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抖音上一个叫“成都小甜甜”的女孩火了,一夜之间收获500多万粉丝。

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在一段街头采访中,被问到“你觉得男人一个月多少工资可以养活”时,这位小姐姐的回答是:“能带我吃饭就好。”

这句话莫名点燃了众多男子寂寞的心,一边高呼“我这么努力就是为了找到这样单纯的女孩啊,心动”,一边前仆后继地赶往成都争相请女孩吃饭,甚至发起了“决战成都”的战役。

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居然引发了一场网络狂欢的闹剧,着实令人感到惊讶。

估计那些一时头脑发热,疯狂涌去成都找小甜甜的人,并没有思考过“带我吃饭就好”这句话隐藏的含义吧。

于是,热心网友开始帮大家分析:

还有网友恨铁不成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暂且不去追究这是否是一次大型的营销活动,但这件事也着实暴露了一个问题:我们的深度思考能力,正在一点点消失。

急功近利的心态让我们无法耐心思考

你的身边,有多少人每天都在刷抖音?

“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

“像一棵海草海草,随风飘摇……”

这些“神曲”无时无刻不在回荡在我们的大脑。刻意隐藏时间的短视频软件慢慢地占据着我们的时间,我们没有时间健身,读书,却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消耗在这些软件上,每当跟着视频笑过后,留下的只有无尽的空虚……

再回想一下,我们的朋友圈是不是经常充斥着读书打卡,课程打卡的图片。

“今天我跟随xx读完了xxx个字”

“今天我已学习完xx老师的xx课程。”

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的日益便捷,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轻易地获取大量的信息。

看到哈佛学霸,清华老师开的课程,就迫不及待地去买,以为通过短短的十几节课,就能获得名校同等的教育内容,达到名校毕业生的水平。

我们更偏爱“干货”,企图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精力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曾经有个想学写作的姑娘问我写作有什么技巧,我说,技巧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技巧拼接出来的文章毫无意义。

她表示很失望,又问我多久看完一本书,我说平均一周吧。

她非常惊讶地说,居然要一周,我一个小时就能看完一本书。

我说:那你很厉害,请问你是怎样看的呢?

她说:我就先看目录,然后挑重点章节看,把握书的核心要义就行了,你那种按部就班地读书方法早就过时了,现在这个时代需要我们快速吸收知识,你该适应变化了!

然后她既失望又不屑地走了。

听到她自以为得意的读书方式,我就知道如果不改变这种急躁的心态,她这辈子都很难有所突破,不止在写作领域。

我们买东西的时候都知道“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可是放到学习的领域,偏偏就会忘记这个简单的真理。

你花一小时读完一本书和花一周读完一本书,结果肯定是不同的,读书最重要的不是获取信息,而是通过自身的思考,将获取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思想的能力。

而快节奏的生活和信息的便捷让我们变得急功近利。

看一本书期待它让我们变得深刻,健一次身期待能让我们迅速瘦下来,对别人好期待被回待以好,发一个朋友圈期待被关注被点赞,参加一个活动期待换来充实丰富的经历。这些预设的期待如果实现了,长舒一口气,如果没有实现呢,自怨自艾,觉得浪费时间。

可是以前也是同一个我们,用十几年的时间读书学习,用一天的时间看书写字,小时候不期待结果,所以更会去思考,而现在,我们的深度思考能力正在被浮躁的心吞噬。

从众心理剥夺我们思考的能力

之前听到过一个段子:

问:现在年轻人一般如何得知国际形势?

