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的育儿干货、有趣的绘本故事

点击天空树,与一群妈妈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夏天

原创文章,其他公号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末,我在书房做报表,女儿拿着爸爸切好的苹果跑过来,说:“妈妈,吃苹果”。

看着女儿可爱的笑脸,我亲了她一下,说:“谢谢宝贝,妈妈真幸福”。

女儿也亲了我一下,高兴的跑出去找爸爸了。

女儿今年5岁,今天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经常发生。

我逐渐发现了一条规律:如果她做了某件让我和她爸爸特别感动的小事,只要我们高兴的夸赞了她,她就会乐此不疲地常常做这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电视剧《法医朝颜》

我们一直以为孩子小,所以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却时常忽略了孩子也有给予我们爱的能力。

记得有一位心理专家说过:如果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给予爱,就能更好地与他人连接,这是孩子幸福生活的源泉。

但有时,家长常会拒绝孩子给予我们的爱,而伤了孩子的心。

博主罗套套讲了一件高铁上发生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家三口,大约十岁左右的孩子买了三份高铁饭,高高兴兴地回到座位上。

妈妈看见孩子手里的三份饭,一下就火了,大声吼道:

“你怎么买这么多?不是让你买一份饭吗?”

儿子顿时懵了,说:“我想着你们也要吃饭呀,我们三个一人一份。”

一直没说话的爸爸说:“我不饿,我不吃。”

妈妈更是怒吼:“我也不吃,去把饭退掉”。

儿子委屈地哭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知道高铁上的盒饭并不便宜,父母也许只是觉得太浪费钱,只要孩子有的吃就行了。

而孩子猜不到父母的真实心意,他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让父母生气,他只是单纯的怕爸爸妈妈肚子饿,想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饭。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父母。

即使是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也舍不得委屈孩子的肚子,宁可自己不吃也要给孩子吃。

却忽略了,孩子爱父母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孝,是孩子给父母最真诚的回报。

拒绝孩子爱的表达,省下了钱,却伤了孩子的一片孝心。

而接受这份爱,孩子会比之前更爱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不是单向的,是相互的

有些父母即使付出全部,也换不来孩子的一声感谢。

想起几年前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佳晶。

他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的收入承担。

他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母亲给予他的一切,却从未想过勤工俭学替母亲分担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一次,他问母亲要钱,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

每个父母都认为,只要爱孩子,为孩子付出能给予的一切,孩子就会感激,会孝顺。

真相是:娇宠习惯了的孩子,只要有一件事不能满足他,他就不能容忍,还会一哭二闹三上吊。

要想得到爱的平衡,必须学会让孩子付出爱,也就是学会给孩子表达爱的机会。

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孩子手里拿着吃的东西,大人总是逗孩子:“给妈妈吃一点好不好”。

孩子高兴的把手里的东西举到妈妈的面前,妈妈摆摆手说:“宝宝真乖!妈妈不吃,你吃吧。”

孩子很困惑,就自己吃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电视剧《爷们儿》

然后第二次,第三次……

直到后来,孩子再也不会把东西给妈妈吃。

这时,妈妈会说孩子不懂爱,是个小“白眼狼”。

其实是因为妈妈一次次拒绝了孩子爱的表达,孩子以为妈妈不需要他的爱,才会心安理得的自私起来。

很多父母都是这样,只教会了孩子接受爱,却没有教孩子如何付出爱。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在童年帮助他建立“心理幸福感”,这是一种根植于心,源源不断地制造快乐和幸福的力量。

而孩子,全盘接受父母爱所产生的的幸福感,远远没有接受爱,并给予父母爱来的完整而强烈,因为这种爱是互相流动的。

所以父母给孩子提供表达爱的机会,锻炼孩子付出爱的能力,爱才能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贴心成为日常,爱就变成了习惯

闺蜜是个特别舍得让孩子干活的妈妈。

不是使唤孩子去帮他拿拖鞋,就是使唤孩子去丢垃圾,买东西,有时甚至还会让孩子给她按摩。

我们都开玩笑称她是个“后妈”。

令人嫉妒的是,孩子却甘之如饴,并且越来越主动。

比如,闺蜜加班晚回家,会给闺蜜端一杯热水;闺蜜姨妈肚子疼,会主动给闺蜜拿一片暖宝宝;我们一起聚餐,还会给闺蜜夹她喜欢吃的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电视剧《希望之丘的人们》

