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北风雨就,水墨铸风流——周成林先生书画印象

佛曰:聚散皆是缘。我信这个理儿,因为这个看似有点儿唯心色彩的缘字里就有哲学的成分。就是这个缘字,解答了我们生命活动中许多难以解释的现象与命题,正是这个缘字,使我与相距三千里的北国冰城哈尔滨的书画艺术家周成林先生相识、相知、相敬、相悦,并产生了深切的感动、由衷的尊重、珍贵的友谊和无限的趣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我可谓见多识广,但心灵深处却清净异常,虽然眼花佩镜,但观察人事却更加精准,对事物的评价表态少了,但衡量的标准却更高了,肺活量小了,但心胸却更加辽阔了。当竖向五千年,横向地球村的那些道道都了然于胸时,当面对繁杂多变的世间万象能用孔孟之道去操作理解,用老庄哲学去纠偏释然,用科学发展体系去从容面对时,人就潇洒自在了,天南地北,国际国内,随机随意,信马纵横,访名家、揽名胜,以情会友,以文会友,以武会友,以慧惠友,尽情尽兴,不亦乐乎,在我第八次造访哈尔滨时,经好友引荐,拜访了缘定的好友周成林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林先生,身姿挺拔,声音洪亮,目光炯炯,这大概就是先生戎马生涯,衔至上校,半生临池,挥毫泼墨的修炼成果。入得厅室,如如展堂,只见闻满橱藏书,满壁书画,满室清新,满屋书香,好一处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的艺术圣境。

经先生陪同,我信步先生的一通三室,时而放眼四壁错落悬挂之作品格局,时而驻足凝视,揣摩品悟作品之书法结构,或条幅,或中堂,或长卷,或斗方,满室精品,墨宝芬芳,直看的我目不暇接,溢彩流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谙书道的我却与书画艺术有着不解之缘,中国书法名城开封的一百多名中国书协会员中,我与其中相当一部分大师级的人物颇有交情,出于艺术爱好,亦为充实精神,常与探讨学习,更为享受欣赏,我常造访书法家于其书房之中,一边倾听那些艺术造诣深厚,个性活泼鲜明的大家们的绝妙精深形象生动之书画理论和独到见解,一边观其挥毫泼墨倾情创作之灵感体现。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这北宋皇城千年历史,大家倍出天然成就文化艺术王国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加之爱好悟性使然,我的艺术欣赏水平无欲自升,水涨船高了,每有书画展,我场场必到,好友之书画展更是参观踊跃,常常留恋于展堂深处,醉心于墨宝之间,有挚友诗书画集结出版,也诚邀我书文代序,作者读者亦曾鼓励夸奖,我以为此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按理说,书法门类书画精品我已见识不少了,可是在成林先生的书屋里,我却见识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字体,读过先生的传略,方知国内书界已将其称为成林体,面对成林先生的墨宝,视觉受到了惊奇和冲击,心灵感到了强烈的震撼,在由衷的赞叹后,心中自语,真乃一株书苑奇葩,原来书法还可以这样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林先生的书法,乍一看,横平竖直,中规中矩,再一看,别有风味,与众不同,仔细一看,书韵奇特,尽显峥嵘。只见每一笔虚实相间,每一字收放自如,字迹拙巧相衬,行笔坚实流畅,字形老辣苍劲,整章意气连贯,笔锋灵动起伏,书韵神采飞扬。

成林先生的书体,既非魏碑仿宋,亦非真草隶篆;既非苏黄米蔡,又非颜欧柳赵,但却似其鲜活灵动,苍劲老辣,矛盾突出,独树一帜的特点夺人眼球,令人叫绝。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林书体的形成,耗费了成林先生半生的心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南人山清水秀的头脑,解放军钢打铁铸的纪律,江南山水的温和细腻,东北山林的浑厚粗犷,特殊的生命历程使成林汲取了博大中华南船北马,南北山水之日月精华,这就是先生创立成林书体的命运基础。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成林先生从未拜过名师,他以传统为师,又不拘泥于传统,对祖先的一切文字遗存心怀由衷的虔诚和敬畏,数十年来,对各种能搜寻到的书帖资料进行了不倦的临摹、品悟、思索和研究,从魏晋唐宋时期已达鼎盛的“颜欧柳赵”、“苏黄米蔡”的代表书帖,到民间的金文、简帛、碑板,摩崖石刻和敦煌遗书等,在博采精取,弃立并举的基础上,炼就了深厚扎实的书法功底,然后把自己特殊的生命感悟与创作激情通过豪端挥洒表现出来,终于成就了让我们耳目一新,韵味独特的成林书体。

成林书体是先生半生来,情有独钟,临池不缀,极虑精专,执着追求的心血结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林书体是先生江南人细腻温和,机巧灵秀与东北人浑厚大气、坚韧刚毅之性格水乳交融、千锤百炼之书法大成。

成林书体宛如中华艺术百花园在盛世丰年中冒出的一株奇丽袭人的书苑奇葩。他将力与气,写与画,动与静有机的融合于书写全过程。独特的生命感悟、独特的书写风格铸就出独特的成林书体,具有高难的不可复制性,因此不可替代。成林书体的形成对于启迪书界后人,挑战传统,书法创新,意义深远。

成林先生不仅书法无师自创,而且绘画也是风格独到,非常精彩,一株兰草、寥寥几笔,清新洒脱,似风吹欲动,似露珠欲滴,巧着翠色,呼之欲出,令观者不由眼前一亮。

茶代酒敬,话锋投机,我长先生四岁,同在东北当兵,细论方知我们还有一番战友情,从天文地理到政治经济,我们倾情交流,各抒己见,不谋而合,相见恨晚,成林先生学富五车,见识独到,风趣幽默,大气自然,我心中叹道,如此博学的成林先生能创立成林书体也属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觉间半天已过,不舍间起身告辞,成林先生情意盎然,题字相赠,我能意外收获先生墨宝,当然喜不自胜。只见先生微含胸背,自然站立,平心静气,敛神定意,如临战决然,乾坤在握,悬笔饱墨,落笔犹如剑侠武舞,阴阳交错,提顿吞吐,行笔有如一泄黄河,九曲连贯,笔走龙蛇,力透纸背,收笔有如百花盛放,山清水秀,金凤展翅,云霞灿烂。顷刻间,“大道自然”,“修善求真”,“秋到留诗”三条四尺横幅一气呵成。能与成林先生相识成友,有缘。能得成林先生墨宝相赠,有幸。能亲眼目睹成林先生激情创作时所体现出的意气之平和,精神之专注,节奏之明快,行笔之潇洒的传神风采,着实激动并又感动。难怪,已故文学评论家崔敏言女士这样评论“成林书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继徐渭、板桥、金农之后的又一支新秀”,这话一点不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半生相逢一生缘,半日缘定一生情。相信成林先生的书画艺术水平会越来越高,坚信成林书体在充实丰富中华文化和美化和谐社会的宏图大业中,一定会有辉煌的前景。

向我的战友,兄弟成林先生致敬。

(张文献,著名武术家,气功养生家,开封市工商联总商会顾问,开封市古玩书画商会副会长,河南五一集团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