系统中,鱼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价值。

带领大家学习增强保护鱼类的意识,树立科学可持续的饮食方式,创造关于鱼的新故事。

03

柿柿如意,寻味西溪

西溪湿地每年10月都会举办火柿节,据传这种柿子曾是皇室专用的贡柿,最早成熟、口感也最甜最糯。

而我们【知食博物馆】系列课程的第三节课,正是在火柿高挂的秋季,围绕“柿子”展开。

在老师的讲解下,孩子们第一次发现:原来柿子有这么多不同的形态。

有比手掌还大的大磨盘柿,也有圣女果大的小吊柿;
有红色的软柿、青色的脆柿,还有独特的黑柿;
有新鲜的柿子,还有经过加工的柿饼、冻柿子、柿子片、柿子果酱、柿子醋、柿子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认识了柿子的不同原始形态和加工后形态之后,孩子们还了解了柿子的食用注意事项。

并且在老师的带领下,化身小小厨师和小小设计师,用柿子和糯米粉制作一个美味的柿子大福,用神奇的“太阳之染”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柿染杯垫。

在我们的食育课程中,品尝和制作是两个必不可少的主题。

我们希望孩子们不是一味地接收信息,而是可以在实际的体验和操作中,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成长和感悟。

04

小小微生物,酿酒大功臣

西溪有着非常悠久的酒文化,当地人喜爱用糯米发酵酿制成酒。

西溪“梅花酒”更是明代名酒,与竹叶青、虎跑泉酒齐名。宋高宗赵构也曾因西溪酒美而免除此地酒税。

在【知食博物馆】最后一节课上,孩子们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次独特的“酒酿”之旅。

了解酵母菌在酿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探秘看不见的微观大世界;
学习传统的酿酒制作过程,感受中国酿酒文化的历史悠长;
品尝桂花酒酿小圆子,体验酒酿这种由时间带来的独特风味;
在家长协助下制作酒酿吐司布丁,亲手用酒酿制作一份美食……

在整个过程中,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让他们在感官体验中发现不同,获得认识,收获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