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区块链(Blockchain)是指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存放在互联网的各个比特币节点上,每个节点都有一份完整的备份

记录着自比特币诞生以来的所有比特币转账交易

账本分区块存储,每一块包含一部分交易记录。每个区块记录着前一区块的ID,形成链状结构

当要发起一笔比特币交易时,只需把交易信息广播到p2p网络中,矿工把交易信息记录成一个新的区块连到区块链上,交易完成。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种P2P形式的数字货币,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

·去中心化

·全世界流通

·专属所有权

·低交易费用

·无隐藏成本

·跨平台挖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物联网

一个中心化的数据中心收集所有已联接设备的信息

区块链物联网

去中心化分布式云网络

区块链取代互联网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特币的信用基础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巨大的技术突破,这种以P2P为基础的去中心化的新体系,它革新了互联网与金融产业,现在的比特币行业,只想当于1994年左右的互联网,还处于基础建议阶段,但未来十年,区块链有可能取代互联网

罗金海

ColaPay的创始人

比特币技术能够从根本上修复和重建互联网,比特币所依托的区块链是一种新型去中心化协议系统,它能安全地存储交易或其他数据,并且无需任何中心化机构的审核,因为这些是由整个网络来检验的。那些交易不一定是金融交易,数据也不一定是货币。区块链技术能够被应用在许许多多应用之中.....

Jon Evans

新闻媒体TechCrunch专栏作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4年9月份,IBM 也看上了比特币区块链技术未来——IBM 表示,公司已经在物联网投入了海量资源,区块链技术则是解决其中一些核心问题的关键

传统的互联网是一个“中心——去中心——中心”的结构,但本质是一个中心化结构;而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中心-去中心”的结构,更接近于自然的智慧.

时至今日,国内外的比特币产业链条均已初现雏形。CoinDesk和BitcoinFigures显示,2014年上半年已经有2.5048亿美元的比特币投资,这笔投资,比十年前互联网行业的美金投资更高

互联网金融去中心化信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到商业应用,必须谈场景。 物联网几乎是为场景而生。区块链技术我暂且将其约束在物联网金融的范畴里,研究下它到底是如何为场景服务的。

互联网金融平台大多在思考如何接入权威的征信公司的数据来给自己增信。大多数平台还在思考流量如何获取,用户如何获取,怎样从竞争对手那里抢客户。甚至,还在用小恩小惠传统方式取悦客户,在大街小巷拿着二维码让客户扫。每天吊担担心兑付的危机,夜夜担心自己的平台系统遭受黑客攻击。

你有没有想过,你本可以跨平台抢客户,甚至,不用花大价钱宣传品牌,也不用处心积虑找大的机构给自己做背书。有没有想过或许你根本不需要什么资金托管,什么第三方支付平台,什么第三方征信平台接入,什么风险备用金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从第一块开始,就有第二块。按照中本聪的算法,合计固定比特币的总数量为2100万个,并且越开采越困难, 每四年一次对于开采矿工的奖励减半。2009-2012年为50个比特币奖励,2013-2016年为25个比特币奖励。2100万个被开发后,可以全部投入到流通领域,足够替代地球上所有的法币流通。

2.根据哈希算法,我们设定每个区块可以有2016个客户端,即2016个交易账户,每个交易行为的形成需要10分钟时间,即一个区块的形成需要2个礼拜的时间,即2*7*24*60分钟。

3.假设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有10万的投资用户帐号,可以将10万个投资用户帐号按账户形成的时间和交易登记记录进行登记在不同的区块上。

4.登记规则如下,首先对10万用户进行定位,假设有一个账户属于投资人,则将其账户开在以D开头的账户目录下。平台公司以根目录替代,用英文字母加注册登记时间为根目录代码。 同理,把借的账户登记在J开头的账户目录下。

这个架构是由两个数字组成,0和1,按照二进制的换算,成为可以可以驱动点对点交易结构的底层交易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维分别是:身份代码、身份定性、委托需求。比如在XXX平台上一个叫张某的用户, 需要借10万块钱,时间6个月,每月付息,到期还本。XXX平台CRM记录其账户为:ZB****-J-10-06(****是张兵身份证后四位) ; 当XXX平台登陆区块链,张兵的帐号则自动识别为:QQD-ZB****-J-QQB10,000,0-6*30*24*6

解释下:第一个QQD是区块链识别,QQD是XXX平台

6的代码为根目录单位;J是账户定性(借);QQB是钱趣多自动系统分配的数字钱包“xx币”,6个月要合算为分钟单位。

帐号是张某获取的私钥。储存在区块的Header部分。 因为系统识别这是来自钱趣多的账户信息,所以钱趣多可以以私钥察看张某账户情况。张某的帐号的交易记录储存在区块的Body部分,不可篡改,钱趣多的私钥权限可以访问。这里要说明的,在没有区块登记之前,平台是平台,个人是个人,也就是说XXX是平台,张某是个人。这是一个中心化的连接机制。

然而一旦钱趣多登记在区块上,XXX平台和张某都全部变成账户,变成代码,通行证就是各自的私钥,因为张某是XXX的用户,所以XXX的私钥是可以打开张某账户信息的。这是XXX在私有链上的Power。 张某不可逆。

