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凯

01 另类的“落榜生”

又是高考放榜季。微信群和朋友圈已被名校放榜名单和牛蛙成绩单刷屏。肯拿出来晒的,自然是考得不错的。那些沉默的多数,成绩可能未如所愿。

高考落榜,于家庭和考生而言,无疑是挫折。这一点无需掩饰和否认。未上本科线的落榜生,复读?就业?就读大专?确需认真考虑未来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有一类考生,其实考得并不差,只是成绩离心目中的学校有一定距离。他们和他们的父母表达了同样的挫折情绪,有的甚至在考虑复读。网上流传的消息称,四川排名前一万名考生中,有6300名是复读生(未经考证)。“高中四年制”的示范效应明显。

都说高考一考定终身。有一种说法,高考是寒门跨越阶层的唯一出路。对于家境不好的学生,高考占据的人生权重确要大得多。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负责任地指出,这一说法,特别是当它隐含了非985和“双一流”不读的意思时,存在极大的误导性。

02 高考并不定终身

20年前,我也属于这类“落榜生”。我的“落榜”不是什么发挥失常,而是实力使然。“落榜”原因很明确,小学、初中敞放太久,高三始接受魔鬼训练,为时过晚。父母询问我的是否复读的意见时,我毅然拒绝了。我迫切需要换个环境,重新筑梦。为此我选择了北方的一所省属高校,开始了四年的大学生活。

大学毕业后在珠三角的辗转经历难言成功。不安分公司小职员角色的我,04年加入了蓉漂一族。白天承担跑龙套的律师助理工作,晚上则全力复习国家司法考试和研究生考试。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的一篇文章被国内一位著名法学家读到,随后我考入了他的门下,人生出现了转折,走上了目前的事业发展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个人的经历或许很难被复制。也必须承认,有的存在一些运气成分。如果不是那篇文章的缘分,我今天会是什么状况?无从知晓。08年参加博士入学考试,该专业招生名额只有两个,我笔试排名第四,眼看录取无望,学校决定扶持跨学科专业,临时调剂增加4个名额,我算踩到“狗屎运”。

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你永远不知道人生道路上,你会遇见什么贵人,会迎来哪些爆点,会经历哪些大考。也许将来有比本次高考影响更深远、体验更糟糕的“落榜”,比如被公司裁员的你成了待业中年;投资血本无归,被债权人逼得想跳楼;婚姻或遭遇失败,被净身出户;在人事竞争中败北,职业生涯一眼到头……

从后往回看,高考的确很重要,但顶多算人生早年阶段的一次“中考”。何必着急盖棺定论,你娃毛还没长齐呢!

03 重新定义考试和学习

与充满着套路和“神秘选拔”的小升初不同,中考、高考的竞争更加标准化。无他,唯考试成绩而已。我不否定高考成绩的意义。我倾向于认为,高考成绩分数高必然意味着智商高。

高智商在人生未来发展是决定性的么?某些特定领域,如科学研究,高智商的确是必不可少的标配。一般来说,智商因素在未来竞争中到底占据多少权重?

美国人曾经对自己国家的世界500强企业进行过调查,结论显示,国际巨头更加看重的个人能力中,考试成绩只排在第18位。排在第1位的是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教育部委托的北师大团队也做过一项研究,他们的结论与美国大同小异。在他们看来,未来更加值得看重的素养有四项,分别是:沟通、创新、合作和批判性思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类似研究的共同点,“考试成绩”并没有受到特别的重视。这些虚头虚脑的“素养”和普通人的现实感受为何有那么大的出入?是的,你可以举出N多事例来反驳。

但,不是专家犯糊涂,只是视角差异。太多人把“考试”狭隘定位在高考这种阶段性考试。人生每个阶段都要迎来不同的“考试”。为了应付不同的挑战,学习是一个终身的持续过程。谁在这个过程中懈怠,谁就放弃了上升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面提到的基本素养,更有利于获取信息和知识,构成了持续学习的基本能力。具备这些能力的人,考试成绩再差也差不到哪去。他们不一定在某次“笔试”中脱颖而出,但从较长时间跨度来看,有更大的胜出机会。

04高考有风险 复读须谨慎

前一万名中的复读考生超过一半,即便消息属实,参考意义也有限。考虑复读生的基数,佼佼者所占比例也许并没有想象中高。更不能忽视的一点是机会成本。

选择面包就要放弃苹果,捡了芝麻可能丢了西瓜。选择的代价,就是机会成本。最大的机会成本是时间本身。

为什么时间会构成最大的机会成本?一定要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这是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也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时代。“下海”的机遇留给了60后,留洋的机遇给了70后,房地产红利则主要由60后、70后和部分80后分享。留给90后的利好也许是互联网经济。00后?天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08年进入目前所在工作单位,有关岗位已是最后一年招收硕士应届生。如今,非优秀博士生或在本专业已取得较大成就的应聘者,已没有入职机会。过了这村没这店,但凡有点前瞻意识的,就不要总盯着高考的得失。

当你的孩子可以更早地加入人生搏击队伍,你却让他年复一年地啃那些将来百分之九十都会还给学校的“知识甘蔗渣”,要的只是一个不确定的结果,以及可以被其他因素稀释的“学校出身”。个中利害,为人父母的定要好生衡量。

05 危险的掉队

相比学校出身,我更担心年轻人的持续学习能力。当年的许多学霸,似乎并没有取得与其考试成绩相匹配的成就。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本科来自985的毕业生,混吃等毕业的大有人在,有的连一篇像样的硕士论文都弄不出来。

我从不怀疑他们的智商,但对他们的未来感到忧心。他们中的许多人连社会的门槛都未曾迈入,就已经舒服地躺在了过往“成绩”上。

我高度怀疑,他们是被大学前教育给毁了。正常的教育规律,学习强度应随着心智的成熟逐步加码,而目前的教育现状是人人抢跑,奥数低龄化。经过魔鬼式高强度刺激后,年轻人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有没有可能被摧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最需要头脑风暴的年龄,他们却早早停止了学习和探索,其人生故事难免出现重大“折损”。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凭借学校出身积累而来的优势,未来或仍可胜任“高级打工者”,但成不了将才和帅才,甚至不排除彻底掉队的危险。

06 贫者因学而富 富者因学而贵

本文不含任何鸡汤色彩,是一篇彻头彻尾的劝学文。

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这是王安石《劝学文》中的名句。今天,这句话需要作新的诠释。书,不只是书本和考试,贫、富、贵,也不完全对应收入和权力,还包括综合素质、社会认可和自我价值实现。

随着竞争形式的改变,高考的重要性必然下降。唯分数论会逐步被淡化,持续学习能力的要求会逐步加强。

未考入理想学校的“落榜生”,须谨慎选择人生道路。如果选择复读,那就轻装上阵再干一场;如果选择向现实妥协,不妨积极拥抱未来。如何积极?很简单,学习、学习、再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如愿考入了理想学校,不要天真地以为阶层逆袭已经完成。若就此懈怠,你的学校出身不会一直帮助你,你将来可能会被卡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

如果你高考志愿填写了法律专业,希望你加倍重视本文的建议。在这一行当,你的高考成绩并不重要。

以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为例,作为一家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总所对律师的核心能力要求只有四个字:能说会写。对标的,正是世界500强所看中的那些能力。

如果你们将来的毕业论文落到我手里,请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对于“狗屁不通”的毕业论文,我不会手软。

不要骂我,要骂就骂翟天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