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初,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优势已经全面倒向美军了,日军非但不承认失败,反而开始大肆扩军,希望用几场关键性的胜利一举扭转颓势。8月,日军开始在菲律宾扩军,第14军扩编为第14方面军,除了9个满编的师团和3个旅共计23万人外,日军高层还将剩余的较有战斗力的海军部队悉数调集到该地区。在一番调整后,整片地区的日军部队总数突破50万,当然,这只是账面实力,其实真正有战斗力的仅仅占其中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算得上是二战日军最后一支比较成规模的部队了,高层经过一番考虑,最终将这支部队的统帅权交给了山下奉文。美军方面的应对工作也做得相当充分,1944年10月20日,麦克阿瑟兑现了他的诺言,带着规模庞大的舰队重新回到了菲律宾,而美军进攻的突破口便是莱特岛。莱特岛战役分为陆战和海战,莱特岛海战相当有名,“大和”号的姊妹舰“武藏”号惨遭击沉,相比之下显得默默无闻的陆战却更加惨烈。

莱特岛海战后,日军丧失制海权,莱特岛上的第16师团也陷入溃败,仓皇撤出。但高层却计划通过一系列出其不意的进攻,重新夺回主动。为此,日军制定了一套险中求胜的策略:他们计划利用台风季节的恶劣天气,偷偷往莱特岛上增兵,然后对美军发动突袭,一举将对方击溃。计划听起来很完美,但这份计划执行不久,莱特岛就成了日军的地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初,日军的计划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恶劣天气确实让 美军放松警惕,当莱特岛的日军总数达到7万时,美军居然还不知情。但人算不如天算,11月中旬,台风季节突然停止,天气转晴,美军又无意间破获了日军密码,发现了日军一系列军事活动,立刻推测出了日军的意图。紧接着,美军在第一时间出动347架飞机,对莱特岛南部地区展开了夜以继日的狂轰滥炸,最终,这7万日军几乎全军覆没,因为慌乱而冲进海中淹死的就不下1万人,精锐的第一师团只活下来743人。

眼看夺回莱特岛是没有可能了,日军又将目标转定为吕宋岛。美军这次直接没有给日军任何机会,出动各类舰艇超过850艘,将吕宋岛团团包围。岛上日军本身就缺少补给,被美军打击后迅速陷入溃败。然而日军高层却不准该岛守军投降,无奈之下,日军部队智能化整为零,藏入丛林中与美军周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热带雨林中,首先向日军发难的是各类热带疾病。在很短的时间内,因为患革登热和烂脚病而身亡的日军士兵就数以百计,随后,一种叫“回归热”的疾病开始蔓延。这种病非常有趣,患者最初会高烧数天,然后突然好转,接着又开始发烧,如此循环往复,周期却不断缩短。患病的日军士兵根本没得救,他们只能在绝望中等死。

在疾病肆虐的同时,饥饿也在摧残着日军。他们几乎吃遍了岛上所有能吃的东西,首先是野果和野生动物,其次是各类昆虫,最终连树皮都被啃光后,不少日军士兵被迫吞食泥土。后来,饥饿剥夺了日军士兵的人性,他们开始残害战友为食。曾有几名饥肠辘辘的士兵被一名日军军官打骂,到了深夜,这几名士兵偷袭了长官,并将长官当成了一顿美餐。一名叫做荻原长一的日军士兵就在回忆中提到,他不但目睹战友们从其他战友大腿骨上剃下肉,他还亲口品尝过,“有种奇特的香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军在菲律宾战役中倾注了最后的精锐力量,有超过50万军队作战。这其中有个很有趣的说法:日军的惨败,陆军完全是被海军坑了,因为海军谎称全歼了美军舰队,大本营头脑一热,才让方方面面处于劣势的陆军发动反击。根据《日本陆海军事典》统计,此役日本陆军阵亡36.87万人,海军阵亡11.79万人,加上民兵等其他武装,损失人数超过50万人,美军伤亡最多不到3万。放眼整个二战,日军都很少打如此大规模的战役,更别说吃这么大的亏了。值得一提的是,被美军用枪炮消灭的日军,只占这个数字很小的一部分,大多数人都是在饥饿和疾病中等死,或是死在自相残杀中,这样的过程实在是太过惊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