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源:新华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已纳入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近日推出的“夜游广州”精品旅游线路之中。新华社记者徐弘毅 摄

新华社广州8月15日电(记者徐弘毅)下午5点过,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以往已是清场闭馆的时间,如今却正常开放。

8月1日开始,广州市属11家博物馆、纪念馆实行夜间开放,其中广州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等8家场馆在周末延长开放至晚上9点;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等3家场馆由于条件所限,每天延长开放至傍晚6点半。

这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迈向夜间开放的第一步尝试。 该馆党支部书记牟辽川说,为了进一步拓展夜间时段,他们正尝试借助数字技术在场馆内外打造夜间体验。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位于清代建筑陈氏书院中,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俗称“陈家祠”。
陈家祠主体建筑由大小19座单体建筑组成,其中长廊相连,庭院穿插,馆址本身就是一件大型展品。 但由于缺乏照明,陈家祠尚不能满足夜间开放的要求。
“陈家祠的建筑白天看非常漂亮,但是到晚上就难以看清。 ”牟辽川说,“为了使建筑在夜晚亮起来,但又不能简单安装灯光以避免破坏历史建筑,我们正在跟数字技术公司合作,打算通过数字投影营造夜间景观。 ”
陈家祠的门前广场中原有一个水塘,如今已不复存在。 牟辽川说,夜间场景正好为数字化“复原”水塘提供了良好条件,“我们计划通过数字技术把它展示出来,包括水塘里面的荷花、游动的鱼都可以投影呈现”。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工作人员演示“数字多宝阁”的使用方法。新华社记者徐弘毅 摄
陈家祠的工作人员对数字技术并不陌生。 2018年12月,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就与当地的科技公司合作,将馆藏资源与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相结合,推出了数字化的展厅。 在数字体验馆,观众可以戴上VR眼镜“穿越”时空,“实地”感受清代陈家祠的环境和建筑陈设,还可以在AR展台通过观看展品动画,了解其由来。
借助数字技术,博物馆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体验,更拓展了馆内有限的布展空间。 馆内有两个50多英寸的触屏显示器,观众通过触控屏幕可以“上手”观赏数十件藏品的三维立体影像。 “由于馆内空间所限,这些藏品平时没办法拿出来陈列,但通过数字多宝阁能够展示出来。 ”牟辽川说,“在这上面,观众不仅可以放大缩小藏品,而且能全方位旋转观赏,看得非常清晰。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众通过平板电脑体验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AR(增强现实)项目。新华社记者徐弘毅 摄
随着博物馆夜间开放不断推进,广州有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将目光投向了数字技术在夜间观展中的应用。 记者从广州时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完成了南越王宫博物馆一期亮化工程,目前,南越王宫博物馆二期夜游工程、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夜间产品研发工作也已经完成。
广州时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向熹表示,近年来,中国博物馆市场每年以1亿人次的客流量在增长,以数字技术为工具,以城市历史文化为灵魂,夜间开放的博物馆既提升了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又营造了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目前文博空间的体验式消费主要集中在日间,晚上6点到10点的需求高峰期却存在供给不足。 经过技术升级改造后,博物馆夜间开放有效地填补了这个缺口,是供给侧改革在文化领域的有力实践。 ”向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