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创智谷,厦门自贸片区首个智慧园区,国内首个众创空间全体系支持平台,在短短3年内,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为厦门创新创业园乃至全国创新创业园的一张名片。近日,云创智谷董事长李震接受商头条采访,畅谈云创智谷快速发展的“秘钥”及未来发展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物名片 | 李震

弘信创业工场 高级副总裁

厦门云创智谷 董事长

云创智谷(北京)科创服务有限公司CEO

云创智谷:厦门乃至全国创新创业园新名片

“云创智谷是厦门创新创业园、乃至全国创新创业园的一张名片。”李震自信地说道。

作为厦门自贸区域内最大的智慧园区,云创智谷是厦门创新创业最活跃的热土之一。在这个总占地面积4.7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的园区里,吸引了400多家企业入驻,有3000多人在此就业创业,不少来自台湾的创业者在此落地生根。如今,云创智谷厦门站早已是“一位难求”。与此同时,云创智谷已在全国布局了10个分站。

经过3年来的积淀,云创智谷先后获得“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国家级电商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福建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A)类”、“厦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厦门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云创智谷快速发展“秘钥”:真正解决创业者痛点

云创智谷依托云创业平台,凭借全程创业服务能力、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打通创业服务、创业金融、创业投资三大模块,为双创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与此同时,通过构建产业链集群招商平台、全体系创业服务平台及金融资本运营平台全面打通城市创新发展瓶颈。

云创智谷快速发展的“秘钥”,就在于真正解决创业者的痛点,在金融资本、创业服务、市场资源上能够提供全面的扶持。

李震强调,金融资本、创业服务、市场资源是创业者最需要的三种资源。具体而言,在金融与资本方面,云创智谷拥有弘信创业工场自建的创业金融体系与资本投资体系,能够为创业者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创业服务方面,云创智谷完善健全的创业服务体系,能够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执行、战略指引、专业孵化等;市场资源方面,云创智谷多年来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了解各地政策,能够帮助企业对接当地资源并顺利落地。

云创智谷:帮助众多创业者走在成功的道路上

通过多年积累的优势,云创智谷帮助众多创业者建设团队、促进产品成型,推动企业发展,其中不少企业已经上市,甚至成为独角兽。

谈及于此,李震欣慰地说道:“通过云创智谷多层次、完善、全程的创业服务体系,我相信已经帮助非常多的创业者走在成功的道路上。”

其中,“沪尾一号”便是云创智谷扶持的典型成功企业之一。不同于一般的面包作坊,“沪尾一号”仅在厦门开设一家体验中心,却获得了众多厦门人的青睐。“云创智谷给我们创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创始人邓宇钧曾表示,2016年“沪尾一号”营业收入已过千万元,接下来,以新店开业为起点,积极完善电商团队,实现线上和线上全面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沪尾一号”采取“线上接单、线下取货”的传统产业+互联网的营销模式,验证可行,也得到了李震的认可。

传统产业+互联网: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要融合多领域资源

李震认为,互联网的红利期早已过去,但传统产业+互联网的模式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我非常赞同‘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值得重做一遍’这句话。这里的‘重做’不是指重头再来,而是与互联网、人工智能、金融的‘融合再生’。相信通过融合多领域的资源,会迸发出更多的新的商业模式。”对于资源的整合,李震尤其强调。

在今年初由商头条主办的“传统产业+互联网创新峰会”圆桌论坛上,李震曾就“传统企业如何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实现转型升级”的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要有危机意识,要善于积累更多的资源,积极拥抱互联网、拥抱转型。他还建议,一个企业最好围绕一个产业链做深、做透,尽量不要把资源分散,如果做平台,就做大而全;如果做企业,就做小而美。

未来发展思路:有梯度的布局,帮助企业往更好的地方发展

“让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云创智谷’,打造中国科技创业服务第一品牌”,这是云创智谷的宣传口号,也是云创智谷奋进的目标。

李震表示,厦门云创智谷与遍布全国其他地区的云创智谷一起已经形成了联动效应,这样大家才会形成资源的流动与往来,一起拓展市场,才是一个能真正帮助到创业者的众创空间。

采访最后,李震简述了云创智谷未来布局的基本思路:“要有梯度,要让一二线城市的资源顺着梯度逐层下沉至三四线城市。同时,还要帮助在四五线城市做强、做大的企业,往更好的地方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