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订阅

医生推荐给父母听的健康科普

雅宝路2号的故事(三十一)

策划:池杨 安杨

摄影:胡小明

采访:安杨

嘉宾:首都儿科研究所 钱渊 赵林清

语音/听健工作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我们做科普,会告诉公众感冒分为病毒和细菌感冒,你们研究的“病毒”是这里说的含义吗?

钱:完全对。我们研究的是跟儿童疾病密切相关的病毒。比如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或者急性腹泻的病毒,还有一些引起血液疾病。

在小年龄组,病毒是引起上、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因素。病人来了,通常我们做咽拭子检测,如果查到了病毒,就可以给临床医生科学依据:这个孩子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这样就避免了抗生素的滥用。另外有些病毒感染会演变成比较严重的情况,病毒报告能及时提醒临床医生,引起他的警觉,在跟家长交流中,也可以把疾病可能发生的后果告诉家长。

安:我个人是2000年以后才知道原来感冒分为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才警惕到抗生素滥用问题。

钱:我们从1979年开始就在研究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那时快速诊断国内外都还没有普及,还是作为一个特别先进的课题在做。而我们国家在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我们的老师也是到国外重新学习归来,才逐渐建立研究体系。

2000年以后,老百姓,甚至包括一些基层医疗人员才逐渐对病毒有了认识,这得益于科学普及传播、医疗技术进步,还有对于抗生素滥用问题的重视等多方面。

赵:我们原来是做监测的,后来运用到临床病原诊断。最早王之樑老师建立起我们研究所的经典病毒学研究,钱老师又从国外带回来分子病毒学,开始做常见病毒和新发现病毒,就是这么一代一代积累下来。

2003年SARS开始,我们病毒研究室厚积薄发。

那时候疫情非常严重,很多地方束手无策。钱老师首先站出来说:“用我们实验室的方法对不明原因肺炎的孩子筛查,如果能确定是哪个病毒感染,这个孩子就可以排除SARS,不用隔离了。”

钱:以前,其他一些做科研的不太重视呼吸道感染病毒研究,但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儿童,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一个最重要的病,所以我们一直关注这方面研究。SARS期间只要有发烧、肺炎症状,其他医院就隔离,一个病人需要一个病房,隔离负担非常重。

我们只是按照自己常规的做法:病人来了,做病毒检测,鉴别出哪些是普通感染,进入普通的肺炎病房治疗。虽然我们也留出隔离病房,诊断出SARS病人,但不需要那么多隔离病房了,隔离负担大大下降。医院领导给市领导汇报时,市领导一听就觉得这个做法不一样,这个技术也很快推广起来。

病毒实验室,像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到了关键时刻,科室的人真的跟上战场一样的, SARS就不用说了,其他一些病毒也是,一旦造成儿童感染,很可能是重症,甚至死人,所以我们需要时时警惕。后来2009年流感爆发、手足口病等流行,我们都是不打无准备之仗的,外地流行什么疾病,我们也参加会商,把研究经验告诉他们。

安:如果说没有大流行,很可能是我们防控在前,这其中也包括了你们的监测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你们的病毒研究目前有哪些进展?

钱:一个是对于病原的认识,一个是做病人监测。一些新病毒,比如新发的偏肺病毒,在国内我们是最先报道的。

赵:腹泻病毒也是我们研究的一大重点。钱老师在国内是最先报道临床G9型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的。

钱:因为有SARS的教训,临床大夫都很警惕。当时有医院打电话问我说:“钱教授,我们做手术的一个团队全都倒下了,是怎么回事?”还有的一个病房都腹泻了。我不认识那个大夫,但他的声音我现在还能想起,他说:“您帮忙做做(检测)吧,没准以后就出大事。”后来我们查出是诺如病毒,及时上报。通过深入研究,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可以用于临床的诺如病毒诊断试剂。

赵:现在我们的病毒病原诊断技术已经能与临床更好地结合了,临床医生的观念也转变过来了。

原来我们跟临床大夫聊(不仅仅是基层医生,也包括我们自己的大夫),他们会问:“告诉我这是病毒感染有用吗?反正也没有药物可以治疗。”后来慢慢地大家就明白了:如果是病毒感染,就不要用抗生素,这样就减少了抗生素的滥用。

有个偶然的机会,我去基层医院取标本,就听见家长说“这个医院水平真高,不光告诉我是病毒感染,还告我是什么病毒”。这也间接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

安:除了研究进步外,你们也影响了临床医生的观念。

钱:这是肯定的,因为知道病原,对治疗是有帮助的。医生也会根据临床的需求来对我们的研究提出建议。

安:临床医生还可以通过科普影响百姓。这个影响面太大了。

另外,发现一个苗头没有让它爆发,也许没有看到治疗性的成功,但预防了问题发生,意义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儿科病毒研究有什么特点?

