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7℃!刚刚五月份,杭州就已经提前进入了三伏天的节奏。早上刚一出门就感觉是在火炉里烤啊,分分钟就要倒下去。身边的吐槽声也是一个接着一个。

“才五月份就热得中暑”“我是每天都要靠藿香正气水续命了。”“快扶住我,要支持不住了”……这突如其来的连着几日高温,让人毫无防备,真的有人被热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杭州有人中暑进了ICU

体温飙到41.9℃

王先生(化名),55岁。上班的时候热得受不了,突然感觉身体有些不舒服,本来以为还能强撑一会,没想到就两眼一黑直接昏迷了过去。旁边人看到他不对劲,就赶紧把他送到了医院。一检查,真是得了热射病。

记者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了解到,王先生是大概下午5点不到被送到医院的。当时整个人的状态已经陷入昏迷,体表温度足足有41.9℃,缺氧和脱水非常严重,面部发红发紫,神智也很不清楚,叫他也没有反应。

急诊科副主任余丹凤告诉记者,患者送进ICU的时候大概是8点多钟,已经昏迷了3个多小时,当时呼吸困难马上给他上了呼吸机插管。因为体表温度很高,脱水又很严重,所以主要给做了输液和降温的治疗。

“因为患者的情况比较严重,接下来的情况还很难说,仍旧需要住院治疗。”余丹凤主任说。

记者了解到,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的一种疾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与普通的中暑不同,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除了突然昏迷,体表温度飙到40℃以上,皮肤发热变红之外,还伴随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等症状。

一般来说,七八月份才是热射病的高发季节,为什么才五月份就有人因此住进了医院呢?

专家分析指出这与天气炎热脱不了干系。记者回看了下昨天的天气预告,最高温有36.5℃,王先生又是在工地上班的,没有做好相关的避暑措施,自然而然也就中招了。

热射病不止三伏天才有

预防措施要做好

记者了解到,虽然今年三伏天的中暑高峰期还没有到来,但除了王先生以外,更早时候也已经有人因此住进了医院。

四月份的时候,宁波就有一位患者因为在“高湿天”剧烈运动换上了“热射病”。据当地媒体报道,小伙子是在参加5公里越野跑的时候倒下的,体表温度有40.5℃,因为肝肾功能受影响,也是住院治疗了很长一段时间。

我们梳理了2015年到2017年的相关报道,一起来看看——

案例一

两名大学生长跑途中中暑

其中一名昏迷

进了重症监护室

2017年四月中旬 杭州有两天连续超过30℃

患者小刘 大学生

4月16日,两位在户外参加长跑接力赛的大学生,先后中暑送进杭州西溪医院,其中一位女生小刘进了重症监护室。这是2017年杭州首次公开通报的中暑病例。

女生小刘入院时,体温41.7℃,脉搏170次/分,血压低,神志呈昏迷状态,呼之无反应,颜面部出汗明显,经诊断是热射病。男生入院时测体温39.2℃,脉搏130次/分。

观察治疗后,小刘转到普通病房,状况稳定,男生好转出院。

案例二

大妈晨练中暑

医生说,气温虽不高

但潮湿闷热也易中暑

2016年6月23日

患者吴大妈 78岁

2016年,报道“中暑”第一个病例,发生在6月23日,浙大一院。

吴大妈,杭州人,78岁。喜欢锻炼,早上在柳浪闻莺晨练,天气热,稍微锻炼了下身体就吃不消了,打算坐公交车回家,走到钱王祠公交站,人有点恶心和头晕,就坐在站台凳子上,一会儿就晕倒在地上了。

医生说,这个时候正是杭州的梅雨季节,气压比较低,加上潮湿闷热,容易引发中暑。而且中暑不只发生在夏季,冬天如果保暖过度,或者室内温度过高,空气不流通,也会引发“冬季中暑”。

据统计,2016年7月22日8点-23日15点,杭州市急救中心共接送中暑病人11例;跟高温相关的胸闷、心脏不舒服的有16例;腹泻、上吐下泻的有2例,出车共385次,比上周同一时间段出车多了40次。

