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见过很多有才华的人,但是他们并没有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北京的精致和上海的精致,
骨子里面是不同的。

前阵一个我的老读者私信问我最近情况。

说是老读者,实际上也是老朋友。

她是一个著名网红的经纪人。

那种一提起标志性作品,大家都能点头说“喔喔,就是他啊”的那种。

只是我们认识的方式确实是通过公众号。

她问我,要不要去三里屯那边喝酒。

说她们有一个新据点,是一个私人会所, 然后她和我说,她换工作了,开始做金融。
私人会所这个词,北京特别流行。
北京的精致和上海的精致,骨子里面是不同的。
上海人更奢华小资,而北京更向往一种权利带来的独享感。
就好比在上海的讲究人,谈事聊天, 喜欢去各种高大上的酒店餐厅喝下午茶, 听着轻柔的爵士乐,点一份转层蛋糕塔;
而北京的排面是,但凡有头有脸的人, 都得有个会所, 没有会所的老板,一看就是混的不怎行的老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里说“头顶有梧桐树叶的地方,才是上海”
我说之前做内容不是挺好的好吗, 怎么忽然换了?
她说感受不同了吧,市场不是从前的市场, 大家想看的东西,也不再是自己想做的内容了。
“再说了,人总要活着,更好的活着。”
想想这话没任何问题,只是总觉得有点可惜, 感觉自己失去了一个优秀同行,有种恋恋不舍的可惜,但除此之外,对她的这个选择,我是持双手双脚的肯定。
写稿的时候在听这个,也分享你们听听看
有钱不一定有能力 但是没钱肯定是能力还不太行

其实对于工作而言,衡量的维度很简单:
1.是不是有满足成就感好的工作能让人自我价值得到肯定,从而每天都很积极开心
2.收入是不是发生了变化毕竟现实社会里,钱是更让人心里踏实的东西。 至于能力的提高,这个维度,我想了蛮久,最后也没有把它加在里面。
因为能力这个词有时候很虚幻,人人都觉得自己有能力, 可是该怎么验证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能力呢? 这时候就是钱,收入对应着能力。
有钱不一定有能力,但是没钱肯定就是因为能力还不太行,最起码,还没有能赚钱的能力。能力高低是一个飘渺的词。
不经历具体的事,很难确认这个能力的上限到底在哪里, 但是钱,是市场检验的结果。
这个结果,类似于公投出来的东西,它更公允更有公信力。 说说转行之后的她吧。
收入增加了很多,日子也过得明显丰富了,每天状态都很UP(向上)
这就非常好。
在绝大多数的人生里, 比努力和才华更重要的是选择和机遇。

其实关于新媒体的这条路,不知不觉走五年了。
这五年来认识了不少人,只是大家都是分段式的关系,一段时间很亲密,一段时间很疏离。 和所有行业一样,每一年,行业里都会涌进来一大批新人。
座位就那么多,有人来就有人走,新人笑了,旧人哭。
当然也有那种越做越好的。
比如视觉志,末那大叔,晚安少年,深夜发媸徐老师他们, 这些也都是我很好的朋友,不过大家上升的速度不同,境遇和闹心的事也都不太一样
慢慢的,沟通自然也比从前少了。
这很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媒体5年,从时间来讲,这个从业时间算是真的长。

但是就经验而言,我感觉我还一直懵懵懂懂, 至今也没找到一套百试百灵的方法论。
看了各种名人分享,也问过诸多朋友,都说内容至上,群众第一。
可公众号这个东西吧,说到底是一个服务行业,大家都是客服。在行内也见过各种对内容无比赤诚的人。
文字,网感都特别真诚有灵性,可他们取得的成绩,确实让人有点沮丧
说句不太应景的话,在一次次犯错和看别人起伏的境遇中,忽然明白一件事
实际在绝大多数的人生里,比起努力和才华更重要的是选择和机遇。简单来讲就是,你得清楚的认识你现在的处境。

就是猪都会赚钱的时候, 我才有赚钱的机会啊。 前两天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个搞金融的前辈写的,写的特逗,也特踏实。
“我自己一直在反思这些年里的很多事情,

突然发现所有的成功失败,很大程度上都不是我自己个人能力决定的,而是很大程度上被大趋势给决定了。
我很多年前写过一篇关于股市,里面我提到我自己为什么离开股市。
突然只是因为觉得我这个人能力不如别人,勤奋不如别人,运气不如别人,我凭什么跟人在一个能力充分竞争市场上赚钱?
我唯一盈利性的机会其实只有一个,

就是猪都会赚钱的时候,我才有赚钱的机会啊。
也就是风口来的时候,例如06年,例如09年。
那时候,满大街都会听到谁赚了多少,赚了多少,于是我就能有机会赚钱了。
如果在一个不是普遍性的盈利市场上的时候,我发现赚钱一般都是辛苦钱,也就是跟人比体力才能赚钱,花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调研,那些都是辛苦钱。
而可悲的可能是竞争越充分的市场,你会更可悲的发现你即使很辛苦了,也是不赚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很厉害的一师兄,现在每天在家带闺女

