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西南联大这所大学,毕竟这所大学只在中国存在了八年这并不奇怪,但要知道这所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可是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短暂的八年中有3882名学生从西南联大毕业,可中国有100多位人文大师、171位院士、2个诺贝尔奖得主、4位国家最高科学奖得主还有8位两弹一星勋章得主都毕业于西南联大,这放在今天可是实打实的“双一流大学”。

这所大学成立的八年时间背后可是见证了中国历史的生死存亡的时刻,七七事变爆发的一个多月后的北方已经没有可以让课桌安静放置的地方,西南联大的前身长沙临时大学也在这时成立的,当时国民政府给清华、北大、南开三个大学的校长发了一张公函,要求他们三间学校一同前往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

1947年11月11日,长沙临时大学开学的日子,部分教师、教授、学生还没来得及到学校上课,长沙的天空突然响起了防空警报,淞沪会战的失败让上海沦陷紧接着到南京沦陷,残暴的日寇已经接近武汉直逼长沙,中国文化的存亡已经到了生死时刻而临时大学也肩负其保护中华文化血脉的重大任务,所以临时大学决定兵分三路到昆明汇合,为了抵达昆明他们日夜兼程、水陆兼并,有的人甚至从长沙徒步3600多里才到达昆明,一场关乎文化生死存亡的长征由此展开了。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众多历史上著名的学者、泰斗、教授都在长征之列,比如说陈寅恪父子、邓稼先父子、闻一多父子、李政道教授等等太多太多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在这场长征当中。

就拿赵忠尧教授来说,他把装有镭的铅筒紧紧抱在怀里,他在抵达昆明前乘坐的火车都没敢睡过觉,在到达昆明的时候因为紧抱铅筒太久的缘故让他的胸前烙上了两道血印,可他却非常兴奋,因为中国高能物理的全部家当都在他怀中保全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这场长征在1938年的4月28日,这场关乎中国教育生死存亡的长征终于画上句号,这场长征不仅保全了中国文化的精英血脉,还为中国教育开启了一副新的篇章,当西南联大成立的时候,这些文人可是心潮澎湃,纵使学校没有校舍,上课的场地要租界民房、会馆和中学,虽然条件艰苦,但联大教师仍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严格认真的教学传统,西南联大的校训就是“刚毅坚卓虽然艰苦,但师生们一片刚毅坚卓!”

闻一多每天在豆油灯光下工作至深夜,认真备课。他讲《楚辞》时,拿着四易其稿的《天问疏正》给学生逐句讲解。

朱自清讲《中国文学史》时仍坚持让学生定期交读书报告,他还认真给学生改笔记。他反对那种只顾教师个人学术研究,不肯为学生花工夫批改作业的态度。他说:“文化是继续的,总应该给下一代人着想,如果都不肯替青年人服务,下一代怎么办?”他开的新课《文辞研究》虽然只有一个人选课,他也按时上堂讲课,从不缺席。

而且为了躲避日军的空袭,教师和教授们的住处都很远很分散,有的人甚至要步行几十里路到联大上课,但从不会迟到,刘文典就说过“宁愿在路上被炸死也绝不缺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南联大为了教学功能的正常运作,把绝大部分经费都购买了图书和设备,以至于后来校长梅贻琦让来到昆明的梁思成夫妇设计校舍的时候,让他们的设计稿从高楼变矮楼、矮楼变平方、最终平房变草房,对此梁思成实在是忍无可忍拿着稿子就到校长室砸在办公桌上发难,校长梅贻琦的话语一直让人眼眶发热,他慢慢把设计稿收好声音颤抖着说“思成,等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我一定请你来建世界一流的清华园,算是我还给你的……行吗?”梁思成哽咽着接过图纸最终让一座座草房在西南联大校园拔地而起。

后来孔祥熙拿出十万大洋捐给学校以此改善学校的条件,可西南联大并没有收下这笔钱,反而展开了一场联大全校师生的投票,投票结果一致为“把这些钱捐给昆明的老百姓以报答老百姓对西南联大的收留之恩!”

西南联大出来的师生无一不是学术界有脊骨的清流,中华复兴他们当记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