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先锋这款游戏具有一套不同于其他射击游戏的计分系统。几项最主要的数据门类分别是:击杀(Elimination)、伤害(Damage Done)、攻防击杀(Objective Kill)、攻防时间(Objective Time)以及治疗量(Healing Done)。这五项数据同时出现于游戏个人计分板中并成为了金牌的争夺之地,同时也往往成为玩家评价个人贡献的依据。但事实上这5项数据往往无法比较客观的展现一名玩家整场的综合表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同样关键的数据并没有作为牌子的考核标准,例如最后一击(Final Blows)、单独击杀(Solo Kill)以及火力全开时间(On Fire Time)等等。

由于计分板的局限性导致牌子成为了玩家们甩锅的依据,也让很多玩家陷入了一种迷茫,觉得自己明明金牌这么多为什么还是赢不了。

本篇将从史无前例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分析守望先锋个人数据板的问题和局限性来让你对数据以及团队贡献有一个新的理解。

1.击杀与伤害

OW的击杀是参与击杀,而其他射击游戏的击杀往往指的是最后一击。这点不必我赘述。由于其他写实类射击游戏玩家血量都偏少,且没有不同角色间血量的明显差异,因此只统计最后一击而不统计伤害量一般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同时统计参与击杀和伤害量的守望先锋来说,如果不将两者联系起来,而是分别单独分析基本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一名DPS玩家的团队贡献度来说,单纯的击杀和伤害金牌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伤害兑击杀转换率才是决定一名玩家对团队贡献的重要指标,但很显然这项数据暴雪是不进行统计的。这个转换率即是指最后一击或者助攻造成的伤害占总伤害量的百分比。

举个例子:我使用黑百合,一开局狙掉了敌方一名天使。此时我的击杀数是1,伤害量是200。我这200伤害量全部转化为了一个击杀。此时伤害击杀转换率便是100%。

与此同时,我方一个队友使用士兵76,对着敌方突突突了很久,造成了200伤害,但是一个人也没杀。那么他此时的转换率就是0%。等到下一秒的时候,一个残血碰瓷猎空出现在他眼前,他手一抖按下了近战键,造成30点伤害,击杀了一名猎空。此时他的击杀数为1,总伤害量为230。那么他的转换率就是30除以230等于13%。

所以现在你可以理解了,所谓转换率就是指你的总伤害量里有百分之多少是直接造成了敌方一名玩家的阵亡。这类伤害被称为有效伤害。有效伤害不一定必须是最后一击造成的伤害,也包括助攻者造成的伤害。这个转换率越高,说明你的杀人效率越高,对应的也就是你的金牌伤害的含金量越高。

当然除了这种直接的转换,还有一种间接的大招转换。比如源氏远程镖师,镖了800点伤害,并没有造成任何击杀,但下一秒他利用这800能量攒出的龙刀砍死了3名200血脆皮,因此他之前造成的800点伤害对于后面的3个击杀也产生了间接帮助。

如果是大招具备翻盘能力的英雄,比如源氏、毛妹等,多进行间接转换可以说是一种较为保守的打法,但也可以发挥作用。对于那些大招只能用来换弹或者战略威慑的英雄来说,间接转换并没有太多意义,只有直接转换才有参考价值,所以玩这类英雄需要考虑是否该在打脆皮和poke坦克之间做好取舍。

PS:在职业级的比赛配合中,玩家的充能优先级也是被考虑的。比如一场团场基本胜利,但是对方还剩一个路霸在苟点,这时候这个路霸无疑是一个核电站,让我方毛妹多利用路霸充能快速攒出重力喷涌,远比交给我方麦克雷充能有用得多。但是在实际天梯比赛中,没有人会考虑充能优先级的问题,于是出现了很多不需要大招的英雄抢伤害的情况出现。

那么没有转换为击杀的那些伤害是不是就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呢?也不完全是。虽然没有转换的伤害直接流向了敌方奶妈的兜兜里,但同时频繁的压血线也可以给对方奶妈制造压力,让他疲于奶人而无法输出。

举例:假如敌方一名安娜作为主奶全程在点我方法鸡,那很明显其他队友并没有给敌方前排造成任何压力。

因此如果你了解了伤害转换率的概率,便可以根据自己的数据来适当调整战术。即便你拿到了伤害和击杀双金牌也不代表你无法再做的更好了。而适当调整战术有可能帮助你在劣势局中完成反杀。

