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的皇太子是国之储君,皇位法定继承人,地位仅次于皇帝。但是,皇太子虽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真正有权力且符合这个身份的,除了以下两位,少之又少。

在此之前,先说说太子和皇太子的区别,两者虽然只有一字,但却相差甚远。秦朝之前的周及春秋各国的王储是王太子,秦始皇称皇帝之后,皇帝的储君为皇太子,诸侯王的王储为王太子,直到曹魏之后才把王嗣改为世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归正题,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符合太子身份太子的皇太子,当属汉武帝刘彻与卫子夫之子,卫太子刘据。皇太子的职责是皇帝外出时,留京代皇帝处理政事,也就是所谓的太子监国,而刘据就很好了做了这一点。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除了开疆拓土也经常外出,每当武帝外出的时候,就把诸事交给刘据处理,而刘据也圆满了完成任务,其所决诸事皆符合武帝心意。至少在巫蛊之祸发生前,刘据是一位符合太子身份的太子,如果不出意外,刘据会成为一代明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位是懿文太子朱标,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之子,明朝的开国太子。朱标是中国历史上最符合太子身份的皇太子,没有之一,比卫太子刘据更有实权。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平民,深知创业艰难,因此非常重视培养继承人,对其子朱标寄予厚望。

朱元璋早在建立大明之初,就立朱标为皇太子,并亲自为其挑选了一批有才能文臣武将,作为东宫的幕僚,比如开国功臣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等。朱标22岁的时候,朱元璋正式让太子监国理政。朱元璋对群臣说:今后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

朱标开始帮助朱元璋处理朝政,虽然有时意见不同,但也匡正了朱元璋的一些过失。另外,朱元璋还对群臣说:朕若有事于外,必太子监国。由此可知,朱标是一位有实权、威望高、势力的皇太子。如果朱标不死,朱元璋就不会诛杀大批功臣,还可能会迁都关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位是明仁宗朱高炽,明成祖朱棣的太子,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高炽是历史上监国最久,次数最多的皇太子,每当朱棣外出时,朱高炽就代其监国理政。正是由于朱高炽能处理好每一件,才让朱棣无后顾之忧,放心外出打仗或视察。

朱高炽在位虽然只有十个月,但其施政从永乐年间就已经开始,若无朱高炽留守后方,朱棣是无法带兵亲征蒙古的,永乐盛世应有他一份功劳。《明史》记载:“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