前些日子,跟黄晓捷师兄谈话, 他谈到他2001年在五道口读书的时候逃课去卖空调,希望发家致富。
结果卖了一年多,晒得黑黑的回学校, 然后说了一句话,叫辛苦不赚钱。
跟我所思考的几乎是一致的,这简直就是句真理,这个世界上,赚钱的事情,从来不是辛苦的事情。”

当自己还是一只小鸡的时候, 看到老鹰, 也总觉得自己和对方差不多。

看文章的时候,我边看边乐,仔细想想是这个理儿啊!
其实很多人到现在赚了钱,也没真的弄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赚到钱的。
很多人会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能力的结果, 但是究其根本的想,实际上还是选择的重要性。
我一直觉得,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当然,我也有。
就是总会把自己的能力想象得夸大很多。
比如当自己还是一只小鸡的时候,看到老鹰,觉得自己也和对方差不多。
总会有意无意的把自己的实际能力,想象得提高一两个阶层。
实际上,和咱们能力差不多的人,一抓一大把。
而大家在短时间内直接拉开距离的原因,
也只是比选择和执行力,有些人选择的更聪明,执行速度也更快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查图片的时候,系统给我推荐了一堆鸵鸟幼崽购买渠道
有些人热爱拥抱选择,而有些人会像是鸵鸟一样逃避不断变化的环境, 遇到对自己不太好的状况时,就奋力的把头埋在沙子里。
不听不看,假装一切没发生。
我估计就是这种鸵鸟, 当然了,鸵鸟大军中有太多成员了,也不止是我。
之前我一直不相信 “ 选择比努力重要 “这句话。
觉得大家都是天选之人,万事都重要在坚持,一条路走到黑,也一定有苦尽甘来的走法。
这话搁现在我也认为没有错,
但是随着年月,试错后,对于一件事的衡量,
会有了一个新的参考维度:效率。

在意每一段时期的 单位时间内投入产出比

什么是效率?
就是同等时间内的投入产出比。

一做抖音的朋友和我聊过,他们选题的方法和给每个账号分配的时间周期:
开一个号,选定赛道和主题, 一周三到四次的更新, 看市场反应。
假如一个号开了两个月, 还是没火,那直接换主题,换赛道, 果断把原有想法和概念舍弃, 重新调整方式,从0重启。
用这个方式,他们团队用半年的时间, 迅速培养出十七八个粉丝量级过百万的大号,创造了很大的收益。
拿着这份成绩,人五人六的去各个会场也讲了不少课, 每次收399的报名费,和主办方分成,又赚一份钱。
名利双收!
与此形成对比的就是另一个熟人。
玩儿各种新媒体也有年头了,但是压根儿不听劝, 每天坚持不懈的更新着各种没人看的内容, 天天下载视频,群发给大家, 逼着我们去抖音给他刷完播率和点赞
所有周围熟悉的人都对此苦不堪言。
这就是选择的重要性,要听人劝啊!!!
永远要衡量单位时间内的投入产出比啊,朋友!!!!

万事万物都是一场挖宝游戏 时刻都有点小甜头 才能让关系更持久
有些人总是和我死犟,说干一行爱一行,不抛弃,不放弃。
这话没任何问题,但你干一行爱一行,也得时刻想着发展提高吧,
就是一个软件补丁,还有1.0版本,2.0版本,2.2版本呢, 大家都在忙着推陈出新。
这个思维,不仅仅可以用在工作上,
为人办事,自我形象的管理,就包括处对象时候的心态, 都相当有用。
记得最开始看过一个,说3分女孩如何逆袭9分高富帅。
各种案例讲解,比如高C配高E(事业获得高成就的人,更喜欢找情绪稳定的伴侣);不要一直腻着男生,他们更喜欢带点神秘感的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仔细回想,上学时期的班花校花是不是这样
人和人之间就是一场挖宝游戏,
时刻都有点小甜头才能让关系更持久。
而人与工作之间,就是一场互相成全。

你给工作一些创意,工作回馈你一些奖励, 一来一去的,相互带着往前走。
最后说句原来觉得特土, 现在觉得特对的话:
选择 大于努力,格局决定结局,心态才是一切啊
还有分享一句前两天我前辈和我说的一段话
人为什么总是不开心啊?

是因为在人成长的同时,欲望也在涨,
而欲望涨的速度比人成长的快, 开心的阈值因此也变得越来越高。“
“什么样的人能永远开心?
选择正确,跟对风口,永远不设立太遥不可期的目标,时刻能看到一点自己的成长。”
“简单来说吧,总是给自己留点小甜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