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的育儿干货、有趣的绘本故事

点击天空树,与一群妈妈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文 | 梦丹

原创文章,其他公号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前几天偶遇前同事和她和儿子。

半年多不见,同事没什么变化,她儿子变化却不小。

同事儿子原来很胖,是班里、小区里同龄孩子中最胖的男孩。

因为太胖,遭到不少白眼,孩子身体抵抗力也不好,三天两头闹病。

这次见面,男孩像换了个人,早已不再肥胖,小身材也匀称了不少,状态很是不错。

一问才知,同事天天带孩子们去运动,孩子不但慢慢瘦下来,闹病也明显少了。

记得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

运动有很多好处,有的是我们肉眼能看见的,比如同事儿子,由原来的“小胖墩”变成一个体型趋向正常的男孩,更多的好处,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神经影像学》曾报告说,运动能对人的大脑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经常运动和不运动的孩子,绝不仅仅是身体健康和肢体灵敏度的区别。

运动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大脑,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甚至还会影响他们未来的职场表现。

你永远不知道,运动对孩子的好处有多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运动,让孩子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美国芝加哥曾有一所中学,要求孩子们早上七点到校跑步、做有氧运动。

并规定:运动中,孩子们的心跳达到最高值或最大摄氧量的70%,之后才能上文化课。

开始的时候,家长们都反对。

本来,孩子一天的学习就已经很紧凑,很辛苦了,早上正想多睡会儿,却要早早被拽起来去跑步?

难道孩子不会因为太累而睡在课堂上?

结果,家长们的担心真是多虑了。

这项名为“零时体育计划”的试验,让所有人都惊讶了:

孩子们不但没有因运动劳累在课堂上打瞌睡,反而更清醒了。

上课的气氛也比以前好太多,孩子们的记忆力、专注力也都增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电影《巴黎淘气帮》

一学期下来,被试验的这组孩子,阅读、理解能力都比正规上体育课的孩子高了10%。

不知朋友们是否也会有这样的体验:

当你集中精力用脑,感觉脑子“不转了”时,起身动一动,转两圈,或运动一下,回来后,立刻感觉神清气爽,“思路又活了”。

这种现象,其实是运动后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

在人脑中,专管决策、专注力、注意力的部位叫前额叶皮质。

当我们进行高强度的运动时,血液会从大脑前额叶皮层分流出去,一旦停止运动,血液就会快速回流。

当供血增加时,我们的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

想让孩子专注力、注意力更加集中,最有效的办法,居然不是让他们坐在书桌前练习“专注”,而是应该让他们站起来,走出去,运动起来。

孩子们运动时,身体还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等“快乐物质”,能让孩子的整体状态更好。

我们常看到,那些运动过后的孩子,都神采奕奕,很有活力,就是这个缘故。

运动,能让一个孩子“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而这种改变,是基于孩子的大脑的,也是最根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期运动的孩子,更聪明

我前面提到的同事,和孩子们一起运动已经有半年多了。

据我所知,这个同事本身不是那种非常有毅力的人,能把一件工作以外的训练坚持这么久,真是让人佩服。

可从同事那里,我却听到了另一种说法,她说:

“起初,我们只是在操场跑几圈,有时孩子们穿上轮滑鞋,骑上滑板车滑几圈。

但后来我发现,运动让我精力比以前好很多,戒掉了‘中午不睡,下午崩溃 ’的午觉。

孩子们变化也非常大——儿子慢慢瘦下来,身体抵抗力减强,反应也机敏多了。

女儿的变化最明显,从前写作业,总是边玩边写,现在不但效率提升了,那些从前需要动脑的作业,也不用动不动就求助我了。

运动带来的‘好结果 ’倒推着我们一直坚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电影《巴黎淘气帮》

以前,在我们的“惯性”认知里:

孩子运动量不足,最显性伤害是会“发胖”,容易造成近视眼。

可实际上,运动的好处在于更深层次的塑造孩子大脑。

美国一项研究证明:运动,能改变孩子的大脑结构,让孩子真得变“聪明”。

这项研究,是美国纽约大学的神经学教授Suzuki博士得出的。

她曾在TED演讲中,详细讲述了运动是怎样让大脑产生变化的。

持久的运动,能制造出全新的脑细胞,并能让海马回中的新脑细胞容积增加!

