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突然告诉笔者,他前段时间去俄罗斯时看到了大名鼎鼎的列宁墓,这个外表看上去红彤彤的建筑就在著名的红场偏西一侧,虽然整体颜色并不光鲜,但却非常惹眼。列宁作为一位杰出的领导人,带领布尔什维克们建立并捍卫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逝世后,他的遗体被安放在特质的棺椁中,这让他见证了历史,也能够让他看到苏联的政客与将军们带着国家一步步走向兴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同样作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苏联领袖斯大林,待遇就差许多了。虽然于1953年逝世后,他也曾被短暂地陈列在专门的纪念馆里,然而,这位富有争议的领袖最后却被简单地埋葬在克里姆林宫红墙下的一块空地上。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俄国人自发地缅怀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斯大林的功绩,我们最先想到的便是他带领苏联军民战胜了德国入侵者,捍卫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其实,苏德战争初期苏军的溃败是有原因的,当时的苏联同样也制定了入侵德国的“大雷雨”计划,甚至日期比1941年6月22日还要早了10天。然而复杂的原因导致苏军高层最终放弃了入侵,因此,不少人总是设想如果苏德战争不发生,世界格局会怎样,实际上,苏德两大强国之间必有一战,只是谁先动手的问题。

1941年10月上旬,德军的装甲军团已经陆续开进至莫斯科城远郊。10日,德军突破莫斯科城外最后一道防线莫扎伊斯克防线,莫斯科城暴露在德军面前,形势已经非常不乐观了。别说世界其他国家,恐怕连大部分苏联高层都认为莫斯科受不住了,此时城内也是一片大乱,职能部门分散撤离,斯大林也按照计划准备前往陪都萨马拉。然而,当斯大林站在专列前,回首望着首都时,在抽了整整数小时的烟斗后,斯大林终于决定不撤退,或存或亡都要陪着首都。领袖的决定无疑极大鼓舞了守卫首都的军民,在很短的时间内,苏联方面就又征召出一支规模可观的部队,他们成为后来拱卫首都的主力。

斯大林对守卫莫斯科的决心有多大呢?我们来看一个细节。斯大林对信任的将领做出的决策很少干预,基辅战役后,对朱可夫几乎是言听计从。然而,当朱可夫要求将自己的指挥部向后撤若干距离时,斯大林是这样回答的:“如果朱可夫同志执意要后撤,那么我将去填补他留出的位置。”即便如此,斯大林的决心仍然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大,他甚至提议要如期举办1941年的“十月革命节”阅兵。

要知道,在此之前,德国元首已经两眼冒火地盯着莫斯科了,还刚刚叫嚣要在“十月革命节”前攻占莫斯科,让德军的坦克部队在苏联的红场上举办阅兵。更夸张的是,元首竟然已经找人去订做将军们的阅兵礼服了。阅兵是个烧钱的事儿,此时的苏联国内情况危急,而斯大林偏偏在此时提出要阅兵,可以说高层之中除了他以外,其他人都觉得这位领袖是疯了。虽然朱可夫没有发表明确观点,恐怕这位什么大场面都见过的功勋将领,在那一刻也感到非常震惊。既然是领袖执意要举办,没有人敢反对,斯大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朱可夫询问前线的情况,并让朱可夫报告阅兵的可行性。朱可夫在做了充分的考虑后,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为此,这位苏联副统帅,苏军的总指挥,下达了苏军有史以来最悲壮的命令:集结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为阅兵式的安全保驾护航。为此,莫斯科城内所有可以起飞的苏军战机全部待命,一旦德军飞机来袭,直接用冲撞的方式阻止。为了防止德军在当天袭击,阅兵仪式故意提前了2小时举行。当时,不少记者甚至都没来得及赶到,接受检阅的部队也是匆匆地走了个过场,便重新奔赴前线了。整个阅兵不到半小时就结束了,队列也不太整齐,看上去甚至有些狼狈,斯大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骄傲地抬着头讲出了那句著名的历史名言:“……全世界都将我们视为解放者,苏联人民承载着伟大的使命。”

有个有趣的小细节:如今流传的斯大林讲话的录像,实际上是后来在室内补拍的(因为记者没有到位);虽然当时室内的温度不足以让人说话时形成哈气,但绝大多数观者都被这次阅兵的气势震撼了,极少有人发现这个破绽。而当时真实的情况是,当接受检阅的坦克刚刚经过主席台时,突然调头离开;斯大林困惑地询问,得知这些部队要立刻赶回防线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郑重地点了点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德国元首从广播中听到讲话时,肺都要气炸了。他连忙命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博克元帅派部队进行进攻,然而,德军在几次冲击都被苏军挡回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苏联阅兵完美收尾。相比之下,苏联军民在伟大领袖以及卓越的将领们的带领下,抵挡住了德军的猛攻,成功捍卫了首都与国家的主权。从这个角度来讲,这场阅兵也可以被视为苏德战争中的一个伟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