案例三

50岁男子

在家门窗紧闭

抢救无效

2015年7月底

日最高气温37℃-39℃

患者施先生 50岁

2015年7月底至8月初,杭州市连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杭州市中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先后接诊了3例热射病患者,其中1人已死亡,另2人还未脱离生命危险,仍在抢救中。

50岁的施先生,是三位热射病患者中,最先被送到医院的。他家住下城区。 送医后马上抢救,但他的病情进展得非常快,不到10分钟心跳呼吸就都骤停了。

据施先生的保姆反映,他平时脾气比较暴躁,很少出门。“我早上8点多去看他的时候,他就一直躺床上,在动的,但他也没和我说要吃饭什么的,我也就没问他什么。”保姆说,“我出来之后,他就一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晚上9点多,我再去看他时,发现他就穿着一条短裤,全身滚烫,也不动,我很害怕,就叫了1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户外作业者和老人

最易得热射病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位于城西,居民密集,周边有不少正在施工的工地。

省立同德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余丹凤主任医师说:“我们医院去年收治了三十多例中暑患者,其中有1/3是热射病,可能比市中心的医院多一些。”

“分析下来,中暑甚至得热射病的患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户外作业者,一类是老人。”

户外作业者是工地上工作的工友,户外没有丝毫遮挡,气温35℃左右的日子,地面温度往往在40℃以上。

工友们劳动强度大,又不可能随时喝水,户外温度高再加上流汗多无法及时补充水分,他们很可能因为高温引起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水分大量流失又会造成电解质紊乱,导致严重的中暑,也就是热射病。

老人得热射病的,大多是因为不开空调。高温天,老人节约电费不开空调,闷在屋子里,而老人往往身体底子差,有心脏病或者高血压病史,天气一热,身体脏器负担更大了,就容易出事。

“我们去年就接到过好几起老年热射病患者,儿女早上上班把空调打开,傍晚回到家,老人闷在屋子里晕倒了,没有开空调,为了防止热气进来,连窗户都关上。”

余丹凤主任医师提醒这两类“热射病”的高危人群——

户外作业者:中午和下午高温的时候不要在户外工作,要喝大量的水分,最好喝能补充电解质的淡盐水或者运动饮料;最好戴上帽子,穿着宽松透气的衣服;一旦发现身体不适,要及时到阴凉处休息。

老人:需要开空调的时候就要开,健康比什么都重要。盛夏来临之前,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最好到医院复诊,调整药量,关注疾病变化;老人夏天要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儿女如果没有和老人住在一起,要随时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每天帮老人定好空调开启的时间。

所以,也提醒大家平时碰到高温高湿天的时候也要多留个心眼。除了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工作、锻炼的人群要注意,体质较差的老人、小孩和产妇也要特别小心。

就以高湿天举例,空气中湿度太大,人的汗排不出来就会造成体内热量过度,体温失调。专家提醒,为了预防中暑应避免长时间滞留于高温、高湿环境以及地铁、电梯等人群密集的地方,保证足量饮水,注意劳逸结合。

头晕、耳鸣、恶心、胸闷、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但体温不超过37.5度,都是中暑前期的表现,要引起警惕。如果遇到中暑患者,要把患者扶到阴凉处躺下,松开衣物,补充液体(最好是淡盐水),用湿毛巾、冰袋、冰块、风扇降温,还可以把患者脚部抬高,有助于静脉回流,缓解休克状态。

情况严重的话,要立即将患者送至医院,寻求更加专业的治疗,处理并发症,防止脑水肿和抽搐等特殊情况的发生。

你可能会感兴趣:

高温天吃“五瓜”喝“四茶”,还有这么多想不到的功效……

一家三口竟因空调丢命!夏天千万别忘了这件事……

男友下面有点弯,能掰直吗?

记者:赖金鑫 通讯员:应晓燕

部分内容整合自浙医在线

监制:曹漪洁

主编:尉洁婷
责编:陈雨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