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是一个争议性很大的人物,陈寿在《三国志》中对他评价不高,称:

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三国志

魏帝曹奂却说:“蜀所恃赖,唯维而已”,魏国发动灭蜀之战,也是在得知姜维在蜀汉朝廷被排挤,被迫屯田避祸之后才决定出兵伐蜀。面对姜维的北伐,魏国居然一直处于战略防守阶段,司马昭甚至一度准备派人刺杀姜维,姜维在蜀汉受到排挤,却深受魏国忌惮,不喜欢姜维的人,说姜维穷兵黩武导致蜀汉国力衰弱,又改变汉中防御政策,导致汉中失守,必须为蜀汉灭亡负责;喜欢姜维的人,认为正是因为姜维的积极北伐,才延缓了蜀汉灭亡,正是因为有姜维的存在,魏国才不敢轻易进攻蜀汉,称赞姜维是蜀汉最后的守护者。那么毁誉参半的姜维,究竟是蜀汉最后的守护者还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呢?

当初魏国准备灭蜀之时,为了不引起蜀汉警觉,又让东吴不敢轻举妄动,采用了声东击西的策略,下令东线各州大造舟船,扬言要大举进攻东吴,实际上却调兵遣将集结关中,准备进攻蜀汉,在蜀汉朝廷都以为魏国将要进攻东吴之时,只有姜维识破了魏国的阴谋,他上书刘禅说:

闻锺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三国志

姜维不仅察觉到魏国将要对蜀汉发动大规模进攻,连魏国进攻的两个方向都猜到了,然而:

皓徵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三国志

姜维的上书就这样被后主压下去了,姜维提出的派遣廖化守阴平桥头,张翼守阳安关口的应对计划就这样没有实施。

司马昭派遣十八万大军兵分三路大举进攻蜀汉,一路邓艾率领3万大军进攻沓中牵制姜维,一路诸葛续率领3万大军进攻阴平堵住姜维支援汉中的必经之路,一路钟会率领12万大军进攻汉中。当时的蜀汉是个什么状态?举国兵力不过十万两千,扣除南中、江州、成都、汉中等地守军,姜维手下的兵力不会超过4万,再之后司马昭又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坐镇长安,面对这巨大的国力差距,姜维又是怎么应对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邓艾的封锁,姜维没有恋战,且战且退,虽然《三国志》记载邓艾在沓中击退姜维,但是从后来姜维依然有足够兵力与钟会对峙,可以看出他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损失。邓艾一开始的目的是把姜维拖在沓中并非击退姜维,汉中才是主攻方向,显然姜维是战略撤退,在摆脱邓艾封锁以后,姜维试图经过阴平支援汉中,诸葛绪已经堵在阴平,此时局势对姜维极其不利,前有强敌(诸葛绪),后有追兵(邓艾)。

姜维却并未惊慌,没有选择强攻诸葛续,而是假装从孔函谷进入北道要进攻诸葛续后方的雍州。诸葛绪不知道姜维与邓艾交战情况,见姜维已经来到阴平又敢于主动进攻后方,误以为邓艾已经被姜维击败,为了防止后方被姜维占据,遂率军北上三十里拦截姜维,然而姜维中途折返冲过阴平桥头,此时廖化、张翼等率军2万与姜维汇合,准备支援汉中,中途得知阳安关失守,遂退守剑阁关。

正当姜维的6万兵马在剑阁与钟会12万大军对峙之时,邓艾准备偷渡阴平,并且邀请诸葛绪一起,但是诸葛续认为邓艾这是送死,于是拒绝邓艾邀请,率领进军汉钟与钟会汇合,于是邓艾率领3万大军偷渡阴平。此时钟会久攻剑阁不克,汉中最重要的汉、乐二城也久攻不下,劳师远征的魏军出现补给困难,钟会已经准备撤退,钟会一旦撤退,姜维就可以发动反击,与汉、乐二城守军联合夹击魏军,如此一来,魏军必败,然而邓艾成功偷渡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邓艾兵临城下,后主投降。

假如当初后主听从姜维建议,偷渡阴平的邓艾就是有来无回!即使邓艾成功偷渡阴平,诸葛瞻手下3万大军如果固守绵竹,焉能被兵疲马困的邓艾击败?姜维已经以6万兵马,挡住了魏国15万大军,诸葛瞻居然挡不住邓艾不到2万人(偷渡阴平过程掉下悬崖的不下万人),其实姜维已经险些摧毁魏国灭蜀计划,如果不是遇到后主、诸葛瞻这样的猪队友,蜀汉焉能灭亡?因此,笔者认为,姜维是蜀汉最后的守护者!

参考文献:

《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