赵:儿童抵抗力差,有的感染性疾病发病进程非常快,危害性可能更大。钱老师有一句话“儿童是感染性疾病的晴雨表”,很多感染性疾病通常是在儿童当中首先发现并引起危害,然后再引起注意的。

钱:儿童医院的急诊和门诊病人突然增加,是这个城市感染性疾病流行的晴雨表。这是我们多年和临床结合总结出来的。

这种临床和科研密切结合的模式建立,跟我们老一辈科学家的高瞻远瞩密不可分。 我的老师王之樑老师当时是国家送出去留学,他们和临床的张梓荆老师等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模式:临床有什么问题就找到实验室,共同发现病毒跟疾病的关系后,及时开学习班,向全国推广普及。

安:未来还有哪些方向值得探索?

赵:进一步研究病毒的致病机制,同时更多地立足于临床病毒学,我们想看看能不能建立起一些重症孩子的预警机制:如果孩子感染了病毒,什么情况下会变成重症?提前给大夫一个预警。这是比较理想的目标,在努力往这方面走。

另外,现在移植技术发展很快,病毒病原的筛查非常重要,移植前如果少了病毒筛查,有可能导致功亏一篑,这方面我们跟兄弟医院合作得非常好。

还有,未来要发展哪些疫苗,也需要以我们的相关流行病学的调查为依据。

需要探索的非常多。

安:老一辈发现了儿科是感染性疾病的晴雨表,你们这一辈就要把这个表做得更加精准、科学。您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赵:我原来是临床大夫,如果有病人症状很重来了,通过我的治疗很快好转,那时候成就感特别明显。研究生时来到儿研所跟随钱老师做研究,做的过程中,我慢慢地就发现自己喜欢往里钻一些东西。大家都知道,科研中失败要多于成功,但如果一直往下钻,等到有一天突然有种花开的感觉,那时候的成就感跟临床不一样,会更珍惜自己的工作。

主持手记

看病像破案,病毒研究则是为破案提供有利证据。对于个体,病毒诊断可以帮助找到更精准的治疗方案;对于群体,病毒研究,更像前哨,将威胁公众健康的感染性疾病扼杀在摇篮期。

上医治未病。解决问题意义重大,但阻止问题的小苗肆意生长,意义更加不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多“雅宝路2号的故事”,点击下面标题阅读:

护士眼中的北漂护士

对不起,我们不想把这组照片整成表扬稿

比儿科医生还稀缺的是……

你的信任,是我探索的勇气之泉

37℃的营养

他们图什么?

扎指血小窗口背后的大专业

别说你累!听听一把医用镊子要走多少路,承受多大压力

临时妈妈

窗口

“男”丁格尔

乘着铲车去上班

高原来的“小客人”

她当了近四十年护士,退休后的第一件事是……

小儿神外故事多,我们经历的远比电视剧里的更丰富

一次援藏,一生难忘

架在已知和未知之间的桥

做医生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善良的心

手术室里的“打工者”

医院里的“特种医生”

天国宝宝助产士

一只受伤的指头,成就了一名世界级的小儿外科医生

“生命奇迹”背后,需要“赌”的勇气和底气

隐身“医”

“看”病的医生

从无法对接到无缝对接

你知道 “优育”归谁管吗?

大医院,小医生

我发现拥抱是一件好事

从收藏到编码——医疗史的另一种书写方式

人生哪有不犯错?但有些错真不敢犯

版式编辑/非羊

欢迎分享朋友圈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转载申请请联系:tingjian_ai11@126.com

听健工作室

知识改变生命,沟通带来连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健微电台

或者喜马拉雅FM、荔枝FM、蜻蜓FM,

搜索 “听健工作室”

这里“阅读原文”,进入听健微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