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天 陪 你, 一 路 读 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妈,我可以吃冰淇淋吗?”

你的回答,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文|颜熹

出处|凯叔讲故事(kaishujianggush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妈,我可以吃冰淇淋吗?

昨天下午,去幼儿园接儿子放学。

天气很热,儿子看到别的小朋友吃冰淇淋,也吵着要吃。

「不会吃坏肚子吧?」我本能地拒绝。

「求求你了!」我看着他可怜巴巴的眼神,又不忍心拒绝。

心里想「难得吃一次,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吧」,就同意买了一根小的冰棍。

看着他小心翼翼舔着那根冰棍,好像拥有全世界,那种心满意足的样子。

我忍不住想:平时严格禁止孩子吃冰棍这些「垃圾食品」,剥夺孩子的小小快乐,是不是有些「残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吃零食,是孩子的天性

前天,在小区游乐场带孩子玩。孩子遇到了一个好久不见的朋友小宇,特别开心,拿出一包饼干和他分享。

没想到小宇的反应特别强烈。

「我不吃!」他像触了电一样,一边连连摆手,一边往后退,一直跑到他的妈妈身后躲了起来。

他妈妈连忙解释:「我家小宇特别听话,从来不吃外面的零食。」

语气不无得意,我却无法忽略,小宇从妈妈身后透过来的怯怯的目光,始终直勾勾的落在儿子手中那袋饼干上。

看着这个「懂事」的孩子,我突然觉得有点心疼。

吃零食,是孩子的天性。小宇不是不爱吃零食,只是努力在妈妈和我们面前表现出「乖」的一面。

被压抑了欲望的孩子,会被大人夸「听话」。

可是,感觉经常被否定的孩子,生活中缺少幸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被满足的童年,带来「匮乏感」

当父母的,对待我们的孩子,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担心。

怕孩子吃垃圾食品,会吃坏肚子;会不好好吃饭;会营养不良……

「不要吃这个」,「不能吃那个」,很多情况下是怕吃了对孩子的身体不好。更多担心的是,孩子对零食上了瘾,想戒也戒不掉。

可是,有没有想过?这样的担心和焦虑,是来自事实,还是来自头脑中夸大的想象呢?

尹建莉老师在《自由的孩子最自觉》一书中说:扼杀孩子小小的欲望,会导致孩子对某种事物极度渴望,产生补偿性心理。

这种人为制造的匮乏,往往来自家长的主观臆断。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匮乏感」的概念:一旦内心有种不满足,就会寻求别的方式来补偿。

知乎上有一个网友,分享了他小时候的一个经历,让网友们唏嘘不已。

从小他的爸妈对「吃零食」这件事,管得特别严,糖果、零食、路边摊绝对不能碰。他每次看见别的小朋友吃零食都超级羡慕。

最开始他会缠着大人要买要吃。他的妈妈不仅不给,还骂他,让他罚站。后来他也渐渐放弃了在零食上的斗争。

现在他已经毕业工作了几年,对吃的,他表示永远没有满足感。平日拼命买,哪怕房间已经被零食堆满了。

如果有人向他要,哪怕一小袋他也不愿意给别人。

并且,只要有人动了他的零食,他就会很暴躁不安。

为了这个「心病」,他甚至找过心理医生。

童年没有被满足的愿望,烙在心上,长大后心里留下了似乎永远也填不满的一个大洞。

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妈妈为了让我专心学习,不给打扮。

我偷偷拿了家里的一块钱,去买了一包黑色发卡,后来被发现挨了揍。

成年后,每次路过小饰品摊,看到五光十色的发夹,总忍不住拿几个在手上细细把玩。

童年那种窃喜的感觉,在心中浮现,但更多的是那种隐隐作痛的感受,难以抚平。

孩子出于天性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留给日后的,只有内疚和不满。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年人那些奇奇怪怪的癖好,例如:特别喜欢某种食物的「食物癖」;钟情收集某样物品的「恋物癖」;总是忍不住偷东西的「偷窃癖」……