账户不属于人,属于物。无论个人还是平台,一旦在区块上进行注册,进入区块链技术的算法,就只有物。物以数字代码的形式呈现。

再说张某的委托事宜。张某的账户动机是在区块的各交易点匹配其需求的动机账户。形成在区块里或跨区块的点对点的“链”接。如果在一起区块里匹配,则不惊动“链”,如果不能在一个区块里匹配,就要通过“链”的Power进行匹配,每次匹配活动以10分钟为一个单位。也就是说10分钟进行一次匹配。不足10分钟计为10分钟,超过10分钟,不超过20分钟,以20分钟计算。以此类推。直到匹配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会出现这样的显现,属于在钱趣多注册的张某,他在另外一个叫XX的平台上,匹配了一个叫刘某的账户, 比如刘某的账户默认为:TM-LJ****-D-TMB15,000,0-6*30*24*60 。

解释下:刘某的帐号是张某的目标值。目标值(数字资产以及时间值)必须大于或者等于账户值。刘某账户的描述:注册在XX平台上,可以借出金额不超过15万,借出时间最长为6个月。

区块根据算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匹配到两个账户。交易记录成立,并且被永久的记录下来。交易信息会在区块里以智能合约的形式,瞬间成立,并按照账户私钥授权签订数字签名,系统发送交易信息到账户默认的优先智能设备上。 不是确认,而是告知送达。当然交易账户双方可以以私钥察看交易记录。

这就是区块链P2P的过程原理。

这样的匹配,7*24小时,永远不停地进行着。

这里没有平台,没有人,只有账户和账户在交易。

交易信息可以修改吗?显然,不可以。

交易记录可以被删除吗?显然,不可以。

交易的过程中资产在数字货币钱包里流通。 交易过程,不可逆转。

平台可以察看账户的资产情况吗?显然,不可以。

账户的隐私,是绝对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区块链的最新技术应用:脱胎于2008年出现的比特币技术,它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的、无需信任积累的信用建立范式。区块链技术本质是去中心化且寓于分布式结构的数据存储、传输和证明的方法,用数据区块(Block)取代了目前互联网对中心服务器的依赖,使得所有数据变更或者交易项目都记录在一个云系统之上,理论上实现了数据传输中对数据的自我证明,深远来说,这超越了传统和常规意义上需要依赖中心的信息验证范式,降低了全球”信用”的建立成本,这种点对点验证将会产生一种”基础协议”,是分布式人工智能的一种新形式,将建立人脑智能和机器智能的全新接口和共享界面。

去中心化信用帝国

区块链技术思考的结果是通过全网节点记账的方式建立信用。协议的信用基础就是盖”时间戳”。谁来盖呢?叫做”矿工”的角色来盖,(笔者认为每个互联网金融平台就是一个矿工),矿工的报酬是获得挖矿的报酬。

在区块链上每十分钟全网进行的每一笔交易盖上时间戳,并记录在区块(Block)里面,然后用解SHA256密码学难题来证明各节点的算力,大家一起在全网竞争记账,最后比赛谁的算力最大。上面的模拟案例:张兵遇到刘军就是算力的结果。

算力最大的就能竞争到每十分钟一个的合法区块记账权并向全网广播,得到二十五个比特币的奖励,比特币产生的前四年是50个(这个过程俗称”挖矿”,其本质是全网竞争记账,建立P2P信用)。这样每十分钟出一个全网记账的合法区块,并链接在一起,形成一本总账,就是所谓”区块链”(blockchain)。

所以,区块链的创新,开启了人类物联网时代,去中心化信用的建立。信用成本最低,而且永恒。笔者之前撰写的《区块链技术:金融风控终结者》从理论角度探讨了区块链技术的可能性和原理。今天以实际虚拟案例来探讨区块链技术对于互联网金融去中心化信用的场景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WHY区块链?

法币的产生,虽然把金银作为信用载体的成本在物理上降了下来,但是一定需要央行的中心化信用背书。各国央行的信用是不一样的,有的国家的信用很差,有的国家信用超好,如中国央行。这样事实上又增加了国际贸易的信用流动成本。

毫无疑问,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是建立P2P信用可能是最完美的Solution。

互联网完成了协议的建立,但是不能执行去中性化的问题。所以TCP/IP协议是平等的、协议的、程序的、可执行的,完成了信息传递的高效率低成本。

但是信息传递的协议,尽管高效,却不能上升到价值层面。比如facebook和中国的微博,都无法价值对话。因为,一个重要的发现就是信息传递的成本是接近零了,但大家凭什么相信你传递的信息是真的呢?所以,还是信用问题。信用问题是互联网永远的痛点!

协议的最高境界就是价值协议。价值协议,即信用协议,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没有办法完成,正如笔者在之前的文章里说,任何可以用于背书的中性化的介质都不是价值的最终。

2015年,是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冲出比特币的领域,向其他领域传播的标志年份。2016年,将会有商业场景与技术进行匹配。越来越多的区块链技术实验室的成立,大家的共同目标就是商业应用。正如我和一些VC朋友说,用不了几年,区块链技术会诞生独角兽的创业公司。

北京市盛世阳光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小编认为,未来所有的智能设备连接在一起,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建立智能合约,形成智能互联网金融网络,人人都是金融家,物物都是金融标的, 自金融形成终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