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截至2018年8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4191家,已备案私募基金74701,管理基金规模12.8万亿元。而早在2018年初,这一数据早已突破12万亿。

2018年已走过了3/4,对于基金行业,尤其是私募基金来说,今年国家的两大举措直接影响了中国基金行业的未来走向。

一是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指出资产管理业务作为金融业务,属于特许经营行业,必须纳入金融监管。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资产应当由具有托管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独立托管。

一是2018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关于资管产品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管理人应分别核算资管产品运营业务和其他业务的销售额和增值税应纳税额。根据规定,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按照五级税率缴纳,分为5%、10%、20%、30%、35%五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基金行业从业人员,在满怀期待中走进2018,却发现向前迈出的步子一步比一步艰难,时不时还会有台风肆虐,刮走的不仅是客户的血汗,还有自己的饭碗。

难道年初的那12万亿只是海市蜃楼?难道年终时又要经历一场血雨腥风?难道远方的尽头就没有一片珊瑚海?

想法!发现!习惯!

表象的背后是你看不到的美丽

想法

市场不只有红海和蓝海,更应不止于红海和蓝海,也可以有珊瑚海。

现实中的珊瑚海盛产鲨鱼,还产鲱、海龟、海参、珍珠贝等,同时,珊瑚礁为海洋动植物提供了优越的生活和栖息条件。不可不说是一片繁花似锦的生态环境。

那么,我们的金融市场就不能有这样一片让股权、债券、凭证、基金等一起欣欣向荣的地方吗?

答案就是:资产配置和资产重组。

今年市场行情低迷,私募基金也随之沉寂,在此情况下,已有过熊市经验的私募基金,又该如何“过冬”?

生存,才是当务之急。如何生存?将手中的资产有效地调动起来,不管你是私募管理人,还是投资人,首要的是把自己已经或可能涉及的金融机构资产进行清单整理,统一归类同一类资产,然后,要通过各种手段,将资产所有人、关联方进资料进行尽调,确定潜在风险,然后,再进行各种类资产间的潜在联系分析,最后,与资产管理托管方进行协商,寻求最优资产配置和资产重组。

发现

新的税收制度的实施,从一定程度上,必将增加私募基金公司的成本,但是,细看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从2008年的“159”号文,2017年的“56”号文,再到2018年的《关于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不难看出现有税收制度的出现不是没有征兆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说这和国家现有减税的大背景下有一点点的不和谐。

那么,新的税收政策就只是增加成本华山一条路了吗?当然不是。

财税[2008]159号文,明确了合伙企业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合伙企业合伙人是自然人的,缴纳个人所得税;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缴纳企业所得税。也就是说,如果按照五级税率缴纳,自然人合伙人将按照35%的最大值进行缴税,明显高于法人合伙人的25%的企业所得税率。So,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再有,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43号《关于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规定了法人合伙人投资于多个符合条件的合伙创投企业,可合并计算其可抵扣的投资额和分得的所得。当年不足抵扣的,可结转以后纳税年度继续抵扣;当年抵扣后有结余的,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加之,在全国不同省市不同地方都有相应的税收减免措施,比如“霍尔XXX”。So,你是不是又发现了什么?

习惯

资本市场,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上到国家政策的变化,下到企业管理层甚至是普通员工的新闻,都会影响一个私募基金项目的正常进行,即使有项目开始前的完美尽调。

所以,我们要习惯。不是习惯失败,而是习惯风险,不是习惯政策,而是习惯市场,不是习惯自己,而是习惯客户。

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尚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私募基金行业既不能盲从发达国家先行者的理论实践,又不能固步自封地发展中国特色。

习惯失败在自己身上发生,心态第一,策略第二,技术第三。

习惯政策的引导,跟着国家走,迈着小碎步,不走夜路。

习惯风险的突如其来,看清配比,走顺通道,完成结构调整。

小编结语:

资本的寒冬终将过去,当下,私募基金从业人员应该烧掉12万亿的成绩簿,从0开始。

即使春天来临。也要牢记:“The winter is co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