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因此秋季养生,皆以“养”“收”为原则。

同时,中医认为,立秋到秋分之间,属于“入地户”,气化由阳入阴,天气渐凉,热渐退,昼渐短、夜渐长,气温由热转凉,大地逐渐转为收藏。所以,从立秋起,要开始养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秋后阳气转衰,阴气日上,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故养生原则应转向敛神、降气、润燥、抑肺扶肝,这样才能保持五脏无偏。

做好这五件事,助你少生病,更健康

起居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 《管子》中记载 ‘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立秋后,人们在起居、穿衣、房事等方面都应遵循“收敛”的原则。

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穿衣适当,既“御寒”又“防燥”;洗澡水温可适当调低,为冬季保健打基础。

运动

初秋多做慢运动,遵从养收之道;吐纳健身,保养肺气,据五行以养生;登山郊游,饱览美景,一改悲秋之绪。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夏季能量消耗较大,肥胖程度有所减轻。秋天,脂肪细胞开始逐渐积聚,以防止热量扩散,如果这时不加快抑制,人体就开始趋于肥胖,所以肥胖的人秋天宜减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秋季乃万物收敛之季,如果做剧烈运动,会使人体消耗太过而有损健康。因此,我们应该多做如慢跑一类的慢运动。

慢跑时,全身肌肉要放松,呼吸深长,宜腹式深呼吸,双臂自然摆动,步伐应缓慢轻快而有节奏,坚持每天跑20~30分钟为宜。慢运动贵在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饮食

饮食关键在于“润”,不仅要多吃养阴润肺之品,还要多饮开水、淡茶,以防秋燥伤人。但要切记,不可“贪食”或“贪饮”,凡事讲究一个度,否则会误伤肠胃,反不利于健康。

入秋之后,气候逐渐干燥,人体极易损伤津液,因此需要适量吃些补充人体水分的食物,以满足机体对水分和营养的需求,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少辛增酸,当润之: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 ‘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 “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

更有主张人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人秋之时,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多喝开水润脏腑: 入秋之后,应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滋润物,以养阴润燥,补充阴津。尤其应定时主动多喝白开水,即使不渴也要喝,形成习惯后便成为定时主动喝水的良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喝水时,要少量频饮,而不要一次喝得太多,这样可使人体各脏腑组织得到水液的滋润。若大量贪饮,会损伤脾胃,影响消化吸收。

根据天气特点,此时润肺,降秋躁,助肝气的食物,成了重点关注的对象。

淡茶推荐:金桂菊茶

金桂菊茶:取蒲公英根、菊花、桂花、金银花若干制成金桂菊茶包,即可。每天取一包,热水冲泡代茶饮,可反复冲泡2-3次。

蒲公英是中医里面常用的一味中草药,归肝、胃经,可保肝利胆,善于清肝、胃热,去火消炎。凡肝中郁热所见的急躁易怒、口苦口干口臭、咽喉疼痛、小便短赤等,均可加用蒲公英。《医林纂要》认为,蒲公英“补脾和胃,泻火”。有胃火,亦可以用蒲公英!

金银花性甘寒,气味芳香而药体轻扬,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能清热解毒,可改善口臭,清除体内毒素,预防和抑制痘痘和暗疮生长。

菊花味辛甘苦,能清肝火,又能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对肝火旺、用眼过度的眼睛干涩有很好的效果。临床上常与蒲公英配合适用,清热解毒。

桂花,有调和香味、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桂花茶的功效是温补阳气、美白肌肤、排解体内毒素、止咳化痰、养生润肺,桂花茶的作用是舒畅精神,养阴润肺,可净化身心,平衡神经系统。

四者一起泡杯茶,每日饮用,正适宜立秋时节降秋燥,润肺养肝之最佳。

精神

立秋,在气候上虽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但已走出了暑热之夏,由夏转秋,早晚温差逐渐明显。

这时,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以避免逐渐升起的肃杀之气,从而适应秋天的容平之气。

立秋适‘秋冻”,肠胃疾病要预防

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保健谚语。

秋季来临,气温开始有所下降,但不可立即添置厚厚的衣服,应适当冻一冻,方可增强自己的御寒能力。

而经过一个夏季的磨炼,肠胃功能已经有所下降。立秋之时,秋瓜秋实不宜贪食,否则极易造成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