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安倍晋三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未来将会实施3年大改革,将日本打造为“终身不退休社会”。希望利用接下来的1年时间,打造不论到多大年纪、只要有意愿就能参加工作的“终身不退休”、“终身活跃”的社会。将推进评价和薪酬体系的完善,讨论将继续雇用年龄提高至65岁以上。还打算推动社会招聘的大幅增加。

2016年6月17日,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在北海道小樽市召开的自民党集会上称,“最近,我看到有90多岁的人还在上电视发表对于未来感到担忧的评论,我很好奇这种人到底想要活多久?”麻生太郎认为,全国超过1.7万亿的个人资产是需要花出去的。而问题在于,日本老年人普遍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消费,哪怕他们事实上得到了很好的社会福利,几乎后顾无忧。平均每个日本老人在去世时,会留下约5000万日元的遗产,而这些遗产中40%会因遗产税收归国有。但即便遗产税税率如此之高,也无法推动日本老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去加大消费力度。

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程度已经超乎想象。今年4月13日,据日本NHK电视台报道,截至2017年10月1日,日本总人口为1.27亿,较上年减少22.7万人。日本人口连续7年呈下降趋势。此外,日本总务省统计局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突破新高,为3515万,占总人口的27.7%。与此相对,15岁以下人口数量仅有1559万,仅占总人口的12.3%,刷新最低记录。(许多文章无法发布,请加微信号:财经上帝视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日本国内研究机构预测,2035年,日本总人口将下降至1.12亿人。其中,适婚年龄人群中,单身人口占比将高达48%左右。

老龄化叠加少子化对日本养老体系构成了挑战。日本国家财政中医疗保险、养老金保险、老人护理保险等社保支出逐年增加,目前已占到国家财政支出预算的33.7%。与之遥相呼应的是日本政府债务比例雄踞世界第一。

显然,老龄化和少子化现象的加剧正在压垮日本财政,日本政府扛不住了。

对于这个问题,安倍晋三上任后提出了“安倍经济学”,也可称为“新三支箭”政策。安倍指望依靠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经济提升消费信心,通过盘活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以此实现“在不降低社保体系支出的情况下,确保整个财政体系政策运转。”

然而,事与愿违,无论是无底线的增加政府债务提高财政支出,还是日本央行多轮超激进宽松货币政策都没能真正意义上带领日本经济走出困境。反而导致日本经济患上了“政策依赖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政府的财务负担也处于长期超负荷运作状态。根据此前的数据测算,日本人均负债8.57万美元。相当于一个初入职场员工2年的薪资水平。按照时间折算的话,日本人均负债1.5年至2年。日本人从出生时就背负了一屁股债务,日本新生代已经输在了起跑线。

长期的经济低迷使得日本正从“失去的二十年”向“失去的三十年”迈进。日本政府完全丧失了对于国内经济的宏观调控主导权。所以,荒唐的政策自然就出台了。

安倍提倡的“终身不退休社会”意在鼓励老年人继续就业减少养老金支出,同时补充因为少子化而逐渐消失的劳动力人口。但是,这样的政策会带来什么呢?原本就已经陷入“低欲望”阶段的日本社会将会越陷越深。随着国民幸福感下降,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愿结婚、不愿生子。最终结果就是人口非自然消亡。

一千多年前,日本向中国学习;而今,日本走到了中国前面,中国有很多方面该向日本学习。国内经济学界,关于中国是否会步日本经济后尘存在争议。但是,对于“眼下中国经济所经历的正是30多年前日本经济所经历的”这一点没有什么异议。

中国正经历着历史转折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开始陷入停滞,人口老龄化初见端倪。同时,叠加来自美国方面的冲击,形势不容乐观。国内很多人都担忧中国会步日本后尘。笔者也是其中之一。笔者甚至更悲观的认为,由于中国并未像日本那样在危机发生前完成经济升级(达到发达国家标准),中国面临的危机比日本更为严峻。

根据时间推算,再过15至20年,中国将真正迎接人口老龄化时代。虽然中国采取了延长退休年龄、优化社保体系、培养社会养老行业等措施。但本质上无法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因为日本就是前车之鉴。日本社会的社保体系算得上健全了吧,但结果还是大量老年人缺乏归属感,年轻一代对于未来缺乏信心和安全感。

同时,二胎政策根本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时至今日,即使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也无济于事。也许计划生育放开后,农村人口会有所增加,但管生不管养的状态正随着人们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而减少。

地区差异、高房价、高物价、同工不同酬、阶层固化等问题是抹杀年轻一代梦想的顽石。

并且,AI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大量淘汰落后生产力,未来一大批被技术、被时代所淘汰的“4050人群”该如何安置是现在就需要未雨绸缪的。否则,等到了出问题时再想着去解决就来不及了。

而且,中国的财政情况也不容乐观。在过去18年间,财政收支缺口不断扩大,依靠财政支撑经济的模式不可持续。

相比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中国的经济底子更为薄弱,人均GDP只有8000多美元,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近2万美元的标准。同时,由于贫富差距巨大,能够抵御冲击的家庭是少数,大量家庭在遇到危机时需要救济。

悲观的经济前景会影响市场信心从而进一步扼杀人们消费、婚育的欲望,更不用谈什么幸福感了。在这种世道,年轻人还能有什么希望?难道未来中国也将实施“终身不退休社会”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吗?

很多人都说中国经济的问题取决于如何择取,向左拐还是向右拐是个问题。但笔者认为,中国经济现在的问题不在于选择方向,而是该把本就出问题的车停下来,好好把车修好了再考虑往哪拐吧。开着一辆破车,无论选哪条路都很危险。反之,把车修好了,即使开错路了,也能通过“漂移”滑入正轨。中国经济需要好好清理一番,安阳升息后再从新上路。车都坏了,就算抄到捷径超车了,又能开多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