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的育儿干货、有趣的绘本故事

点击天空树,与一群妈妈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文 | 窈小窈

来源 | 十分妈妈(ID:shifenmama8)

《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读这段话,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然而现实生活中,这种慢悠悠的等待,是磨人心的。

焦虑的时代,很难像书里写的这么心平静和,伴随我们和孩子更多的,可能是催促和怒吼。

上次开新学期家长会,有位妈妈说,每天早晨起床和晚上催睡觉,都要经历一场怒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人说,不督促孩子,孩子就无法好好吃饭,很墨迹。

在座的家长都表示感同身受。

环顾自己的生活,似乎也存在不少“催促孩子”的声音。

前几天,女儿还跟我打小报告,说爷爷早晨送她去幼儿园时,喜欢催她,她觉得很烦。

看吧,哪里有岁月静好。

大人忍受不了孩子磨蹭,孩子厌烦大人催促,亲子关系相爱又相杀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估计很多大人心里都有疑问,为什么孩子总要墨迹?

是啊,为什么孩子出门总拖拉,收拾完具很墨迹,洗澡睡觉爱磨蹭。

既然搞不明白孩子为什么要磨蹭,不如我们先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催促孩子吧。

如果此时让你回想催促孩子的事,原因都会是什么呢?

我总结了下自己的:

赶时间比如早晨要出门,担心时间不够怕上学迟到,上班迟到。

比如晚上已经很晚了,想让孩子赶快睡觉。

见不得孩子墨迹,忍不住想提醒比如孩子吃一口饭,要在嘴里嚼很久。

喊不动孩子比如叫孩子穿衣洗刷,喊了半天没动静。

随便一件事,放在当时分分钟忍不住要吼一句“快点快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真的是孩子很磨蹭吗?好像也并不是呢。

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孩子只有催促才能快速完成。

然而事实不是。

有没有发现,当我们越催孩子快点时,孩子做的越慢。

就譬如催孩子穿衣刷牙,我们可能喊了七八遍“快点快点”,孩子依然丝毫不动,甚至还要闹情绪。

而面对这个场景时,通常我们很容易炸毛。

为什么我们会炸毛?

因为时间来不及了,因为孩子当我们的催促是耳旁风。

孩子打乱了我们的时间节奏,没有按照我们计划的10分钟内准时出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我们忍不住催促孩子的原因和真实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呢?我们可能并没有去捕捉过。

我问过女儿,既然不喜欢爷爷催促,为什么不自己动作快一点?

她给我的回答“我已经很快了”。

对于这个回答,我有去观察,发现她说的是真实感受。

我注意到,女儿早晨洗刷完毕后,出门的时候,爷爷会开始催促她:

“快点快点,走了”、“走了走了要迟到啦”、“快穿鞋子”、“快点快点电梯要来了”

这时候她的情绪就有些炸毛。

我注意到,在爷爷催促她穿鞋、出门时,其实她有在做这些事,只是动作很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穿鞋,她穿一只鞋是先拿一只,蹲下来慢慢穿,穿好之后再拿另一只。

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分钟。

1分钟穿鞋子,对于一个大人来说是非常慢了。

我试过穿一双鞋子,大概也就是10秒以内吧。

应该绝对部分成人是忍受不了花1分钟来穿鞋的,尤其是早晨要赶着出门。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呢,1分钟的穿鞋速度已经很快了,她们手脚的灵活度赶不上成人。

孩子和成人做事的节奏是不一样的,不论是从生理差别还是智力认知上,都有一定的差距。

孩子很难像成人一样,控制住时间的分配和做事情的节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说早晨,成人听到闹钟可以立马起床,而孩子可能需要先从熟睡中慢慢适应,才开始慢悠悠地起来。

如果用成人的做事标准衡量孩子,他们基本上很难达到我们的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应该十个孩子里,有九个孩子不喜欢被催促吧。

在幼儿说上看到过这样一段分享,有一位爸爸说自己小时候,大概五六岁时跟爷爷学做饭。

他印象中小时候的米粒里有很多小石子,他就想着把米粒里的小石子都挑掉再洗。

但他的爷爷一直在他的旁边催:

“快一点,你能不能快一点?你这么慢,我们都要饿死了...”

洗米时也不停地催“快一点快一点”,生火时也是一声声催“快一点快一点”...

