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法院频道栏目《案理说》第七十期。

近日,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引发了网民的广泛关注与讨论。11月25日,#人造肉正实开售#登上微博热搜,人造肉首次登上电商零售平台。其实在11月15日,奈雪1000平的梦工厂店里就售出3款人造肉汉堡,开售仅1小时全部抢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比真猪肉还贵的人造肉,市场能接受吗?它的上市,有关部门将如何监管,国家将出台哪些法律用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平衡销售商的利益?笔者根据网民们的疑问,选取了几个热门问题进行解答。

第一问:人造肉安全吗?有哪些程序需要被监管?

目前人造肉生产工艺为两种:素肉和试管肉,成本都较高。素肉是提取植物蛋白、氨基酸等制作而成,具有肉的形态以及口感,却无动物成分;试管肉取自活体动物细胞,进行培养增殖而成。在微博登上热搜的这款人造肉就属于素肉的范畴。

人造肉是由人工手段培育出的真肉,期间需要在器皿中过渡、培育,期间如果肌肉细胞在容器中发生反应,一旦遭到细菌或者真菌的入侵,同样会给人造肉带来安全风险。

人造肉需要制肉厂商将动物细胞从体内提取分离装入药物器皿中,且使用抗生素、激素。但是在此需要保证的是动物不患有任何疾病、药物器皿属于无菌状态、肌肉细胞在药物器皿中无反应状态、装有营养液的器皿不受到细菌或者真菌的入侵。

的确,这个过程类似于医药制造的过程。但是作为日常食用食品,是否需要按照医药的标准和规定进行有力的市场监管,以及是否需要长期独立研究并公开数据以此来打消消费者的疑虑,这些都是问题。

由此来看,至少需要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参与到这份关于人造肉生产的市场监管,督促其他部门尽早出台相关标准以及法规等。

第二问:人造肉是肉嘛?是否能像转基因产品一样解释

关于人造肉,笔者看来它并非传统意义属于动物繁殖的肉制品,属于通过人类培育所产生的“肉”。这与转基因只是通过技术改变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培育出来的仍是农作物并不一致。而且人造肉到底是属于动物细胞、基于组织的药物产品,还是肉类产品,需要被明确。

它既没有药物治疗效果,也并不属于动物繁殖所产生,只能作为一种新型食物进行分类,需要进行标签化,与药物产品和肉类食物作出区分。同样,作为新型食物需要给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供相关的数据报告,让官方作出评估和判断,由人民代表大会等相关组织制定授权人造肉的法规。

第三问:人造肉定价高,是否存在价格欺诈的嫌疑?

猪肉最近说起来一定是热榜词前十,“猪肉自由”成了众人调侃的话题。人造肉首登电商平台,不知道猪肉会不会因此再涨一波。而原本被以为很便宜的人造肉,售价竟为28元230克,算下来要大概60元一斤,比天然肉还要贵。

目前因为技术等难题,人造肉成本价偏高,售价偏高可以理解。但是未来随着技术价值的成熟,成本价必定会较之前有所下降。这也造成了一个问题,因为数据未被公开,大家不清楚成本问题,销售者售卖时容易造成市场乱价。我国《价格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这种价格违法行为通常被称为价格欺诈行为。未来技术更新升级,人造肉价格成本下降,售卖者如果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等价格造假或者无依据、无处比较的,都可以按价格欺诈进行定义。

在这里笔者提醒大家,如果发现销售者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可要求赔偿购买商品价格三倍的赔偿,最低赔偿金额为5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问:人造肉是否涉嫌虚假宣传?

实际上说到人造肉,最早出现的当属我国了。以大豆蛋白为原材料加入佐料烹饪的素肉豆制品,相信不少朋友都吃过。如今,这款新式人造肉与素肉豆制品成分不同,吃起来更像肉。

在关于人造肉的营销中,我们不难发现常提到的有这几点:1、人造肉属于素食,满足素食者市场;2、能够降低环保压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人造肉不需要消耗资源,缓解资源压力;4、食品安全,不与外界污染接触,绝对安全和清洁。

而事实上,人造肉采用动物细胞克隆技术,是假肉;过程中需严格的无菌、无毒环境,不然容易造成人造菌块;畜牧业排放以甲烷为主,实验室主要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甲烷在大气中存在的时间更长。

这些打脸的事实表明,我们有道理怀疑人造肉涉嫌虚假宣传。《广告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得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伤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即便真的要开始大力提倡人造肉,民众也应该有权利参与这一决策过程,清楚的认识人造肉以及安全性,毕竟消费者才是最后买单者。

作者:刘媛媛

本文系网易独家约稿,享有独家版权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