由于我们没办法计算真正的转换率,但通过直接观察现有伤害和击杀的比值可以一定程度看出我们的输出效率。用伤害除以击杀可以得到你的平均击杀所需伤害。作为一名切后收割类英雄,伤害比击杀的比值应该保持在200-400之间,如果超过了这个数值,说明你打了太多的无效伤害而无法快速击杀。对于切后英雄人头是至关重要的标准,像很多源氏猎空玩家一场下来只有十几个击杀,但伤害打到了上万,这种情况下通常是由于敌方后排布守严密,切后不成功,只能打打正面,有了大招顶多杀一两个,完全做不到一个大招翻盘的效果,因此无论是直接转换还是间接转换的效率都较低。这样子即使你拿到了双金,也不如尝试直接换一个正面英雄,配合队友更快吃掉敌方前排,也许可以反败为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个正面输出的英雄,伤害击杀比应该保持在200-600之间,如果超过这个数值,也是打了太多的无效伤害。打了这么多伤害而无法击杀导致一小局失败,通常是由于过多的无效伤害给对方奶妈充能致使增益了对方奶妈的能力。比如你的伤害全进了敌方安娜的腰包,使得敌方安娜的纳米激素可以和敌方源氏龙刀达成1:1的攒大速度,每波一把激素刀你们自然没得打。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是否换全员放狗通过快速击杀敌方后排来打破僵局,或者换出毛妹+大锤的地推阵型,将主要伤害交给毛妹打,而获得高效的伤害间接转换,配合重力喷涌完成团灭击杀。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单独从伤害击杀比值来看,完全在合理范围内,但是直接转换率依然很低。最典型的英雄便是莫伊拉。

通常可以做到伤害击杀比值在合理范围但是直接转换率依然很低的英雄,其技能包括以下特点:

1.没有爆发伤害的群伤技能
2.有保命技能不容易猝死
3.造成伤害所需的技术成本较低

特点1保证了这类英雄在团战中放出群伤技能,虽然无法做出太大伤害贡献,但是只要队友负责击杀了,那么人头他可以全部蹭到。

不容易猝死,即使是由于自己的问题导致我方前排全线崩盘,他也无需承担任何后果,只要适时往后撤退,依然可以在一场注定无法胜利的团战残局中打出大量无效伤害。

特点3无需太高技术,任何一个玩家上手都可以制造大量伤害。

除此之外,通过雨露均沾打法也可以实现漂亮的伤害击杀比并拿到金牌,但实际转换率很低。比如一个猎空在团战中这个人打两枪,那个人再打两枪,最终没有一个最后一击,但是伤害和参与击杀两项数据都蹭到了。这样的打法不是说完全没有意义,但是是一种非常吃队友的打法,通常来说在职业比赛里,由于双方走位和互保的能力很强,因此一个人单枪匹马死盯着一个人打很容易出师未捷身先死,因此需要队友配合集火。但在实际天梯比赛中,敌我双方无论是互保还是配合集火的能力都很低,专注对于一个敌人的击杀,这样的伤害效率是更高的。 因此在你获得伤害击杀双金但依然处于劣势的局面中,就很容易陷入金牌陷阱中。通过自我分析转换率可以尝试换一种打法,说不定就可以反败为胜。

2.火力全开的全场分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这样一个情况,有时候当你获得最终的MVP杰出卡的时候,自己的伤害和击杀只是银牌。这其实很好理解,举一个简略的例子:一场比赛中经历了3波团战,A玩家每波团战都稳定击杀2个,导致一直保持火力全开。而B玩家第一波杀了5个,并以此上了最佳镜头,第二波杀了2个,第三波啥也没干。最终A玩家击杀6,B玩家击杀7并拥有全场最佳。但系统依然将MVP颁给了A玩家。原因在于全场稳定的发挥远比一两波的天秀操作更有价值。

因此很多玩家被针对了也不愿意更换英雄的原因往往在于他在之前的几波团战中贡献很大,但之后被针对而无法发挥作用,但依然抱着自己的金牌和当年勇而继续头铁。

不稳定而时有天秀操作的这类玩家很容易陷入自我催眠中。将一两波的U秀操作当做自己全场的平均水平,而选择性忽视掉那些没有贡献的时间。这种自我催眠是人类大脑天生的特性,如果不去刻意针对就无法令自己真正清醒。

