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镇,在许多地方,老年人成了种地的主力军,老龄化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隐忧。年轻人都不愿种粮了,也不会种粮了。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宽广的土地和大量的人口,农业更显得至关重要了。

中国务农人口平均年龄在40至50岁,再过10年,将达到50至60岁。出现农民老龄化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传统农业日渐失去竞争力和吸引力。中国绝大部分农村仍然沿袭着传统耕作方式,虽然国家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农业税免了,粮价也高了,但人多地少,增收潜力十分有限,辛辛苦苦干上一年,还不如外出打工二三个月的收入。种田可以让农民温饱,但无法让农民致富。各种优惠政策的出台并未从根本上留住农民外出打工的脚步,种粮农民老龄化的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而且老龄劳动力接受新知识和科学技术比青壮年要慢,对新兴产业的适应能力较弱,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也受到一定影响。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进步加速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劳动人口的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更显不利。

所以,农业老龄化是未来农业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未来农业往何处发展不是我们可以预料的,但是可以想到的是如果一直放任农业老龄化问题,那么未来农业新血液将会越来越少,那些年迈的老人还能再为农业付出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