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考的穿内衣的历史能够上溯到汉朝。那时的称谓是“亵衣”。“亵”意为“轻簿、不严肃”,因而即便洗洁净了搁在那里也不能让人看见,否则是很失体统的。特别是女性内衣,洗濯后绝对不能晾晒在外人可能经过的中央。大凡书中描写某女在人前显露内衣,那一定非良家女子。《红楼梦》中的尤三姐在与贾珍、贾琏饮酒时,“松挽着头发,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着翠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一对金莲或翘或并,没半刻斯文,两个坠子却似打秋千普通”。一个在中国古人眼中坏女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内衣在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有不同的称谓:汉朝内衣称为“抱腹”、“心衣”,魏晋称为“两当”,唐代称为“诃子”,宋代称为“抹胸”,元代称为“合欢襟”,明朝称为“主腰”,清朝称为“肚兜”,再后来就到了近代,则是我们至今仍可见到的“小马甲”了。内衣称谓的变化实践上标明了古代女人对胸部审美兴趣的不时变化。以唐代“诃子”为例,唐代对女性美早早喊出了“以胖为美”的口号,当然,这里的胖并非瘦削,而是饱满。这决议了美丽的女性不能像前朝人一样穿吊带的“心衣”,那样容易勒出缺点来。于是,唐代女人便创造了无带的内衣,称为“诃子”,她们将裙子高束在胸际,然后在胸下部系一阔带,两肩、上胸及后背裸露,外披透明罗纱,内衣若隐若现,因此内衣面料讲究,颜色缤纷,难怪人们总以盛唐为自豪,那时分便“内衣外穿”了

“诃子”自身也有一个开展过程。这应该是以杨贵妃为分界限的。之前露胸较多,然后就有所收敛。蔡东藩《唐史演义》记载:“禄山与贵妃,鬼混了一年有余,以至将贵妃胸乳抓伤。贵妃不免暗泣,因恐玄宗瞧破,遂作出一个诃子来,覆盖胸前。宫中未悉深情,反以为未肯露乳,多半仿效。禄山却暗中怀惧,不敢经常入宫。”由此可见,“遮丑”也是内衣的主要功用之一。依据中国历史记载,它的来源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818年,《左传》“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姖,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

”这里所说的衵服就是近身衣,也可能是后来的肚兜。先秦称“膺”,汉谓之“抱腹”,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亦有一说肚兜是杨贵妃为遮掩她和安禄山私通的痕迹而创造的。民间亦有一说肚兜起于汉时,单身女子因怕被粗鲁汉子欺负,所以用布缠胸,再以带子系至背后,称之为“缚胸”。汉刘熙《释名.释衣服》曰:抱腹,上下有带,抱裹其腹,上无裆者也。徐珂《清稗类钞》服饰类曰:肚兜,夏纱冬绉,贮以麝屑,缘以锦缣。清曹庭栋《养生随笔》卷一载:腹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老人下元虚弱,更宜加意暖之。办兜肚,将蕲艾捶软铺匀,蒙以丝绵,细针密行,勿令散乱成块,夜卧必需,居常亦不可轻脱。又有以姜桂及麝诸药装主,可治腹作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