当然当我们即便真的意识到该按下H键的时候,又会陷入损失厌恶的陷阱之中。我们常会听到很多玩家说:等我放了这个大就换。结果到最后战败也没有放大。有的时候即便你拥有了大招,但由于被针对或是阵容不搭配,你的大招根本无法产生应有的效益的时候,再捏着大等着放完再换无异于浪费时间。但由于人们普遍的损失厌恶的心里,不愿意放弃那些付出了代价而获得的东西,尽管他们自己清楚这个东西如果继续捏在手里也如同鸡肋一般。因此当你决定按下H键的时候就果断一些,这样才能最大化你的全场贡献。

3.资源接收与输出贡献

资源接收与输出贡献的比值也是一项暴雪忽略去统计的关键数据。一般来说吃掉的资源和贡献的输出呈递增线性关系是比较正常的。

举个例子:我方一名法鸡吃掉了全队80%的资源,但只贡献了60%的输出。但同时另一个76玩家只吃到了20%的资源,但贡献了40%的输出。这样从伤害击杀来看,法鸡很容易拿到金牌,而76则是银牌。如果顺风局还好,一旦进入劣势局面,可能法鸡就会甩锅给76,说他自己是双金,76能不能好好打。但实际上如果我方辅助能更清楚的判断各个玩家的贡献度,而多倾斜资源给76,则可以得到更好的回报率。

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假如你全程都在奶一个队友,尽管他拿到了金牌,但是他的伤害量相比银牌输出并没有什么绝对优势,也许只高了几十至几百。那接下来你可以尝试多倾斜资源给那个拥有银牌伤害的人,很可能你的奶量和他的输出贡献量就可以进入良性的线性递增关系中。这也是为什么防御助攻比单纯的奶量更有参考价值,因为越高的防御助攻代表你的奶量转化为有效输出的比率越高。但从杰出卡的普遍投票比率来看,大多数玩家对于奶量的重视程度仍然高于防御助攻。

PS:吃了无限资源,拿着比银牌伤害只高几百的金牌甩锅的玩家都是在耍流氓!

除此之外,辅助将资源大量倾斜给发挥不出效果的坦克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无论是辅助还是坦克,最终的目的都是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的贡献转化为有效输出。主坦是通过抗伤害来为输出创造环境,副坦是通过保护主坦,进而让主坦为输出创造环境,同时自己贡献一部分输出。

而作为辅助一定要清楚,你奶主坦的意义在于保证主坦存活,让主坦可以为输出创造环境,进而让输出打出输出。如果你奶的主坦无法为输出创造环境,那么你的奶量就无法间接转换为我方的有效输出,因此你的奶量则属于无效奶。

因此奶量和有效输出之间也存在潜在的间接转换关系。很多时候队里的奶妈由于技术原因或是阵容搭配等原因导致只能奶到坦克,而坦克又不会为输出创造环境。最终导致奶妈奶的很累,奶量也很多,但依然输掉比赛。毕竟不是每一滴奶都叫特仑苏,你的奶量并非都是有效的。

由于奶量和有效输出的转换率是无法通过数据体现出来的,因此很多水平不够好的辅助玩家无法清晰的了解到自己的奶量究竟有多少可以间接转化为有效输出。在此提供一种思路。

想要成为一个只提供优质奶水的好奶妈,就必须清楚每个位置的定位和职责。当你正在奶的这个位置的玩家没有做好他的本职工作的时候,你就要放弃治疗他,而去治疗价值更大的队友。

各个位置的职责问题可以去看我往期的攻略。在此补充一个劣势局的突破思路。很多时候当我方处于劣势的局面时,总需要一个人来打破僵局。比如我方有一个原地举盾锤,举着盾打消耗而不去推进,不去压缩敌人空间。这种情况下我方如果继续跟着大锤的节奏走那可能就要一直耗到战败了。这时候往往副坦玩家或者输出玩家会激进的越出大锤的盾牌,或者选择从侧翼单枪匹马进行攻击,这种情况下你必须要死奶住那些尝试突破的玩家,而不是跟着大锤一起挂后养老。再比如在站点图中,我方被堵门打了,这时候我方源氏可能选择在明知道对方有强控技能的情况下依然选择拔刀开团,因为当坦克不知道何时开团的时候,必须有输出玩家抱着献祭自己的态度去强行带节奏,这时候你在保证自己不死的情况下尽可能给这些玩家足够的资源,配合打出缺口才能在僵局造成突破。合理分清僵局突破和莽浪送人头的区别在劣势局面是很重要的意识。

综上所述,无论你拿到了什么金牌,都只能说你在团队中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如何能让你自己做的更好才是意识高低的体现。不纠结于数据,避开数据对你的误导,从大局观角度来分析成败才能帮助你的意识提升一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