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标题下「海鹰资讯」可快速关注

据越南媒体《越南青年报》网站(TuoiTreNews)12月19日报道,一名该国渔民发现一个鱼雷状的不明物体,该物体在越南中部富延省的海岸处发现。渔民发现物体后将其拖回家,并向当局报告。经确认,这是一枚产自中国的鱼雷。目前,富安省当地警察部门已经鱼雷拖回海岸,等待处理。

中国国防部网站今日消息,中国海军回应“越南渔民捞到中国鱼雷”一事称,我们注意到有关“越南富安省渔民捞到一枚中国鱼雷”的信息。12月初,中国海军在海南岛东部附近海域组织海上训练时丢失一枚鱼雷,可能是受海流影响漂向越方近海。该鱼雷仅为一般训练用雷,没有任何针对目标。

据澎湃新闻报道,有海军专家称,从该鱼雷的颜色来看,这确实是一枚操雷(训练鱼雷)。操雷是弹头不装炸药,供训练和试验使用,并能回收的鱼雷,橘红色标志就是为了方便捞雷。“一般操雷有专用的频段,与战雷不一样,捞走了没什么影响,核心机密不会泄露。”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细说一下“鱼雷”这种被称为“水中蛟龙”“深海利剑”的武器,以及国产鱼雷的发展历程。

鱼雷的前世今生

100多年前的1866年,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与奥地利人卢比斯成功地研制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枚能够在水中自动航行的航行体——鱼雷。由于怀特黑德的英文名意译为“白头”,后人就称这种鱼雷为“白头”鱼雷。“白头”鱼雷揭开了现代鱼雷史的第一页,并成为后来各国鱼雷发展的鼻祖,怀特黑得本人也因此被世界海军公认为现代鱼雷之父。

鱼雷(Torpedo)是由携载作战平台在发现目标后发射入水,在受控状态下自动航行,用于摧毁敌方水面舰船和潜艇等的水下兵器,具有隐蔽性好、命中概率高和杀伤威力大等特点。二战结束之后,曾经有统计数据显示,在海战中被鱼雷击沉的运输船吨位总计1445万吨,占被击沉的运输船总吨位的68%;被鱼雷击沉的大、中型水面战斗舰艇总计369艘,占被击沉的大、中型水面战斗舰艇总艘数的38.5%,鱼雷在海战中的巨大威力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传统的海战武器,鱼雷被公认为是仅次于火炮的舰艇主要武器,在历史上的多次海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立下了赫赫战功,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更是战绩斐然。虽然有史料记载的鱼雷海战战例是从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开始的,但实际上在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中,俄国舰艇就向60m外的土耳其2000t的“因蒂巴赫”号通信船发射鱼雷并将其击沉,由此揭开了海战史上用鱼雷击沉舰船的序幕。

早期鱼雷主要采用蒸汽瓦斯或者铅酸蓄电池作为动力,只能在较近的距离上对水面舰船等目标进行直航射击,命中率和作战效能都较为有限。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海军才研制出能够接收目标噪声并且自动导向目标的单平面被动声自导电动鱼雷,鱼雷才开始进入制导时代,现代鱼雷也由此开端。

在战后美苏争霸的大背景下,美国投入巨资开始研制既可反舰也可反潜的双平面主动声自导鱼雷,苏联也在战后从德军缴获技术的基础上开始研制新型尾流自导鱼雷,都希望能够抢先占领现代鱼雷发展的“技术高地”,以便在现代海战中占据优势。

为了便于了解现代鱼雷的发展,可以对现代鱼雷进行如下的区分:从动力方式上区分,可以划分为电池动力(电动)鱼雷和热动力鱼雷;从发射方式上区分,可以划分为水面舰船和潜艇的管式装置发射、火箭助飞和飞机空投等;从用途上区分,可以划分为反潜鱼雷、反舰鱼雷、反舰反潜两用鱼雷、反鱼雷鱼雷和水下预置潜伏鱼雷等;从制导方式上区分,可以划分为直航鱼雷、自导鱼雷、线导鱼雷和复合制导鱼雷等;从鱼雷口径上区分,可以划分为超重型鱼雷(533毫米以上)、重型鱼雷(533毫米)、轻型鱼雷(324毫米)和超轻型鱼雷(小于300毫米)等。