一想起家里帮你抽张纸都嫌累的“小祖宗”,我特别想知道闺蜜的育儿秘诀。

闺蜜说:每次孩子帮我做事,我就使劲夸他,感谢他,他就特别开心,特别有成就感,后来,就变成了习惯。

每一个懂事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会教育的妈妈。

闺蜜满足了孩子想要表达爱,给予爱的心理,而与妈妈的亲子互动也让闺蜜的孩子获得了一种愉快的美好体验,从而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

久而久之,孩子对妈妈越来越爱。

心理专家曾说:给予爱的过程中,内心得到的满足感就像被爱一样,都使人非常快乐,事实上给予爱比被爱更能使人幸福。

正是这种幸福感,督促着孩子把付出爱变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并不断的从中获取养分,而亲子关系也会在一次次互动中越来越甜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孩子拥有爱的能力,需要父母这样做

《相约星期二》中,有这样一句话:

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增长给予爱的能力,在对别人的关爱中我们会获得生命的价值。

让孩子学会施爱,离不开父母的努力。

父母是孩子的折射,不懂爱的孩子都有一个不懂爱的父母。

那么,父母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拥有爱的能力?

▌学会享受孩子的爱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存在性焦虑”。

当孩子无论说什么做什么,父母都始终保持一种冷漠敷衍的态度时,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没什么存在感的,他们找不到亲情中的安全感。

对他们而言,被无视相当于被抛弃。

同理,如果孩子对父母爱的表达,没有得到父母积极的回应,孩子就会失落,会没有安全感,甚至不确定父母是否真的爱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电视剧《第八日的蝉》

孩子只有通过自己的行动不断的反复的确认父母是否爱自己,才能建立自己爱的安全感。

而孩子衡量父母是否爱自己的标准,就是看父母会不会愉快接受自己爱的表达。

所以,当孩子向我们表达爱的时候,我们要接受孩子的爱,使孩子的爱得到积极地回应,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充满安全感的亲子关系。▌学会向孩子“索爱”

父母老是觉得自己比孩子“强大”、比孩子有“实力”,所以总是一味地给予孩子爱,他们觉得孩子没有表达爱的能力。

世界著名幼儿教育专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曾说:

儿童,有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内在的潜能和优点,而父母,就是帮助他(她)把这份能量有效地释放出来的主导。

如果父母常常“索爱”,比如一句关心的话,一个简单的家务帮忙,一个小小的安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电视剧《继母与女儿的蓝调》

孩子能敏锐的捕捉到父母的需求,并从父母的“索爱”里获得自我满足感。

孩子会因为能够帮助父母做点事,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存在感,使命感,越来越懂得如何爱父母。

▌学会向孩子“示弱”

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当某种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会迅速迟钝麻痹。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一味付出不求回报,孩子会变得麻木,会觉得你根本就不需要他的爱。

所以,别光顾着付出,适当的向孩子示弱:

当你疲惫的时候,告诉孩子,让他知道心疼你,体谅你;

当你生病的时候,不要刻意隐瞒孩子,将你的真实感受告诉给孩子,让他知道你需要他。

爱,是流动的。

只有孩子知道自己被需要,他才会付出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与孩子的爱应该是相互的,平等的。

父母是孩子背后的大树,孩子是父母疲惫时的港湾。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温床,孩子是父母前行的动力。

……

永远不要低估孩子的能量,更不要拒绝孩子爱的表达。

你不知道孩子递过来的那双拖鞋,端过来的那杯热茶,或者是下雨及时来到的那把伞,饱含了孩子多少深情。

孩子渴望父母接受这份深情,因为这是孩子最大的幸福。

最后,祝天下父母都因爱而倍儿幸福!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小学生必背唐诗解读 -

李白《送友人》

杜牧《江南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白居易《池上》

杜牧《清明》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贾岛《寻隐者不遇》

王翰《凉州词》

柳宗元《江雪》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刘禹锡《乌衣巷》

……

- 英文有声绘本 -

棕熊,你看到了什么?《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

别让鸽子开巴士《Don't Let the Pigeon Drive the Bus》

大卫不可以《No,David》

好饿的毛毛虫《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

你是我妈妈吗《Are You My Mother?》

野兽出没的地方《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五个小南瓜《Five Little Pumpkins》

…………

- 中文有声绘本 -

《接着,春天来了》

《蒲公英小猪》

《第四只狐狸》

《小乔逃跑了》

《白色的小猫头鹰》

《月亮跟着我们走》

《谁说乌鸦不会唱歌》

《鼹鼠和雪人》

《孵不出来的小鸡》

…………

上千部儿童有声绘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