神回复:晚上撸串的时候,听听隔壁桌怎么说。

虽然是一个比较冷的段子,但也从侧面反应出当代年轻人的一个问题:有从众心理,喜欢随大流。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的朋友圈就会被一些所谓的“爆文”刷屏,即使事后都被证实是一场营销,即使事件多次反转打脸,可是当下一波“爆文”来袭的时候,还是有人会乐此不疲地转发。

因为我们的深度思考能力渐渐地情绪所代替。

几句煽风点火的话,激发了荷尔蒙,一激动就转发,并不会思考文章背后的真实性,或者看到朋友圈里的人都在转,自己不转显得很不合群,于是从众转发。

但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群体的聚集,往往不是放大智慧,而是放大愚蠢。人云亦云,被别人引导着思考,选择,却还以为是自己的判断。

殊不知,从众其实是披着外衣的愚蠢。

贪图舒适让我们放弃思考

美团的王兴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

乍听之下可能觉得有些难以理解,那我讲两个真实的故事吧。

我有一个朋友是个平面设计师,在他们设计圈里有一句话广为流传:VPN的网速决定了我设计的质量。

有些设计师在缺乏灵感的时候,会通过VPN链接到国外的网站,参考国外的设计风格。

一开始,有些设计师还会研究学习国外优秀设计作品的构思,然后创作自己的设计,后来他们觉得这样太麻烦了,干脆直接在国外设计作品上稍作修改,自己不用花费精力,也不用动脑子,领导还满意,于是就一直打这种抄袭的擦边球。

一旦某天vpn网速不好,登不上国外网站的时候,他们就会灵感枯竭,很难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还有一个朋友是写网文的。

一开始的时候,他每天下班回家都要伏案写作,每天更文几千字,笔耕不错,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后来他无意中发现了“网文神器”,就是你输入一个或者几个关键字,“网文神器”就会自动为你组合出几十上百种相关描写,作者只需复制粘贴就可以了。

发现“神器”后的朋友尝到了甜头,每天拼拼凑凑,十几分钟就能“写”出几千字,还不用费劲构思,也不用看书填补相关知识,轻松收获大笔稿费。

可是后来朋友的拼凑出来的文章由于缺乏新意,阅读量慢慢下降,当他幡然醒悟想重新创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思考和创作的能力……

日本作家船川淳志在《思考力决定竞争力》中用“思考关机”来形容这种放弃思考的行为。

思考关机指的是,一想到思考太麻烦,就放弃继续思考,或者一味依赖别人去想,主动让自己的头脑处于关机状态。

不得不承认,当我们越来越沉迷和依赖“低投入,高回报”的方式时,就会慢慢让大脑处于“思考关机”状态,从而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度思考的能力决定竞争力

知识爆炸的时代,决定性的能力是抽象能力,从知识碎片中抽取脉络,自成体系,并应用于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是你对学习,职场,自我认知的深度思考能力,只有培养有效的思考习惯,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呢?

我给大家以下几条建议:

  1. 认真投入,不要急功近利

首先要放平自己的心态,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期望听了一节课就能突飞猛进,而是要不断反思和实践别人提供的思路,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就好。

2. 学会思考信息后背的含义

爱因斯坦说:如果给我一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弄清楚这道题到底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当我们获取了一个信息时,不要被舆论牵着鼻子走,而是要思考看不见的问题,也就是“水面之下的冰山部分”。

我们看不到的部分,远远比能看到的部分多,因此,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有时候,问题比答案本身更重要。

3. 拒绝思维懒惰,习惯于深度思考

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打破自己的思考舒适区,遇到问题不要依赖外界帮助,先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哪怕不能很深刻,但是“刀”越磨越锋利,我们的思考也会越来越有深度的。

卢梭说:人是有思想的芦苇。

我们不需要成为思想家,也不需要成为某个领域的意见领袖,但我们需要深度思考能力,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能保持自己的判断,宁做“有思想的芦苇”,也不做“被宰割的韭菜”。

这样就够了。

p s:我的新书《不讨好别人,不将就自己》已经上市,目前各大网店均有售,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在当当购买,有现货,买完记得写下五星好评哦,谢谢~

西风南浦:青年作家,前《意林彩版》主编,公益讲师。一枚游走在感性和理性边缘的摩羯女,煲得了鸡汤,走得了四方。新书《不讨好别人,不将就自己》正在热卖。

公众号:西风南浦

新浪微博@西风南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