澳大利亚海军使用Mk48鱼雷击毁退役驱逐舰的连续镜头

随着数字通信、精密机械、现代控制、微电子、水声学和系统工程学等的发展,以及现代海战技战术的需求,现代鱼雷已经发展了三代:第一代被称为自导鱼雷,通常采用主、被动声自导,能够在水平面和垂直面都进行自动寻的,既可以打击水面舰船也可以对潜艇实施攻击;第二代被称为复合制导鱼雷,通常采用包括双向线导+主、被动联合声自导+尾流自导的多种寻的方式,可以抗多种水声干扰和欺骗,命中精度高;第三代被称为智能化鱼雷,利用了先进的数字化信号处理技术、基于激光陀螺的高精度捷联惯导技术、光纤线导技术和鱼雷隐身与自辐射噪声控制技术等,具有很强的抗干扰和反水声欺骗能力,可以远程自主导航定位,可以用于复杂海上对抗环境下的远程隐蔽攻击。而且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鱼雷也正向以高速、远程、智能、隐身、大威力和信息化为特征的第四代网络化鱼雷发展。

目前,世界上使用鱼雷的国家很多,但能研制生产鱼雷的却只有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瑞典、日本和中国等少数国家。其中美国的鱼雷研制水平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可谓独领风骚。而俄罗斯在与美国的激烈竞争中,其鱼雷发展独树一帜,是唯一可与美国分庭抗礼的鱼雷生产大户。

较具代表性的鱼雷型号有哪些?

比较有代表性的鱼雷型号有如下几种:

Mk-48鱼雷

作为美国海军核潜艇装备的标准武器,Mk-48鱼雷不仅是21世纪美国海军反潜的主要装备,而且是世界上最好的鱼雷之一,堪称重型鱼雷中的佼佼者,是鱼雷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巅峰之作,迄今已生产5000多枚。Mk-48鱼雷可以从潜艇、水面舰艇和飞机上发射,攻击潜伏在深海的核动力潜艇,也可以攻击高速水面舰艇,美国所有的潜艇均有装备。

美国MK-48系列重型鱼雷,目前已经由基本型发展到Mod7型,提高了自导性能和动力推进系统并且采用了鱼雷降噪技术,既可以反舰也可以攻潜,战斗部装药292.5公斤,最大作战深度达到900米,最大航速为55节,最大航程大于50千米(28节航速下)。目前,美国海军的武器研发人员正在研发一种高科技、更长的射程和更致命的潜射重型Mk-48。这种鱼雷可以更好地摧毁敌方舰只、潜艇和小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鲨”鱼雷

“黑鲨”鱼雷的前身是A184先进型鱼雷。A184鱼雷是世界上性能先进的重型多用途线导声自导电动力鱼雷,也是意大利战后生产的首型重型鱼雷。该鱼雷1974年由“白头”鱼雷公司开始研制,1981年服役,可由水面舰艇和潜艇发射,用于反潜和反舰。“黑鲨”鱼雷采用全数字化先进声发射与接收(ASTRA)自导头,双向光纤线导通信(雷上线团导线长度为60千米,艇上线团导线长度为20千米),采用了Al-AgO电池直接驱动复合材料对转桨推进系统,航行噪声低,战斗部装药250公斤,最大作战深度500米,最大航速50节。它是意大利所有鱼雷中技术最先进的一型鱼雷,威力大、航程远,被誉为“来自地中海的水下杀手”,在鱼雷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雄踞国际市场前列。

俄罗斯65-76型鱼雷

该型鱼雷是650毫米口径的热动力(煤油+过氧化氢+海水三组元燃料)超重型鱼雷,采用线导+主、被动声自导+尾流自导,最大作战深度400米,最大航速50节,最大航程100千米(30节航速)。其在装备核弹头的情况下,除可攻击航母等大型水面舰艇编队外,还可用于打击大型商船队,特别是超级油船等大型海上目标,同时还能对敌方潜艇活动的区域采用核爆方式予以打击,甚至在必要时对敌方重要沿海目标特别是军港发动战术核打击。

