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傥溪桥定片

一、

傥溪桥又名明川桥,坐落在湖东上埠(今金川街道上埠村)龙绕溪与常山港的交汇处,该桥南北走向,全长57米,桥宽7.6米,桥高8.5米,系四孔(桥孔三大一小)石拱桥,是常山现存的桥拱最多的古桥。

龙绕溪长年水流湍急,到了雨季,山洪暴涨,致使渡船难以摆渡,当地民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自明朝开始,官方和民间就开始筹款修桥。

据清光绪《常山县志》记载:“明宏治间,分守吴纪、知县王锡建浮桥于其上。正德初,知县王惟棻改建石桥,嘉靖末圮。隆庆间,里人魏诰等重建,国朝乾隆二十一年又圮。邑人王锡黻、邵志康等倡捐募建……五十七年复圮其半,湖东樊见恒、见圣改建石堍桥,道光间改建木桥,咸丰七年旋改石桥,复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

湍急的河水,让傥溪桥屡建屡毁,石桥木桥轮番交替。到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方文彬夫妇出资,再次兴建傥溪桥。

方文彬,外号方大汉,原籍皖南徽州,清咸丰末年流落衢州一家豆腐作坊做帮工,同治初年,来常山县城北门开豆腐店,年过三十娶妻,年逾五旬丧偶,后娶翁雪姣为填房。因开店经营有方,方文彬逐步购置田地达千亩,成为当时常山一大富户。在兴建傥溪桥期间,因桥梁在卷拱时不幸被洪水冲毁,多时的心血付诸东流,方文彬遂忧郁成疾,卧床不起,但他还是令人抬他察看工地。

病危时把妻儿召集到跟前,嘱咐道:“我只身来常,创成家业,未为乡里办过公益大事,造桥是修心积德的好事,望你们造好此桥,慰我亡灵。”方文彬去世后,其妻翁雪姣承夫遗志,卖去家中良田500亩,耗尽家财,历时四年,到了光绪三十二年,傥溪桥才得以建成。方家也被当时的官府赠予“尚义家风”匾额一块。

傥溪桥通行后,翁雪姣又在桥头建一关帝庙,雇人长住庙中,守护修理桥面。这是常山史志记载中惟一的守桥人。

翁雪姣亡故于1951年,终年86岁。

据徐家族谱记载,方文彬寡妻翁雪姣所雇的守桥人是徐坤元。徐坤元是上埠村民,世代躬耕,勤劳厚道。据徐坤元孙徐舍堂娜介绍,当年,徐坤元护理傥溪桥,没有工钱,可住在关帝庙内,并可在桥头的一块竹林伐竹挖笋,但这点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徐家人开荒垦地,狩猎打渔,虽然日子过得困顿清苦,但能够守护傥溪桥,也常常引以为荣。

徐坤元自从当了守桥人之后,细心观察、时时巡视,不许他人对桥有丝毫的损害。傥溪桥作为连通县城的一个重要门户与枢纽,南来北往的行人常在此停留休息,或者躲雨避风,敦厚的徐家人不仅端茶搬凳接待路人,而且还在桥头广种香樟、石榴、柿子等树木,以供客人纳凉。在当年,傥溪桥及其守桥的徐家人,已经成为当地乃至全县的一处独特的人文景观。

徐坤元亡故后,虽然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护桥协约,但徐家后人依然自觉地承担起护桥的责任。徐坤元儿子徐水根,练就一身远近闻名的捕鱼绝活。据徐家后代介绍,徐水根之所以要学捕鱼,一来是可以养家糊口,二来是可以随时划船至傥溪桥下,对桥的细微变化能更加全面地掌握。

徐水根离世后,他的三个儿子———徐大堂娜、徐舍堂娜、徐堂娜,以及他们的子孙后辈,也并没有放弃对桥的守护,守护傥溪桥已经融化到了徐家人的血液之中。

然而,历史依然在傥溪桥身上留下了沧桑的痕迹。

1942年6月,日本侵略者进犯常山。经过傥溪桥时,已经闻知日军暴行的村民纷纷躲避山中。徐坤元立即带领子孙藏于山上,但妻子徐氏却怎么也不肯弃家而去,她一来不放心家里,二来也不放心傥溪桥,决定留下来看护。当时,徐氏已是一名七十来岁的老太太。

日本兵来到了傥溪桥头的徐家,见徐氏独自坐在门口的柿子树下,从柴垛里抽出一根手臂粗的杂木,朝着徐氏就劈头盖脸地乱打。随后,又纵火将徐家的房子烧掉,才扬长而去。等徐家大小回来时,徐氏已是奄奄一息,两日后含恨离世。傥溪桥见证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行径。

此后,徐家人在原址上搭起茅草房,仍然没有放弃对傥溪桥的守护。1949年5月4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16军47师139团的前哨到达开化县的华埠镇,继而跨过傥溪桥,直扑常山县城,不费一枪一弹,解放了常山。

据徐家人回忆,解放军139团下属一个连的连部就设在他们家里,徐家人不仅为解放军提供食宿,还利用对常山地形熟悉的便利,为部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傥溪桥为常山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时代的往前发展,傥溪桥的作用更加凸显。1913年,常山至开化公路开辟后,傥溪桥改为公路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205国道仍然从傥溪桥上经过,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后,傥溪桥没能逃脱被破坏的命运。一批狂热的人不仅砸毁了桥面两侧栏杆上的狮子石刻,还损毁了栏杆上的一些部件,徐家人出面阻止,还受到人身攻击。好在这一动荡的年代很快就过去。

1986年9月17日至11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在常山县进行“311”战役演习。10月22日上午,部队在湖东、何家、同弓、狮子口、阁底等乡镇范围内进行实战演习。

当时,多辆五九式坦克要经过傥溪桥,五九式坦克重量接近40吨,部队指挥员担心傥溪桥难以承重,但要让坦克进入演习的预定位置,必须经过傥溪桥。为了保险,部队在桥面上铺设了几块钢板,当五九式坦克轰轰地从傥溪桥上经过时,桥身纹丝不动,协助部队圆满地完成了军事训练。

作为一座公路桥梁,傥溪桥一直使用到上世纪90年代初,因公路改道,在距傥溪桥五十米之外又建造了一座水泥桥,傥溪桥与水泥桥平行横跨龙绕溪上,被誉为“双桥”,成为一道“双虹卧碧波”的独特风景。1994年1月12日,傥溪桥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保单位。

历经一个多世纪的风吹雨打,傥溪桥逐渐寂寞和凋零了,甚至渐渐地被世人遗忘。如今,被弃用多年的傥溪桥上长满了荒草,曾经看护桥梁的徐家老宅,以及曾经拥有的樟树、石榴、柿子树和竹林已经不复存在。

可喜的是,2018年7月,当地政府开始修缮傥溪桥,将按照计划修复栏杆,并恢复周边的人文景观。百年傥溪桥,即将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