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万物生长,自然而发。自然它在一切之中,包含万有,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及,无形无象,永恒不变,它有规律,循环往复,它无形无情无名,古人云道法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为五代山水画大家荆浩所作《笔法记》,记载其在太行山洪谷为古松写生画稿:“凡数万本,方如其真”(五代·荆浩《笔法记》)。

荆浩面对洪谷幽山古木,取了数以万计的奇松画本,虽古时量词只言大概,但足见荆浩画本之多,用功之甚;而通过这些临幽对景的勾写,画家胸中又蕴养了怎样的苍润之景?我们大致可从传为其作的《匡庐图》上领略一二。

△ 荆浩《匡庐图》

而有为山川传神写照美誉的范宽,《宣和画谱》卷十一记其既悟后,“舍其旧习,卜居于终南、太华岩隈林麓之间,而览其云烟惨淡、风月阴霁难状之景,默与神遇,一寄于笔端之间。则千岩万壑,恍然如行山阴道中,虽盛暑中,凛凛然使人急欲挟纩也。故天下皆称宽善与山传神。

(《宣和画谱》卷十一《山水二》)范宽游居深山多年,每日对流泉老木、观山岚变化,胸中怡养了多少天地真气?可知巨峰峙立、飞瀑直下的《溪山行旅图》亦绝不是全然想象之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范宽《溪山行旅图》

黄公望在《写山水诀》中说自己于“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分外有生发之意。(元·黄公望《写山水诀》)黄公望随身携带“画袋”,与大诗人李贺之“诗袋”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许正因黄公望有此佳习,其笔下的富春山,赏心悦目的江南景致都一 一化为笔精墨妙的山峦林木。

△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

一般到大自然中去,都要做些记录,就是勾些稿子,把山川大势勾下来,或者更仔细一点,带了笔砚,坐下来对景写生。

这两者都是必要的,但我觉得两者的要求不一,必须分别对待。如果只记录山川的起伏曲折,轮廓位置,以及它的来龙去脉,用铅笔或钢笔勾出,也就可以了。

但必须把对象结构细细勾出,交代清楚,假如草草勾记,日子久了,记忆淡薄,这种勾稿,就没有用处。如果这样结构清楚,交待分明,勾稿精细,习之既久,在创作时,就可运用,有所依赖,就是自己创稿,也可以得心应手,不致勾搭不起来。所以出去勾稿,是有好处,有必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黄宾虹写生稿

对景写生,要求不同,不必记录整个景物的位置结构,其着眼点在探索反映对象的技法。即看到一丛树,甚至一棵树的节疤,一个山的面,土山或是石山,怎样去表现,才能得到它的质感,空间感,以及它的精神,怎样用有限的笔墨,去抓住无穷的形象,在实践中如果得到一些收获,也就是在技法上的创新。

所以对景写生,不必选择很好的景,只要在局部或细部的某一方面有所可取之处,这个对象古人很少反映,或者不易反映,事过境迁,要想第二回碰到,极不容易,后来记忆也一定不全,所以必须借重于对景写生。把以前没有人画过的,就要依靠后来一辈人把空白补上。自己不熟悉的也依靠对景写生来锻炼、提高、创新。但是,对景写生费时多,钢笔勾稿费时少,出外不一定有足够的时间,所以二者必须有的放矢,相辅相成。

写生工具包括:画包、画筒、宣纸、夹子、毛毡、画板、画架、毛笔、墨汁、墨盘、颜料、笔洗、小板凳、炭条、海绵。

画包可以装画板和毛毡,宣纸有纸筒保护,那剩下的咋办呢,如果把毛笔硬塞在画包里,不是不能塞下,关键是会对毛笔造成损害,辛苦背着一路结果到地方不能用,很是苦恼。

小编为你搜罗了一个便携写生神器。只是出去勾勒画稿、师法自然一个背包就搞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下单即送价值99元原大高清宣纸复制《心经》一张

便携书画包

原价:368.00元

限时特惠价

便携书画包(防水牛津布):168.00元

便携书画包(防水皮面) :188.00元

购买须知:

1、7天内包退,15天包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