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还在当秦王时,长孙皇后所生,那时候还是秦王妃。史料上说是因为出生在太极宫的承乾殿,所以唐高祖李渊给孙子赐的这个名字。

承乾,作为人的名字,那就是继承乾坤大统的意思。期望之高,可见一斑。武德三年,两岁的李承乾就被封为恒山王。武德九年,李世民继位之后,就册立八岁的李承乾为太子。可以说,他这条帝王之路,从一开始就是坦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李承乾的剧照)

毕竟是皇帝和皇后所生的长子,众星拱月,不在话下,从小就是皇室的重点培养对象。他天资聪颖,史书记载其“性聪敏”。师从名门,魏征、李纲都曾任太子师。贞观九年,唐高祖李渊去世,太宗李世民守孝期间,由太子李承乾监国。第一次执掌朝政,他也不负众望,史书称其“颇识大体”。

李世民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宠爱有加。那么李承乾又为何如此急不可耐,要发动政变,迫使太宗退位,最后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图为李世民的剧照)

一、期望太高,导致过于苛责。众所周知,李世民最喜欢大臣进谏,喜欢忠言逆耳,他对这个儿子也是同样的要求。李世民对太子左庶子杜正伦这些人说,辅佐太子,要勇敢直谏,才能使他有所获益。在太子处于叛逆期的时候,十几位大臣轮番进谏,吐槽得一个比一个很,用词一个比一个犀利。众位读者朋友,咱们如果异地而处,青春期的时候,每天被人这么批评,受不受的了呢?批判式教育的效果又会不会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李承乾的剧照)

二、患足疾,导致内心自卑。这个腿疾是怎么得了,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有可能是遗传病,毕竟李承乾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只有15岁,有可能是先天基因的问题。腿上有疾,走路不便,正值青春期,又是堂堂太子,内心必然有些尴尬和自卑。为了冲淡这种自卑感,太子开始沉迷于声色犬马,还产生了龙阳之兴,也就是咱们现在说的同性恋。这在古代也不是个稀罕事儿。太子身边有个伶人叫称心,李与他同起同卧。到底是出格的,李世民派人处死称心后,也渐渐疏远了这个儿子。

(图为太子伶人称心的剧照)

三、皇子中后起之秀众多,导致嫉妒心理和危机感。皇子中对李承乾威胁最大的,是跟他同父同母的兄弟李泰。李泰也是长孙皇后所出,李世民对这个儿子宠到什么地步呢?太宗时期,除了太子可以长住京畿,其他皇子都要去封地,可李世民舍不得这个儿子,特此破例。更有一次朝中有大臣向李世民打小报告,说朝中大员如房玄龄、魏征等人对皇子李泰不是很尊重,太宗为此大发雷霆,立马叫大臣来对峙审问。其他人被吓得不敢说话,只有魏征硬脖子据理力争,最后太宗不得不承认自己爱子之心跑偏了。

(图为李泰的剧照)

因为感觉受到李泰的威胁,李承乾害怕太子之位不保,于贞观十七年与汉王李元昌、侯君集、杜荷等人密谋造反,只是还没行动就被告发,被太宗贬为庶人,两年后客死他乡了。

李承乾的谋反,是家庭教育的悲剧,也是其个人性格的悲剧。读者朋友们你们是怎样认为呢?欢迎在回帖中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