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 沈周 垂钓 绢布 60X50.63

关于沈周,其实研究成果非常多,一方面是因为沈周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他所开启的吴门画派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直至当代,在中国绘画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说是延续了文人绘画的气。所以,对其影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另外,沈周传世作品也很多,国内重要博物馆都有收藏,苏州博物馆举办过影响很大的沈周的展览,南京博物院在举办青藤白阳展览时,其中也同时展出了沈周的作品,因为沈周的花鸟对徐渭、陈淳都有影响。丰富的传世作品也为对沈周进行持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保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 沈周 庐山高图 纸本设色

193.8×98.1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关于沈周的艺术风格,其实有过很多研究成果,分别从他的师承、家学背景、从明洪武、永乐到宣德、正德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氛围等角度,对此进行了论述。笔者在这里并不打算再去重复别人的论述,也不打算就某一幅具体的作品进行描述。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很多了。本文只是想借用别人的成果,在别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提出一些对于沈周的粗线条的理解。文章希望表明的是,从今天的时代角度去观照沈周时,我们应该能够从他身上和从他的作品那里,得到什么样的精神和文化启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 沈周 青山红树图 绢本 65x147.2天博

柯律格在他的《明代的图像和视觉性》中,把沈周看作是明代文人画家的完美典范——当然这并不仅仅是柯律格本人的原创性评价——而是沈周本人的行为方式和他的作品直接体现了中国文人理想化的精神特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 沈周 山水图轴 纸 32X114

在我们看来,沈周和他的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气质,简单地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我们可以把他们分别称作逸气、贵气和大气。这三种精神气质既是一个整体,又不完全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 沈周 春云叠嶂(立轴)纸本152x43北京故宫

沈周的逸气是人所共知的。所谓逸气,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气概和气度。我们知道,朱元璋洪武年间,其实是不怎么待见吴地文人的。苏州入仕途的人很少,但到了宣德正德年间,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苏州读书人纷纷参加考试、或者被举荐,开始入仕途。但沈周一直不为所动。当然不是说他没有这个机会,他多次被人举荐,皆被其婉拒了。他也从来不去应试。我们要注意的是,沈周的逸气不是清高,不是说因为他知道得不到那个东西,他就说那个东西不好。这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酸葡萄心理”,很多人都有这种心理,但沈周不是。他并不排斥官员,他的很多朋友都是官员,而且他也经常鼓励朋友去积极入仕,去当官服务社会。但他自己本人是超脱的。这种超脱就使他既不卑微、也不自负,他既不高看他自己,也不去贬低别人。这种精神特质,在今天的世俗社会里,其实是尤其需要大力弘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 沈周 桃花书屋 纸本 74.5x30.6

其次是沈周的贵气。这里说的贵气,主要指的是沈周全面性的文化修养,是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这种华贵。所以这个贵气是一种比喻和修辞。沈周在诗文书画等等方面具有全面的修养,他有《石田诗选》传世。当然,他的书法和绘画更是其主要的成就。《明史沈周传》称其绘画为“明世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 沈周 瓶荷图(立轴)纸本144.3x60.7天博

就绘画来说,在题材上,沈周的绘画题材也非常广泛,不仅工于山水,而且也擅长花鸟,董其昌说“写生与山水”很难兼得,这里写生是花鸟的意思,就是“边鸾雀写生”的写生。但沈周写生与山水是兼得的。而且就像前面说的,他的花鸟画对后来的徐渭和陈淳有着直接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 沈周 辛夷墨菜图卷纸本35.359.7 北京

在绘画技法上,沈周的技法也是非常全面的。而且他对各种风格都持有一种包容的态度。从董、巨到黄公望、王蒙、吴镇,沈周的山水画在艺术形式上集宋、元历代诸家之大成,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卓越的艺术贡献。除此之外,沈周也非常注重师法自然,注重从客观现实中去提炼笔墨。经过了从洪武到永乐明早期的政治动荡到宣德正德年间的稳定,苏州地区的政治经济的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发展,这种商业的发展也使得文化和艺术风格中呈现出一定的世俗生活的倾向,我们从现藏南京博物院的沈周《东庄图册》,应该能感觉到这一点。这是非常优秀的写实性山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 沈周 杖藜远眺纸本38.7x60.3

沈周的笔墨能够开启吴门画风,这和他的这种全面性的修养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说的贵气其实是一种因为全面修养而体现出来的包容和雍容,这种全面的文化修养也注定了沈周的大气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 沈周 四松图册页纸本154×60.3

这种大度就是沈周精神气质中的第三个特征,大气。关于沈周的大气,流传下来的这种传说故事很多。比如说,沈周在世的时候呢,其实名气已经非常大了。有很多人来求画。对求画的人,不论什么样的人,沈周总是尽可能的满足。并不认为这是什么苦差事。这和我们今天的很多画家有了一点点名气之后,就把自己看的高不可攀,是完全不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 沈周 石竹图 纸本 60X48

祝枝山在《记石田先生画》中说:“沈先生周,当世之望,乞画者或一乞累数纸,殊可厌恶,而先生处之泰然。”也就是说,只要有人求的话,沈周基本上都是让人家满意而归的。沈周的好友王鳌评价他:“先生高致绝人,而和易近物……或作赝作求题以售, 亦乐然应之。”这一方面说的是沈周的超逸,另一方面,“和易近物”,又说明了他的大度。甚至有人做他的假画卖,他还帮人家题款。当然,那个作假画的人可能也是因为实在太穷了,据说还要养家尽孝。无论如何,名画家为赝品作者题字盖章,这种事放在今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沈周却能如此,足见他的豁达大度。

人们对沈周及其作品的持续关注,其实并不仅仅是艺术上,也还是文化上,更是精神上的。研究沈周和中国文人绘画的精神传承,需要注重发掘其中与当下时代需要相关的精神气质。

沈周雨江名胜图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周东庄图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