都和童年时期特定的愿望没有被满足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零食的童年,才是幸福的

一向鼓励女儿做自己的黄磊爸爸,在「吃冰淇淋」这件事上,也自己独特的观点和做法。

他曾经在一期《拜托了冰箱》中公开表示,不反对孩子吃糖果和冰淇淋这些零食。

因为他觉得吃这些东西是小朋友最幸福的事。如果没有这些,童年是不幸福的。

但是,他觉得冰淇淋店的勺子太大了,于是会把买来的盒装冰淇淋分装到制冰盒里,一次只给小朋友一小格。

这样做既满足了孩子吃零食的欲望,又不会伤害到孩子的幼嫩肠胃。

好有「智慧」的爸爸啊!

之前在育儿群里讨论「孩子吃零食」这个问题。

有一位妈妈的做法得到了很多赞同。

她说我家孩子也吃零食,不过我们一般准备红薯、煮毛豆、鹌鹑蛋、水果什么的当零食。

还有就是用大块时间占领孩子,比如画画、读书、玩积木、看动画片等,她们就想不起来吃了。

她说,吃零食的心理根源,是出于无聊和不满足。

那么,在「吃零食」这件事上,怎么样做一个既聪明又有爱的家长呢?

用「平常心」对待孩子吃零食

在零食这件事上,家长要有平常心。不大呼小叫,不如临大敌。

孩子想要什么零食,只要是健康和安全的,都可以满足他。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如果让我的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会把肚子吃坏的。

试问,一个正常的人,会吃东西把自己吃坏吗?

我们要相信身体的本能,身体本身是智慧的。

如果孩子可以自由选择,什么都尝试过,他就知道他更喜欢哪种零食,哪种零食更好吃。

而经过尝试后,孩子往往选择的都是品质更高的零食。

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只有家长经常藏着掖着,才会引起孩子对零食的过分饥渴,一吃就停不下来。

和孩子一起讨论吃什么样的零食更好

为什么有些零食可以吃,有些要少吃,有些不能吃?

其实小孩子是很愿意讲道理的,只要是我们耐心解释给他们听,他们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

当然也可以请绘本来帮忙。

我记得有一本绘本,是这样描述的:很多坏零食,虽然长得好看,但危害可不小。它会率领添加剂大军,溜进身体里,四处捣乱,时间久了身体会变得病怏怏的 。

「我们可以吃坚果,它是对身体好的好零食,只要吃的不多,肚子很舒服。」

正像这本书所说,好的和健康的零食,作为正餐的合理补充,是十分必要的。

类似的绘本还有很多。

还有一些零食是有害健康的,那就坚决不能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

比如今年央视315晚会上刚曝光的辣条,路边摊上的烤肠等等;

还有那些容易引起过敏的食品;

一切没有生产日期、成分说明,印刷模糊,包装粗糙的食品。

……

相信孩子是讲道理的,凡事和孩子一起商量,亲子关系就会越来越融洽。

对「哭闹」着要吃零食的行为,说不

如果孩子哭着闹着要吃零食,怎么办?

李玫瑾教授有这样一段话:人这一生中有些性格必须克制:容易任性、压抑、冲动、自私、不能忍受失败。

如果孩子为了得到一样东西,撒泼打滚,大哭大闹,那么无论是什么要求,都要拒绝。

拒绝的不是这个要求,而是这种「撒泼打滚大哭大闹」的行为。

孩子有吃零食的要求,这样的要求很正常。

孩子要学会的是,用更理性、更文明的方式来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越坚定地认为吃零食有多么不好、越不给孩子吃,孩子很可能越坚持,越觉得零食有无比令人向往的美妙之处。

在吃零食上被满足的孩子,反而不会对零食有过高的欲望。

越被满足的孩子,他们就越快乐。

适度满足,让父母和孩子皆大欢喜。

带着孩子去体验冰淇淋的快乐,巧克力的快乐,薯片的快乐吧。

然后告诉孩子,快乐有很多种,「吃冰淇淋」只是其中一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颜熹,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2000万孩子听故事大全 ,爸妈的育儿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