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海风温柔、阳光热烈,

厦门南普陀寺里四大金刚宏大、庄严、华丽。

导游身边围着一层层的游客,

听他讲四大金刚身上的漆线雕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厦门南普陀寺天王殿内的四大金刚

在厦门,

漆线雕技艺可谓是古代佛像雕塑艺术的遗脉,

被称为“漆线妆佛”,

即用“漆线”的工艺来装饰佛像。

那时,闽南民间大多信奉佛教,

家家户户都会供奉木雕佛像、神像,

烧香许愿,祈求平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根柔韧的漆线,经艺人之手,

能够升华出千变万化的纹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氏漆线雕《东方神韵之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氏漆线雕《东方神韵之埃及》

提起漆线雕,有一人不得不说,那就是蔡水况。

他在1973年首创了“瓶、盘上的漆线艺术”,

并命名“漆线雕”。

漆线雕史上体量最大的作品——

南普陀寺四大金刚

是他与几位老艺人

解决了重重问题,历时近3年

才重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其在人们眼中是公认的“很有看头”:

远处看气势,近处看修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持国天王着“六角甲”戎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目天王着“双人字甲”戎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水况,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线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闽南漆线雕名门“蔡氏世家”第12代传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作为蔡氏漆线雕第十二代传人,

蔡水况认为漆线雕要发展,

光靠蔡氏子孙是远远不够的,

2008年“蔡氏漆线雕艺术馆”和传习所开馆,

广收学徒。

如今,

漆线雕已经成为厦门的文化艺术符号,

在这美丽的海滨城市,名家辈出

黄雪玉,便是其中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雪玉作品

瓷白的肌肤,雍容华贵的衣裳,

相比于西方的精致玩偶,

如此娴静端坐的女子,

有一种传统的东方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雪玉,国家高级一级技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线雕项目省级传承人,泉州漆线雕行业领军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雪玉作品

曾经,漆线雕技艺传男不传女,

而拥有女性独特细腻情感和审美视角的黄雪玉

将这些特色带到了创作中,且不让须眉

她的作品在众多漆线雕作品里脱颖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手法细腻,黄雪玉的作品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时代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雪玉作品《荷花女神》

衣裙上这些错综复杂的曲线,

是由百年红砖粉或炉粉、

大漆与熟桐油等原料调和而成。

再用铁锤反复捶打成柔软、富有韧性的泥团,

后经手工搓成“漆线”,

在坯体上以“盘、结、绕、堆”的技艺固定,

塑造浮凸的图形,

再经数十天自然阴干,上明漆、贴金箔等。

手艺人不断地突破传统的束缚,

用新的元素和题材,以独具的匠心和才智,

创作出让年轻人喜欢的作品。

这也是让传统手工艺流传下去的一个途径。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