650毫米系列鱼雷曾先后装备671PTM型、885型、945型及971型攻击型核潜艇和949型巡航导弹核潜艇。因其比常用的533毫米鱼雷大了一圈,而被水兵们称为“胖姑娘”或“胖鲸”。

美国武器专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65型鱼雷的性能与威力后,表示了深深的忧虑。1987年,曾经有一位美国海军上将被问及美国将要采取什么措施对抗65型鱼雷时忧心忡忡地说:“我们目前唯一能够对付65型鱼雷的办法,就是在每艘航母的尾迹后面再派一艘护卫舰尾随航母行动。”目前俄罗斯正在对其65-76A“鲸鱼”重型远程鱼雷进行升级工作,升级完成后,其射程将达100公里。

国产鱼雷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总体上来说,中国的现代鱼雷发展史分为三个阶段,发展了四代鱼雷,第一阶段为引进吸收阶段,第二代阶段为自行仿制阶段,第三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其中我国在第三阶段发展了第三代和第四代鱼雷武器系统。早在中国海军初创时期,我军就把“两艇一雷”做为装备发展的重点。“一雷”即是鱼雷,“两艇”则是以鱼雷为主要兵器的潜艇和鱼雷快艇。由此可见,鱼雷在当时中国海军中的重要性。

外媒总结的中国鱼雷发展路线图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向苏联购买了大量鱼雷快艇和鱼雷,组成了新中国海军第一批鱼雷快艇部队。1965年8月6日,我军鱼雷快艇在闽东海战中击沉了国民党舰艇。由此,中国海军认识到了鱼雷在现代海战中的重要地位。在当时中国海军还没有能力大批装备反舰导弹的前提下,鱼雷武器就显得特别重要起来。在这个背景下,根据中苏两国技术转让协议,经过海军专家的综合考虑,中国决定利用引进的53型苏联鱼雷技术发展自己的国产鱼雷。这就是我国第一种国产鱼雷——鱼-1型鱼雷的由来。

鱼-1型的母型是随P-6型鱼雷快艇引进的苏制53型鱼雷,这是一种直航式近程鱼雷。主要由舰艇携带攻击敌水面舰艇。该型鱼雷采用高压瓦斯气体为燃料,航程较短,但使用简便、安全。仿制工作启动之时,中苏关系已经非常紧张,不可能再获得鱼雷的设计蓝图。好在还有样品鱼雷,海军工程技术人员就通过拆解样品以了解其实际结构,再进行反向测绘设计。经过不懈努力,直到1971年鱼-1才正式设计定型。80年代中后期,中国海军鱼雷研究部门根据那时引进的国外技术,改良研制出声控制导系统,在鱼-1型基础上改装线导和声自导反舰鱼雷,改进后的鱼雷称为鱼-1甲型,作战能力大幅提高,我国第二代常规潜艇或者水面舰艇稍加改装,就可以直接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立体攻击的海上战术设想。我国海军认为有必要从空中发动对敌方舰船的鱼雷攻击。1954年,中国海军从苏联进口了固体燃料推进的短程空对舰鱼雷RAT-52型,用以配备海军航空兵轰炸机,执行空中用鱼雷攻击舰艇的任务。1958年我国决定仿制这型鱼雷,遂自苏联引进了全套蓝图,并聘请两位苏联专家来华进行技术指导。这就是鱼-2型鱼雷,是中国海军第一种国产空投反舰鱼雷。代号鱼-2。但因为我国的固体助推火箭发动机技术不过关,多次试射失败。其后反反复复,直到1971年6月才终于定型。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海军开始调整国防策略,决定自行研制核潜艇,同时研制一种深水反潜鱼雷作为匹配武器,既是攻击型潜艇的主要攻击性武器,也是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自卫武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开始自主研制第一种大型深水反潜鱼雷,这就是鱼-3型鱼雷。根据海军专家提出的设计要求,该型鱼雷将采用电动螺旋桨推进和被动声导系统以实现自主攻击。在战术上,以能在深水攻击敌方潜艇,尤其是敌方的攻击型核潜艇作为基本作战要求。声自导系统是该型鱼雷的技术关键。最终技术人员研制成功多波束声自导系统,提高了鱼雷自导搜索速度和捕捉目标概率,改善了自导性能。终于在1969年总装出4条样雷,随后开始各种试验,最后于1975年设计定型,开始装备我国研制试验中的401攻击型核潜艇。

