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有股莫名的威严,不敢欺负他甚至对他尊敬三分。但有的人,看起来就是好欺负的滥好人,看到他就是想踩他、欺负他。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深深影响孩子的外显特性,造成孩子的人格特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培养自信之前先建立孩子的“内在权威”

内在权威包含:我喜欢什么、喜欢什么科目、喜欢吃什么、哪些事不喜欢…等。从小就要建立孩子的内在权威,并且让孩子知道,某些个人坚持与喜好并不需要跟他人讨论,也不需要经过他人的同意。

有内在权威的孩子,会建立自己的自尊,不会让人感觉没有界线、没脾气的好好先生,相对地,别人也会主动尊重他,并不会随意欺负他。(“外在权威”则是可以影响自己生活的爸妈或老板。)

认识他人界线之前,要先了解自己的界线

孩子如果想争取什么东西、或直接拿走别人的东西,没有经过他人同意就取走抢走,那就是越过别人的界线。

教导孩子不跨越别人的界线之前,要先了解自己的界线是什么?情绪反应,就是界线,了解自己对别人所造成的影响力。人类的身体有自我保护,自然而然的出现情绪反应,这就是告诉别人自己的界线正在被侵犯。了解自己的界线之后,就能知道什么是让别人生气,什么是侵犯到他人的界线,让人产生不舒服。然后反省自己做了什么,让别人产生情绪上的反应?!

此时,大人应该正视孩子的情绪表达,告诉孩子“如果有人侵犯你,你会有情绪反应,是正常的”、“我知道你正在生气,她没有经过你同意就….,你是有权利生气”。如果大人总是叫孩子压抑情绪,不能展现表达出来,那孩子就会失去自我界线,变成没有情绪、不敢说不的烂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孩子使用“肯定式沟通”与他人沟通

引导孩子展现自己的情绪,但情绪表达必须是有规范的,并不表示生气就可以动手打人、大吼大叫、丢东西,或是赖在地上耍脾气,而是应该理性的使用“肯定式沟通”。

肯定式沟通的法则四步骤:陈述事实、表达心情、提出期望、征询对方意见。

沟通就是各自充份表述(告诉别人自己的感受),再寻求共识或妥协,相信这样的表达方式与内容,应该就不致于演变至严重的冲突与纷争。

教导孩子“坚守自己的界线”

滥好人不是天生就是滥好人,而是从小面对情绪时,不敢正确的表达出来,或曾经被父母大声责骂,因此吓到不敢再表达情绪或为自己争取什么。滥好人的结果,就是一直被踩一直被踩,然后就断交,但其实这是可以挽救和预防的。

例如:同学向自己孩子借了橡皮擦不还,孩子向爸妈告状,爸妈却责备自己孩子: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橡皮擦,何必这么计较,再买一个新的就好。

但,其实,育儿专家建议父母“千万不要以为只是一个小小的橡皮擦无所谓,反而一定要重视这件事!教孩子如何把橡皮擦拿回来!”

父母不但要让孩子知道,一定要坚守自己的界线,也教育别人如何对待他。不然孩子长大之后,拿不回来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困难。并且教孩子:“你明天跟那个人说,这是我的橡皮擦,请你还给我,你以后如果跟我借橡皮擦,你要记得还给我。”

对于孩子的纷争,父母不要当“审判”的角色

宇凡老师说:孩子从小就吵架,甚至大打出手,但并不是小时候吵架,长大就好了!那些小时候炒很凶的孩子,长大后反而手足容易反目成仇,断绝往来、互不关心。

面对手足间的争执,父母要做的,绝对不是审判的角色,而是调停。

一开始,父母必须辅导孩子将自己的情绪正确表达出来,向孩子问清楚,厘清事件:对方做了什么事情,让你有这个情绪?别人做了什么事侵犯到你?告诉别人你应该怎么做他才不会生气?

让孩子完整的陈述事件与过程,练习沟通、练习情绪表达,并且练习处理事件。通常孩子之间只要有正向的沟通,很多争执,他们都是可以自行克服解决的。引导几次之后,如果孩子没有先一起协调处理好,就直接找爸妈告状,爸妈一定要双方都处罚。

独生子女的特质有可能出现不知如何与别人分享、霸道、自以为是,所以踩到他人界线的机率也就相对容易增加。老师建议没有手足的独生子女,可以找亲戚的表兄弟姐妹、公园陌生孩子当练习。当每一次的冲突发生时,作为练习肯定式沟通与建立内在权威的机会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在沟通上难免会遇到无法理性讨论与表达的时候,审视自己目前生活的平衡度,谨慎看待自己的内在需求,常常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了解自己的底线才能知道如何不侵犯他人界线,给予他人该有的尊重,同时争取自己本该拥有的。勇于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想法,以平等姿态面对对方,将必须让对方知道的事直率地表达出来,让他人知道自己的界线,也就不会成为好欺负的滥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