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秋狝”是康熙皇帝创立的一项制度,是联系外藩、保持武备的传统狩猎活动,也是清代的一种大典。康熙帝和乾隆帝曾数十次进行过木兰秋狝。不过从嘉庆以后,再也没有皇帝去木兰行围了,到了同治年间,木兰围场放垦,被开辟为良田牧场。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清帝不再去木兰行围呢?说起来还有点搞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乾隆帝最后一次行围是在乾隆五十六年,嘉庆继位后老皇帝年迈,自然不能远出行围。待乾隆去世后,嘉庆又忙着清算和珅、镇压白莲教起义,也无暇行围。直到嘉庆七年,形势稍有好转后,他才第一次正式举行秋狝大典,并且郑重其事,发布上谕作了一番解释说:“秋狝大典,为我朝家法相传,所以肄武习劳,怀柔藩部者,意至深远。”

带着初政成功的喜悦和自得,嘉庆七年秋,皇帝率王公大臣和八旗将士们举行了他登基后的第一次行围。嘉庆帝原以为经过近十年的休养生息,围场上的猎物肯定很多。然而,当他离木兰越来越近时,心情就越感异样。这还是他记忆中的围场吗?

围场的木栅栏已经东倒西歪,缺口处处。里面的参天的古木不见了,砍剩的木墩如同一个个惊心的伤口在地上呻吟。地上纵横着运木大车的车辙,有的地方因为车辆往来过于频繁,俨然成了光秃秃的大路。围场本没有路,走的车多了,也便成了路。

嘉庆帝后来回忆说:皇家猎场,居然成了盗木贩子任意横行的木材产地。管理人员失职一目了然。此时,除了痛心,嘉庆帝的兴致倒也还未大减,于是也没有追查,继续做着行猎的准备。八月二十日,开始行围。

嘉庆帝按照父皇曾经行围的路线,带领一万骑兵中规中矩地打了一天的猎。过去,每次行猎都能打到老虎、黑熊等猛兽,狐狸、麋鹿、獐子等小动物更是数以百计。可是他奔波了一天,只打到两只小小的狍子。不是嘉庆帝骑射不高明,也不是八旗将士不听指挥,而是猎物太少了。

按照以往的制度,第一天行围,要挑选上好的猎物送到承德永佑寺,供奉在祖宗的画像前。过去,这座宽达三米的供桌上往往会摆上十多只野兽,而今,却只有孤零零的一只狍子。不知道列祖列宗看了会是什么感想?嘉庆帝也觉得脸上一阵阵燥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时候,脾气很好的嘉庆帝再也忍不住了,他把负责看管围场的官员骂了个遍。第二天,开始彻查围场管理失职之事。总管被革职,其他官员交部议处。以内务府有关官员庆杰、阿尔塔为首的数十名官员被处以降职、罚俸等惩罚。

上火归上火,但行围还要继续,这一天,官兵比昨天更加卖力。他们搜索的十分卖力,围场上一片鼓噪之声,不时有狐狸、兔子仓皇奔逃,但仍然没看见大的猎物。而这时,士兵们突然发现一棵树上系着一封信,识字的人一看,原来是写给皇帝的上访信。

这封信很快就到了嘉庆帝手中,打开一看,原来是举报木兰围场官员管理上的疏忽和腐败,比如私伐森林,倒卖木材等。对于信的内容,嘉庆帝并不感到意外。意外的是这封匿名信的呈送形式堪称别具一格,这种偷偷摸摸的勾当让嘉庆帝心中感到不安,行围的心情也没有了。几天之后,这次木兰秋狝草草收场,嘉庆帝带着大队人马回承德去了。

羞愧之后,嘉庆帝不得不感慨,大清王朝毕竟今不如昔了。全盛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还,朝政的败坏远比他想象的要严重。尽管嘉庆帝第一次行猎并不顺利,不过他的兴致很高,此后也举行过几次行围,但除了嘉庆十五年那次比较满意外,每次的收获都不大。

围场野兽日益稀少,固然有围场管理者腐败无能的原因,但主要是生态环境恶化所致。围场是禁地,但方圆上万平方公里如何禁得住。嘉庆年间人口剧增,人多地少,很多人不顾禁令,私进围场,或者伐木,或者偷猎,或者采药,或者放牧,围场的自然生态已经被破坏,野兽纷纷迁徙。嘉庆帝一再责备围场官员,也是治标不治本。

有了嘉庆帝的教训,道光帝继位后再也不举行木兰秋狝去出那个丑了,康熙以来的这个典礼也就此被宣布废止。这也是我们在史料中再也见不到后来皇帝木兰秋狝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