从1985年起,705所和曙光机械厂利用新技术对该雷进行改进,开发出鱼-3乙型鱼雷。这种新型鱼雷的制导系统由单一的被动声自导改为主被动联合自导,改进后战斗部装药为大于190千克的高能炸药,航速35节,航程超过13000米,稳定性也有较大提升。1988年5月,“汉”级核潜艇在海南深水试验场成功地进行了鱼-3乙型水下深海发射试验。该鱼雷能自动捕获目标并自动跟踪,一次过靶失掉目标后,仍可再次搜索与再次攻击。之后,中国利用获得的先进西方鱼雷电子技术继续对鱼-3进行改进,发展出更加先进的鱼-3丙。

在研制鱼-3型的同时,海军专家也认识到,必须为新型潜艇专门研制一种反舰鱼雷,用于对付威胁日益严重的敌方水面舰艇,这就是鱼-4型的由来。鱼-4型是中国海军研制装备的第一种大型潜射声自导反舰鱼雷,以俄制SAET-60型电动声导鱼雷为基础,仿制改良而成。鱼-4型分甲、乙两型,两者除导引系统不同外,其它技术规格基本相同。鱼-4型以高性能银锌电池为动力,采用了新型战雷头、排水装置、腹鳍尾等。采用纯被动自导方式的称为鱼-4甲型。采用主被动联合自导方式的称为鱼-4乙型。

鱼-4型为中国海军常规潜艇的主要攻击水面目标的武器之一,为中国海军早期R级和“明”级潜艇的主要装备。此外,最新的“宋”级亦配备有该型鱼雷的最新改进型,用于执行日益艰巨的反舰任务。

80年代中期,根据海军的新要求,中国决定研制大型线导反潜鱼雷,作为039型新一代常规潜艇的主要配套武器装备。在设计任务中,要求采用大功率、远航程的奥托热动力系统,中途线导控制航向,末段则是比较先进的主被动联合声导的混合模式。该型鱼雷被称为鱼-5型。鱼-5型的研制成功,对于中国鱼雷武器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鱼-5型是中国海军柴电潜艇装备的第一种反潜鱼雷。它的研制成功显示了中国鱼雷在热能源动力技术放面的突破,将会大幅度提高中国海军的反潜作战能力。但鱼-5并没有自用型号,而只有ET-34和ET-36两个外贸型号。

中国海军的鱼3系列鱼雷虽然经过多次改进,但总体技术水平很差,最大航速仅有35节很可能直线追击都追不上美俄核潜艇,所以提升航速势在必行,国外同类产品的最大速度一般达到甚至超过了50节,所以我军开始研制新一代鱼-6型鱼雷。鱼-6除了增加航速外海提高了变速功能,发射出去后一旦目标采取综合对抗摆脱,它可以减速后重新转入搜索模式,发现目标后再提速追击,这样带来的攻击机会更多,总之变速功能给潜艇的水下作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过鱼6的研制并非一帆风顺,作战环境和对象的快速演进给研制带来了极大困难,甚至近乎推倒重来。不过鱼6最终还是顺利定型装备部队。成为海军新一代潜艇的主战装备。

1978年10月一枚没有爆炸的MK-46型鱼雷在南中国海被中国渔船捕获,并经海军送到705进行研究检测。1982年海军决定,在MK-46的基础上研制鱼-7,94年设计定型。MK46型鱼雷的仿制工作,对中国海军来说意义重大,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奥托热动力技术的掌握,并由此促进了鱼-5型的研制,而其先进的主被动联合声导模式,也为中国海军研制新型鱼雷和改良老旧鱼雷提供了不错的选择。此外,这种轻型鱼雷也解决了中国海军发展反潜导弹的重大问题。

