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很多人为蜀汉后主刘禅翻案,说刘禅在诸葛亮死后,依然能够蜀汉政权三十年,证明刘禅并非昏君,那么历史上的刘禅,真的不是昏君么?笔者认为,后主刘禅虽然在诸葛亮死后依然使得蜀汉政权延续三十年,但他依然是昏君,主要有以下四点理由:

其一:刘禅在诸葛亮死后依然能够当三十年皇帝靠的是诸葛亮留下的人才

诸葛亮虽然病逝,却为后主留下了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王平等人,蒋琬、费祎、董允和诸葛亮并称“蜀汉四相”,他们擅长治国理政,将蜀汉治理的民殷国富。姜维通过北伐以攻代守,迫使魏国战略防守数十年;王平兴势之战以三万兵马击败曹爽十余万大军,使得魏国直到灭蜀之战的这段时间,再也没有主动进攻蜀汉。直到姜维被排挤被迫屯田避祸,魏国才第二次进攻蜀汉。蜀道艰难本来就易守难攻,再加上那么多忠心的臣子为延续蜀汉政权而努力奋斗,才使得蜀汉没有诸葛亮依然延续,这可不是后主的功劳。

其二:刘禅宠幸黄皓将姜维的上表压下去导致邓艾偷渡阴平

《三国志·姜维传》记载:

六年,维表后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皓征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三国志

其实姜维已经预料到了魏国表面上在大造舟船准备进攻东吴,实际上真正的目标是蜀汉,他甚至预料到了魏军两大主要进攻方向:阳安关口、阴平桥头。然而后主宠幸黄皓,黄皓又对后主说魏军不会来进攻,就把姜维的上表压下去了,导致群臣不知道这件事,阴平桥头和阳安关口也没有派遣廖化、张翼去驻守,这直接导致了阳安关失守,钟会长驱直入进入汉中,邓艾偷渡阴平,兵临绵竹城下。假如后主听从姜维建议,偷渡阴平的邓艾会全军覆灭,钟会也无法攻破阳安关。大家还认为刘禅不是昏君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三:刘禅统一后期已经到了“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有菜色”的悲惨境界

东吴使者出使蜀汉,回来的时候是这样评价蜀汉的:

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有菜色。所谓‘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者也。——三国志

当时的蜀汉朝廷,已经听不到直言劝诫的声音了,蜀汉民间,百姓面有饥色得不到温饱,所谓“燕雀在朝廷,不知道蜀汉这个大厦快要化为灰烬了”,如果魏国使者这样评价,可以说是抹黑蜀汉,东吴使者都这样评价了,大家还觉得后主不是昏君么?

其四:三国志明确记载了刘禅是昏君

在《三国志·后主传》中,陈寿评价后主说:

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坚则为昏暗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三国志

也就是说,《三国志》已经明确说明了后期宠爱黄皓的刘禅是“昏暗之后”了,前期也只是“循理之君”,还是靠蜀汉四相的辅佐,现在很多人为刘禅翻案,是要推翻《三国志》的记载么?有人说陈寿评价不是客观史实,每个人都有权根据史实发表自己的观点,那么他们怎么就信了陈寿对诸葛亮的那句“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名之干,优于将略”呢?一下子信陈寿一下子不信,这难道不是双重标准么?何况陈寿作为当时历史的见证者,他的评价总比千百年后某些人的评价要准确吧!

在《三国演义》出现之前,诸葛亮就已经进入武庙十哲,被誉为集军事家、政治家于一身的奇才,而自古以来刘禅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评价都是昏君,现在某些人何必哗众取宠呢?

参考文献:

《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