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西安市北郊著名的未央宫遗址北侧,有一处高约10米,80多米见方的土台遗址,上面建有明代的庙宇刘向祠。土台底下有高、宽各两米左右的窑洞供人居住。高台坐北向南,东、西、北面均为校舍。学校大门朝南,与高高的未央宫遗址高台相望,门内两侧大片空地花团锦簇,并有许多百年翠绿、绒叶如发的龙柏树。校园西侧门外是很大的操场。整个校园北高南低,古朴幽静,气势宏伟。

史书记载天禄阁由萧何建于汉初,是西汉最早的国家级图书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级图书馆。

武帝时,司马迁在此读书,并辑著《史记》中的《鸿门宴》、《负荆请罪》等成语文献。成帝时,学者刘向也在这两千年不倒的土台下辑录出《山海经》、《战国策》等书。并将《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鹬蚌相争》、《叶公好龙》等成语辑录成文,流传后世。连我们现在所用"目录"一词,也诞生于此。

(学校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心校舍及西门外大操场)

天禄阁东侧门有一石碑,铭文前清时即有绅士坊民慷慨行善捐修庙宇、集资助学育才。碑文记载清光绪年间,此处已是一所官办学堂。

(校园西则校舍)

1937年抗战初期,我党地下工作人员吉午中(韩城人)与妻子担任我党西安情报站负责人,为掩护身份,在天禄阁小学担任教师,夫妻俩一边教书,一边组织抗日救国运动,并为我党搜集情报。 期间习仲勋、马明芳二人也曾秘密来往天禄阁小学,与吉午中夫妇、石恺夫等接头开会、研究情报工作,护送爱国青年奔赴延安。

国民党前主席连战之父也曾在此学校学习过。2017年4月27日,连战夫妇及家人参观了现位于汉长安城遗址的西京筹备委员会的天禄阁小学遗址,并题字合影留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年级校舍)

(连战夫妇来访)

(连战先生题词:天禄存史料,汉宫歌未央)

我的家就在天禄阁小学紧北面,儿时常常和伙伴游戏于未央宫遗址和天禄阁土台周围。我小学五、六年级,及至文化大革命的前三年时间全部在这里渡过。可以说,斯处之于我,既有童年美好的梦想,也有懵懂的人生迷茫。

1964年,我 进入这所远近闻名、神密、幽古的高小校园,暗下决心一定要勤奋求学,像无数学长那样学有所成,脱离农村苦海。记得班主任王晓天外语非常好,经常在课堂上冒几句俄语或英语,并鼓励大家仿读复诵。可以说,在全班同学中我的仿读复诵最好,引起老师额外关注。由此老师对我要求也非常严格。我的所有作业、试卷他都细致批改,详尽评析,并经常在课下与我赏读一些名人名作,额外为我辅导讲解,单独进行作业批改。期间,对我写出的一些好的作品,他推荐给校长蔡苍海,在全校宣读表彰。我竟成为班里有名的好学生、老师眼中的"爱徒"。66年小学毕业,我凭借优异的文化课成绩被老师推荐参加西安外语学院的专业考试,并名列前茅。王老师亲自到我家,向我父母报喜祝贺。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令人充满期待和遐想!可是6月份,文化大革命突然暴发,全国各地重点学校停止招生,停课闹革命。一夜间,所有的事情都发生了变化,一場让我无法理解、改变人生命运的变化!我的老师因严谨治学,酷爱读书,并与孙煜老师共同称赞《燕山夜话》而突然变成了"反党分子",我们的校长也突然变成了"走资派"。一时间,上面来的,外面来的,社会上的,本校的形形色色人等,打着标语,贴着大字报、呼着口号,押着校长和老师批斗、游行。而未经世故幼稚无知的我和全班同学顿时彻底懵了,完全傻了。我们绝不相信一直敬业、为人师表、心底善良的老师会反党。我想不通这到底是为什么?凭什么啊?

经过几天痛苦的煎熬,有一天,我瞅准机会,悄悄走进高台下的窑洞看望老师。透过门缝,我看到老师痛苦阴郁、憔悴无助的面容,轻轻呼唤老师。老师看到我,惊喜中又含有惊恐的眼神说:"你怎么来了?你快走"!我说老师,我现在没课上了,我想看你。全班同学都没课上了,大家都想你。听到这儿,老师泪流不止。而我语无伦次,也不知如何劝慰老师。我乘机把妈妈交给我的两个煮熟的鸡蛋递给老师。老师紧紧抓住我的手,说不出话来。这时,老师小声哭了,我也哭了……。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怎么离开的那个窑洞,也不知道自己面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话。只记得老师对我不断重复的说:"不要放弃学习。告诉其他同学,你们都要好好学习,长大成材,忠心报国"!

50年过去了。我在部队当兵20多年,前10年我和老师一直书信往来,谈诗论句,抒情叙旧。我经常把自己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小说、散文、诗歌、传纪文学等作品寄给老师阅读批改。老师对我取得的每一个成就都十分欣慰。特别是我在部队提干后,老师十分激动,鼓励我"珍惜韶华岁月,一心精忠报国"。记得在许多书信往来中我给老师写过一首小诗:

天禄三五载,

师恩一世情。

举目树成林,

润物细无声。

由于后来我经常在外地学习、培训、演出,加之老师逐渐年迈,双方回信减少,及至中断。 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却成为我一生中最为纯洁的宝贵资产。再后来,天禄阁小学因汉长安城遗址开发早已拆掉,只保留了那座高高的刘向祠土台和高台上的房屋。据同学讲老师也早年回了临潼老家,后病逝于故里。

前些日子同学聚会,大家相逢相叙相忆,无不对班主任王老师严谨治学、爱才惜才、为国育才的高尚品德赞美有加。席间部分同学回忆异地探望老师,老师仍念念不忘在贺兰山当兵的我。及至老师临终仍然关注班里每个同学,始终关注着我……,每每想起,我总为自己未能与老师相见而十分遗憾,不尽潸然泪下,愧疚万端。

虽然我父母弟弟早年去世,家里已无亲人,很少专回故里。但每年清明、寒食都会专程到天禄阁小学遗址看望。每次站在天禄阁小学遗址前,我都会仰望刘向祠高台陷入久久的沉思。童年往事如昨,历历浮现眼前。斯台斯屋,饱含着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转折、蒙懂和情感。她像一本书:有着迭荡起伏的故事。她像一部电影:有着一个个鲜活的、影响我人生的众多角色。每次我都要闭目将这本书的章节看完,用心灵把这部电影的情节在脑海中演完,在微风中收回那遥远的思绪,在泪眼朦胧中回到现实。环顾四周,那些装满童年时光的校舍没有了,那些和霭可亲的老师没有了。留下的,只有我对校园、对老师、对同窗好友的深切思念和牵挂回忆。啊!人生驹过隙,挥手伤别离。今天的天禄阁东西两侧树木葱茏,南面未央宫前殿、北宫、明光宫等遗址尚未开发,唯有北面的刘向祠高台和它底下的那个窑洞还在。高台依然弧傲环野,镶嵌在早晨的阳光里,虽然有些攸攸的苍桑颓败,但在晴朗朝霞金色的包妆下,让人对它有一种新的期待和憧憬。

这所小学校的前世今生,注定命运多舛。但是,也正是由于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故事和风云轶事,它才具有了卓尔不群的魅力和风采。可以确定的是,在新的历史变迁中,它仍将以自己独有的轨迹,继续演绎出新的、卓尔不凡的故事!只有了解她的人才懂得:

天禄存史料

汉宫歌未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