不过,中国仿制的MK46属早期型号,性能并不算最好,中国海军也在利用自己的新技术不断改进。目前,该型鱼雷已大量装备中国海军的各类水面舰艇和海军航空兵,主要载具是护卫舰艇及其舰载反潜直升飞机。几乎与此同时,中国同欧洲国家的关系也获得了极大改善,很多欧洲国家也向中国敞开了军售的大门。当时,中国向意大利购买了40枚A244S型轻型反潜鱼雷及发射系统,在消化技术的情况下进行仿制(据说中国也获得了重型的A184鱼雷)。

目前,海军航空兵的直-8和直-9型舰载直升机所配备的反潜鱼雷主要是A244S的国产化型号。A244S的动力为铅酸电池,采用三频脉冲的主被动联合声导系统,并装有可编程式预先设置搜索及运动模式的寻标器。该型鱼雷体积小,重量轻,使用灵活,可以多种载具携带使用。

上述这两型轻型反潜鱼雷的引进,即为中国海军提供了一个有限了解西方反潜技术的窗口,也为中国改良和研制自己的鱼雷提供了参考。从中国80年代后研制和改良成功的各型鱼雷来看,这两种鱼雷相对先进的动力模式和导引模式,已经成功地移植在我国最新型鱼雷上。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向俄罗斯订购了4艘“基洛”级常规潜艇和2艘“现代”级驱逐舰,同时也订购了配套的俄制鱼雷。包括TEST-71,TEST-96和53-65KE等型号。它们的口径都为533毫米。TEST-71型反潜鱼雷采用电池动力,导引为中途线导加终端主被动联合声导模式,潜艇与水面舰艇均可使用。2TEST-96型是TEST-71型的改良型,性能更加先进,既可反潜也可反舰,导引除中途线导终端主被动联合声导外,还增加了尾流自导装置,增强了反舰作战能力。

我军的俄制53-65KE反舰鱼雷雷库

53-65KE型推进系统也为热动力装置,任务为反舰作战,采用尾流自导模式,潜艇或水面舰艇均可配备使用。该型鱼雷速度快,航程远,威力大,导引精确,是一种威力强大的反舰武器。

除了上述鱼雷之外, 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从哈萨克斯坦购买了40枚VA-111“暴风”号水下火箭鱼雷。这种火箭利用的是超空泡原则,在水下的速度可以达到200节。与此同时,中方还与俄罗斯就购买相应技术展开谈判,并开始从事研制中国版“暴风”工作。中国版的风暴鱼雷可以撞击90千米范围内美国航母较为薄弱的水下部分。

2000年之后,中国还随引进的卡-28反潜直升机引进了俄罗斯研制的APR-3E空射反潜鱼雷,该雷可打击下潜状态、潜望状态、水面航行状态的潜艇,也可攻击各种水面舰艇。APR-3E的最大攻潜深度高达800米,俄罗斯方面宣称,APR-3E的命中率可达80%至85%。

在引进和消化吸收美俄欧鱼雷技术之后,中国在上世纪末期开始研制鱼-9和鱼-10型重型鱼雷系统,据称,鱼-10采用HAP三组元推进剂,并且实现了闭环控制和无级变速能力,鱼-10鱼雷的总体性能与美军最先进的MK-48MOD7基本相当。据悉,鱼-10型鱼雷是我国首种远程高速光纤制导的重型鱼雷,其性能足以和世界任何一种鱼雷比肩,而蔡荣新型热动力技术和尾流自导技术,让它如虎添翼。

除此之外,我军新一代轻型鱼雷采用兰金闭合循环热动力系统,这种先进动力系统能量密度高,且因闭式循环系统不用向外排气,没有排气噪声和排气航迹,从而大大降低了鱼雷航行时的自噪声和红外特征,使鱼雷具有更好的安静性和隐蔽性,总体性能已经达到美军MK50水平。

本文综合整理自网易军事、《舰载武器》、科普中国

以上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为方便大家查阅往期【海鹰资讯】推送的文章,我们的“号内搜”功能升级啦!点击主页面“号内搜”,输入要查询的内容,就可以看到我们发布过的所有相关文章哦!欢迎来体验!

海鹰资讯 hiwing_news

速递新鲜军事资讯
打造一流资讯平台

长按左侧二维码,收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