而且像肌肉一样,运动得越多,海马回和前额叶皮质就会更大、更强壮。

我们都知道,控制学习和记忆活动的,是大脑中的海马回,它负责长期记忆。

运动刺激,带来的脑细胞的“生长”和“扩容”,会让孩子的记忆力、专注力、灵敏力,反应力都会越来越好。

而且,孩子运动越多,对大脑的刺激和保护就越明显,孩子的脑结构改变就越大,也就变得越来越聪明。

英国诗人蒲柏说:“大脑的力量在于运动而不在于静止。”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那些坚持运动的孩子,都显得“很机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每天应该运动多久?

那么,问题来了,孩子每天运动多久,或保持多少运动量合适呢?

2010年,澳大利亚卫生与衰老部建议,6岁以前的儿童,每天从早到晚应至少活动3小时。

每周三到四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就可以改变大脑结构。

美国心脏协会建议,青少年儿童每天都要至少进行60分钟以上的中高强度的体能活动,这样有助于孩子预防疾病,拥有强健体魄。

也就是说,3-6岁的孩子,每天根据体质和实际情况,运动2-3个小时,比较合适。

6岁以上的青少年儿童,每天至少要进行1个小时以上的有强度的体能活动。

我自己基本上是每天带孩子运动1小时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电影《现在去见你》

因为大宝课业压力也不小,加上孩子每天在学校的运动或体育课,算起来,运动量基本是可以的。

其实,朋友们先不必纠结于孩子运动多长时间,先让孩子“动”起来,时间问题,根据孩子情况灵活掌握就可以。

有条件、不过量、不过度的情况下,就让孩子多运动一会儿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们选择什么运动项目好?

很多父母也会问给孩子们选择什么运动项目好。

其实,这个可以完全凭孩子自己的喜好来。

为了给朋友们更多的指导,我也查了一下资料,分享给大家:

▌3-6岁:

我们国家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

3-6的孩子,主要是通过各项器材、活动,发展孩子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锻炼孩子的力量和耐力。

平时,父母们可以在随机创设一些小游戏,跟孩子一起进行跑一跑、跳一跳、钻一钻、爬一爬。

如果能找到专业的孩子活动场地,投掷、游泳、球类等运动,也都是很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12岁:

英国联邦疾病防治中心曾解释过:

青少年儿童每天至少60分钟的运动中,包括三方面的活动:
有氧运动:比如,快走和高强度运动的跑步;
其次是肌肉加强的训练:比如,体操类,俯卧撑、游泳等;
最后是骨骼加强的训练:例如跳绳、各种球类等。

父母根据孩子的喜好和身体状况,进行合理安排就好。

如果父母实在无法判断孩子做某项运动是否合适,这里还有个简单的衡量标准,就是看这项运动,是不是能提升孩子这五方面的能力——

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只要满足其中的一条,就可以了。

另外,孩子喜欢的话,还可以参加一些团体运动类,比如:足球、篮球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活动不仅能锻炼孩子身体,激活大脑活力,还能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

▌12岁以上:

12以上的孩子,可以逐渐加强训练难度或适当提高运动时间。

还要提醒爸爸妈妈们:无论哪项运动,也要注意提前热身,运动后拉伸,并循序渐进,适量运动。

因为过度运动,也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

说了那么多,我都想马上换上运动服,出去运动了。

想让孩子变得更好,那么,就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运动上吧。

你都猜不到,他们会变得有多好!

从今天开始,为孩子计划起来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小学生必背唐诗解读 -

李白《送友人》

杜牧《江南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白居易《池上》

杜牧《清明》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贾岛《寻隐者不遇》

王翰《凉州词》

柳宗元《江雪》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刘禹锡《乌衣巷》

……

- 英文有声绘本 -

棕熊,你看到了什么?《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

别让鸽子开巴士《Don't Let the Pigeon Drive the Bus》

大卫不可以《No,David》

好饿的毛毛虫《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

你是我妈妈吗《Are You My Mother?》

野兽出没的地方《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五个小南瓜《Five Little Pumpkins》

…………

- 中文有声绘本 -

《接着,春天来了》

《蒲公英小猪》

《第四只狐狸》

《小乔逃跑了》

《白色的小猫头鹰》

《月亮跟着我们走》

《谁说乌鸦不会唱歌》

《鼹鼠和雪人》

《孵不出来的小鸡》

…………

上千部儿童有声绘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