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31岁的项羽过了运动的颠峰期,一个好的帅才不一定是好的将才,一个好的将才不一顶是好的帅才,如果给韩信1-10万兵,项羽1-10万兵,肯定项羽胜,如果给韩信100万兵,项羽100万兵,30岁前2人打个平手,30岁后肯定韩信胜,但当时那个时代不可能1个人带100万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这场战争,大家熟知的就是“四面楚歌”和“十面埋伏”。其实“四面楚歌”是有,“十面埋伏”却是后人加油添醋的,韩信充其量也就搞了个“三面埋伏”而已。

鉴于项羽可怕的狂冲式作战风格、及其滴水不漏的战阵打法,韩信决定只使用自己直属的三十万大军与项王正面对决,其他诸侯则在旁远远掠战、封住楚军外围出路即可,因为联军作战不仅容易配合出问题、而且也禁不住楚军超强战力之冲击。谁都知道,强如项王,一旦被逼到困兽犹斗,其威力足以毁天灭地,彭城之战就是前车之鉴。

韩信将这三十万大军分成三部:一部自率之,直接向项王挑战;一部由大将孔熙率领,埋伏在左;一路由大将陈贺率领,埋伏在右。除去韩信三十万,汉王还自将十万卒为后军,周勃与陈武两支预备队则安排在最后。总计投入战场共四十多万汉军,其规模宏阔,兵力集中,前强后弱,两翼灵活,开合有度,攻守自如,呈三层梯队纵深部署, 堪称完美无瑕的战阵。

项羽的作战冲击力,宇内是第一,古今也是第一,所以韩信针对这点,布置了超长纵深多层梯队的变态级防御战阵,防的就是楚军超级变态的直线冲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斗如期打响,惊天的战鼓响起,十余万汉军主力在韩信的率领下对楚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项王全然不惧,自率八千江东子弟冲入汉阵,十万楚军紧随其后,士气如虹般杀将而来。

韩信不得不承认,项羽的确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对手,他一骑在前,一骑当千,八千江东子弟随后,千可当万,十万楚军一齐冲锋,就算百万大军都得被冲溃。

这大概就是项羽可怕的“霸王色霸气”吧(不懂的同学可问身边的动漫爱好者,都懂),一旦发动,无坚不摧,军势所至,兵刃未接而敌已服矣。

好在韩信布置的战阵并非普通战阵,可没那么容易被冲溃,因为溃了一层还有一层,层层叠叠,多线结阵,是对付冲击骑兵的最佳武器,是消耗项羽那冲天漫地之威势的最好办法。

此时的楚军缺衣少食,疲惫不堪,天气转寒又有如雪上加霜,而汉军则是给养充足,士气旺盛。双方战争的结果似乎已由此注定,但是楚军并没有丧失信心,因为他们的统帅是天下无敌的西楚霸王。

再一次,项羽仿佛回到了八年前破釜沉舟的那一刻,手下还是对自己拥有无比信心的子弟兵,不过这次项羽依然有信心能够杀出重围。

从早晨到下午,汉军前阵完全被打残,楚军则死亡万余,项羽精神不减,依然直奔韩信中军而来。此时项羽和手下的骑兵已经杀红了眼,渐渐与身后的楚国步兵拉开了距离,最终被如潮水般的汉军溃兵所切割,与步兵分离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信一直等的就是这样的机会,他令旗一挥,两翼齐出,原先雪藏在两翼的汉军开始包围并虐杀失去了骑兵保护的四万楚军步兵。于是战场出现了奇特的景象,项羽的亲军在不断地冲击韩信最后的屏障——后营,而楚军殿后的步卒则不断被包抄过来的汉军骑兵所切割、消耗着。

项羽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是放弃殿后的步兵自己孤注一掷求胜,还是回过头来救援?终究,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项羽还是舍不得自己的子弟兵,拨转马头,率领着手下的精锐骑兵去救步兵,而韩信在此刻才稍稍松了一口气,项羽这一回头,锐气已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