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中国陆军训练

【诸葛小彻军情观察第1941期】在中国的轻武器发展史上,有这样一把自动步枪,它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也成为了国外的抢手货,推销世界各国,但是中国自己却拒绝装备,它就是中国自研的第一款自动步枪63式自动步枪,实在值得深思。那么这支步枪到底怎么了?解放军又为何要必须撤装被?真相惊人,原来就是因为产品质量不达标,不过最终却推动了中国军工的现代化进程。

年轻的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援助的基础上仿制苏联武器,得到了56系列枪族,包括仿自AK47的56式冲锋枪(实际上是突击步枪,因为中国很长时间里不区分冲锋枪和突击步枪的名字),仿自SKS半自动步枪的56式半自动步枪,和进口的PD轻机枪。但使用中56系列枪族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56式冲锋枪的低精度问题和56式半自动步枪的火力弱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63式自动步枪

【诸葛小彻军情观察第1941期】因此中国决定自行研制一款火力强大,而又结合半自动步枪的外形和拥有刺刀格斗能力的新型步枪。因为当时负责研制的队伍都是年轻人,军工体系里也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程序,再加上要求在15周年国庆阅兵上亮相的要求和三年困难时期,研制工作艰苦异常。但最终63式自动步枪性能很高,同时具备56枪族中半自动步枪的精度和冲锋枪的火力,可靠性也很高,称得上是一支优秀的步枪。

在1969年刚投入生产后,63式取得了部队的一致好评,随后中国把它们援助给了当时正在奋勇抗美的越南。在越南战场上63式发挥了极大的威力,高精度和强火力让63式远近皆宜,有效的压制了美军士兵。当时的美军面对SKS时采用自动步枪+轻机枪的压制方法,但这种方法面对63式后就失去了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手持63式的中国士兵

【诸葛小彻军情观察第1941期】但与此同时,63式在国内的口碑却一路下滑。新到的63式频频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包括精度极差,金属表面层脱落甚至木托断裂等。这是因为63式的后续生产中不再遵循标准化的生产程序和质量第一原则,而是为了产量而大改工艺和结构,结果造成枪械结构上出现严重问题,甚至出现了“昨天校好的枪,今天就上不了靶了”的情况。而且63式服役后,战场变得更加机动化,这时体型较小和火力猛烈成了武器的原则,而63式显然无法满足。

援助越南的那一批因为出厂较早,没有接受改动,所以性能优越,证实了63式的完整能力。但在后续生产中的大量改动后,63式彻底失去了部队的信赖,最终被56式替换。但63式的意义仍然重大,它为国产枪械贡献了最宝贵的第一份经验,最终成了中国决心推动军工科研和生产体系全面标准化的原动力,后来的无数国产武器都因此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