结果因为过于着急,他不仅把碗摔碎了,自己的手指也烧伤了。

从那以后,他对做饭这件事就很抗拒了,他说:

“老被催促,是一件很沮丧的事情,那一声声催促,总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无能。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的,孩子在被催促时,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反应。

有些孩子感受到的是沮丧、有些孩子感受到的是愤怒、有些孩子感受到的是麻木。

无论是哪种反应,被催促带给孩子的感受都是不舒服的。

网上还有一份曾经对1300名学生的调查,让孩子们说出最厌恶父母身上的6件事,其中一件就是——

父母催促跟唠叨让自己不胜烦恼。

这份调查大概也解释了,孩子为什么越催越慢,越催越容易闹情绪的原因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不催孩子,那要怎么办呢?

6岁之前的孩子,想让他们按照成人的节奏行事是有困难的,只能说尽量去调整各自的节奏吧。

比如孩子早起有赖床的习惯,那我们就需要把控好时间,给孩子留出赖床的时间。

比如孩子喊不动,我们就需要主动去帮忙,带动他一起完成。

拿女儿早晨起床来说,最初我的做法是闹钟响了以后,我会开始叫她起床。

可她不会那么乖顺,能立马起来,这时我会进行第二遍第三遍的催促。

然后呢,结果就是她非常生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她已经起来了,但情绪也跟着来了。

后来我调整了方法,闹钟响后,我不去叫她。

我知道她已经被闹钟闹醒了,只是不想起来。

所以大概过个两三分钟后,我开始给她脱睡裤换校服。

一般呢,在我换完校服时,她就完全清醒了。

接下来就会顺利地刷牙洗漱梳头发,情绪很平稳。

印象中,调整方法后,她早晨起床基本没有再闹过情绪。

偶尔几次有起床气会哼唧几声,但都不是特别严重那种。

也大概于此,出门那一会被爷爷催促,会让她感觉很抵触。

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我们自己要把握好时间,保证在不催促的情况下能顺利按时出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电视剧《坡道上的家》

如果我们自己清楚知道,时间来得及,我们状态也不会表现的急躁,对孩子也不会一直的催促了。

另外,我们需要有意识的把“快点快点”换成告诉孩子具体怎么做。

很多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催孩子,觉得只要我们催的急一点,孩子就能马上去做。

其实不然,可能我们一声声的“快点快点”,正在掀起一场孩子的情绪风波。

我们希望孩子快点完成什么事,就直接告诉他。

比如穿衣穿鞋,我们就直接把衣服鞋子递给他们:“来,穿鞋or衣服了。”

不催,直奔主题才是最快的。

说十句“快点快点”,都不如你直接过去告诉他做什么,怎么做。

这不是越俎代庖替孩子穿,是在指导他快速自己完成穿戴。

如前所说,孩子喜欢墨迹是因为时间节奏认知不一样。

对于时间的认识,我们也需要让孩子学会,至少学会认识时针和分针。

他知道了大概的时间概念,才能跟上我们的节奏,知道我们口中说的时间紧迫。

当我们温和而不是一味地催促孩子的时候,只要孩子有能力,他们都是乐意配合的。

如果没有,那一定是他没有能力完成那件事。

若是这样,催促并不能使得孩子快一点,不妨就留出一些时间给他磨蹭吧,等他能力足够时自然就快了。

实在不行,那就让孩子尝试一次自然结果,感受下迟到的滋味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好过我们不尽的催促,让孩子每天过在火急火燎的时间里。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作者简介:窈小窈,十分妈妈主笔,心理咨询师,4岁女孩的妈妈。养育孩子,更是修行自己,希望能在我的文字里,找到你,找到我自己。文章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十分妈妈(ID:shifenmama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小学生必背唐诗解读 -

李白《送友人》

杜牧《江南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白居易《池上》

杜牧《清明》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贾岛《寻隐者不遇》

王翰《凉州词》

柳宗元《江雪》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刘禹锡《乌衣巷》

……

- 英文有声绘本 -

棕熊,你看到了什么?《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
别让鸽子开巴士《Don't Let the Pigeon Drive the Bus》

大卫不可以《No,David》

好饿的毛毛虫《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

你是我妈妈吗《Are You My Mother?》

野兽出没的地方《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五个小南瓜《Five Little Pumpkins》

…………

- 中文有声绘本 -

《接着,春天来了》

《蒲公英小猪》

《第四只狐狸》

《小乔逃跑了》

《白色的小猫头鹰》

《月亮跟着我们走》

《谁说乌鸦不会唱歌》

《鼹鼠和雪人》

《孵不出来的小鸡》

…………

上千部儿童有声绘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