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五彩人物故事图棒槌瓶

来源:【醇和居艺术馆】馆藏

规格:H:27cm

说明:此藏品盘口,直颈,溜肩,腹微鼓,线条俊美,造型秀丽端庄,风格古朴,色彩亮丽。瓶身以白釉为底,釉面细腻光滑,莹润明亮,瓶身腹部通景绘五彩人物故事图其间所绘芭蕉树与洞石笔触皴染得宜。人物、表情、服饰、动作各异生动传神,颇具意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棒槌瓶因形似古代捶衣所用的棒槌而得名。但棒槌瓶代表的寓意却不不是那么简单。在这里顺便做下科普,为什么古代的女人洗衣服要用棒槌敲打衣物呢?这是因为在元朝棉花没有普及之前,古代大部分穿的衣服是用葛麻为原料制成。葛麻质地坚硬,穿在身上冷硬很不舒服,只有经过敲打才会变得柔软。

基于葛麻的特性,除了洗衣服,在赶制衣物的时候也需要用棒槌敲打,使其柔软便于缝制。古代常年打仗,男人在外面当兵,女人在家翘首以盼。每当天气变冷,女人就要赶制冬衣,这个时候棒槌敲打衣物的声音就会不绝于耳。有诗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没人喜欢打仗,打仗总会有亲人逝去。康熙年间所制的棒槌瓶,其中的瓶其实可以理解为平,平有平定的意思,棒槌瓶其实寓意着天下平定,女人不需要为远在疆场的丈夫缝制冬衣,不再有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基于这种美好的寓意,棒槌瓶得以广泛流行。优质的棒槌瓶主要集中在康熙、雍正两朝。康熙早年的棒槌瓶通常器型矮小,到了康熙中后期器型变得细长。康熙年间的棒槌瓶总体具有挺拔的特征,因此被称为硬棒槌瓶。到了雍正年间,棒槌瓶在形制上不及康熙硬棒槌瓶挺拔,竖颈、溜肩、颈部以下直筒,但越往下呈略微收缩的姿态。为了同康熙年间的硬棒槌瓶进行区分,雍正的定义为软棒槌瓶。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梁毅)

【醇和居明清瓷器鉴赏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