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9年3月26日晚,远在法国巴黎的余承东先生操着一口中国味儿十足的英文卖力的向来自全球各地的媒体朋友们介绍华为手机2019年最新的旗舰产品。在这场乡音十足的发布会上,余承东先生不可避免的就自家产品主打的摄影功能与苹果、三星做一些简单、直观的对比,从现场直播中的弹幕来看,效果十分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独有偶,就在华为发布会开始的几个小时之前,大洋彼岸的苹果也召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球发布会,在这场被网友吐槽为“大型卖卡大会”的发布会上,不仅备受期待的iphone SE2 杳无音讯,而且整个发布会没有任何一分钟提到新品硬件。本次发布会,苹果带来了News、 Card、 Arcade、 TV等多款软件产品,包含阅读、支付、游戏和视频等多方面的服务,然而这些被库克寄予厚望的服务并不能覆盖到国内地区,甚至部分服务仅美国地区可以使用。对此,部分网友直接吐槽:“苹果越来越辣鸡了”。

华为再“硬”也Get不到手机创新的“G点”

平心而论,这次华为新品发布会上的主角华为P30、P30 pro还是可圈可点的,4000万大光圈主摄、十倍混合光学变焦技术,超感光CMOS等配置足以见得华为在硬件上的长足进步,其产品的摄影能力甚至略压苹果三星。但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声名大噪的折叠屏,还是如今华为新品P30pro的摄影能力,华为始终Get不到手机硬件创新的G点。

其实不仅仅是华为,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都是如此。

近年来被诟病缺乏创新最多的是正是行业的引领者苹果,自苹果5s以后,苹果再也没能有了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最新款的IPhone除了处理器的升级以外并没有太多硬件层面的变化。自2007年乔布斯改变世界以后已经过去了十年有余,按照周期性规律手机行业也已经到了变革的前夜,但从今年的CES大会上人们并没有看到变革的趋势,疯狂吸睛的折叠屏也只是昙花一现,并不具备量产意义。

回溯近几年手机硬件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各大厂商为刻意追求摄影能力,纷纷采用多个镜头模组解决方案,以期弥补感光元件尺寸的先天不足,从而一再打破用户的审美底线。但是,用户真的需要那么强大的摄影性能吗?

首先,摄影爱好者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群体,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目前市面上旗舰手机的摄影性能大多过剩。其次,由于物理属性的限制,即使手机摄影性能再强大也无法媲美单反相机,因此,盲目的提升手机摄影性能只是在隔靴搔痒,陷入为创新而创新的怪圈。

智能手机创新真的有那么难吗?

从产品体验上来看,如今行业内主流的旗舰产品的硬件性能在体验上相差不大,使用体验上的差异主要来自于系统软件层面,且由于物理属性的限制,手机硬件创新的天花板已经出现。

从技术的层面来看,手机行业的技术革新并不由厂商自己决定,在整个手机产业庞大的供应链体系中关键技术没有突破性的进展,短时间内的智能手机就不会有技术上的跃升。而且随着处理器生产工艺的提升难度的加大,摩尔定律的极限也将到来,移动处理器的算力天花板隐约可见,另一方面,手机的产品形态决定了其交互方式,在用户不断追求沉浸式体验的今天,一味的增加屏幕尺寸并不能根本解决传统交互方式的沉浸感不足的缺憾。

从整个手机市行业的发展来看,在经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国内手机市场迎来了存量时代。权威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智能手机产量跌至4.91亿部,同比减少12.3%;2018年1-11月手机出货量3.79亿部,同比减少15.6%。预计2019年手机出货量将进一步下跌。另一方面,由于手机硬件创新力度不足,消费者换机周期加长也是出货量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整体下行的行业趋势下,智能手机的创新也越来越重要,各大品牌厂商也都纷纷加大对硬件方面的资金投入。在沉重的销量压力下,手机厂商们的创新似乎跑偏了方向。在笔者看来,不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终究无法Get用户痛点,手机领域的创新应该回归用户需求本质。相比一味的追求极致创新,真正解决用户的需求痛点才能在“存量时代”中迅速突围。

在短期内智能手机硬件创新难有突破的情况下,由“硬”到“软”是手机厂商审时度势下的无奈之举,在硬件创新不足的大环境下,通过软件服务提升业务不失为一种应对策略。

寻找下一场iPhone式的革命

行业从业者和消费者都不约而同的期待着下一场智能手机革命的到来,折叠屏技术的出现曾经让人们惊呼“智能手机时代革命”已经到来,而冷静思考过后人们发现现阶段的折叠屏只不过是引人注目的“花瓶”,在笔者看来,未来手机行业iPhone式的革命,将是手机产品形态、交互方式和内容的全方位式革命。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这场变革还很遥远。而手机行业的下一次iPhone式的革命将终结整个智能手机时代,移动通讯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从技术演进的方向上来看,从移动寻呼机到移动电话,再到如今的智能手机,移动通讯产品的形态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未来的“智能手机”也绝不会是现在人们所熟知的智能手机形态。以目前的技术基础而言,能够在未来担负如今智能手机角色的产品大概有以下几个方向:

一、增强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AR、VR)

增强现实系统的目标是构建虚实融合的增强世界,使用户能够在现实世界中感受到近乎真实的虚拟物体,并提供人与这一增强的世界交互。在这一过程中,人机交互方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目前,部分智能手机已经可以实现AR功能,但这只是AR的初级形态;2015年微软发布了全球首款AR头盔HoloLens,它的功能主要是将3D计算机图形与现实世界混合在一起,提供了之前仅在科幻作品中才能见到的AR体验。

不同于完全遮挡视线的VR头盔,HoloLens可以让你看到现实世界,虚拟对象只会遮挡住部分视野。现在的此类产品还处在AR发展的初级阶段,并不能实现虚拟与真实世界的无缝交互。但是,正如计算机诞生庞大身躯到如今智能手表的玲珑小巧,在可以预期的未来,AR产品的体积将会进一步缩小,如类似于谷歌眼镜的产品形态、甚至可以做到类似隐形眼镜的形态,由此一来,AR产品的诸多使用痛点也将会得到解决,在全方位沉浸式体验和交互方式下,成熟的AR产品必将取代智能手机成为新的潮流。

二、人体植入芯片

2016年,澳大利亚的生物黑客Meow-Meow将公交卡的芯片取出后,植入自己的左手拇指中,可用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2017年,美国一家公司为50名员工植入了芯片,用来进出公司、使用复印机、登录电脑等。2018年10月,在线直播平台欢聚时代(YY)创始人李学凌也在手臂中植入芯片,用于监测身体指标。

其实,人体植入设备早已普及,在科研领域和医疗领域,人工耳蜗、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人造关节、避孕环等设备都是可植入设备。而在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将接受芯片植入。目前,人脑植入芯片领域也获得了惊人的进展,领域内专家预计,未来15年左右这种神奇的技术就会出现。可以试想,将来如果在人脑芯片中加入通讯技术和基于视觉神经元的AR技术,那么人体本身就成为了一个超级通讯设备,自然也就不再需要任何电子产品了。

回到我们所在的今天,在智能手机硬件技术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现实下,对于手机厂商而言,一方面布局如AR、VR、以及芯片植入等前沿高科技领域,另一方脚踏实地,以真正解决目前智能手机用户需求痛点为目的发掘技术潜力,才是智能手机存量时代的下半场中突围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