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风洞是许多重要装备的试验装置,但风洞还有一“同胞兄弟”,就是——火箭撬。风洞并不是万能的,比如,2005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科特兰德空军基地,为了试验战机高速撞击条件下的毁伤效果,在一条610米长的火箭撬上,用火箭助推器将一架F4战斗机高速撞向墙壁,战机直接化为齑(jī)粉。这种实验就只能用火箭撬才能做到,如果说风洞更加高大上,火箭撬则更接地气。高超音速飞行器,航母弹射器,战机弹射座椅等装备都离不开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火箭撬原理很简单,就是在一条滑轨上,利用推力强大的火箭助推器,推动试验物高速前进。虽然原理看起来简单,真正难的地方在于这条火箭撬能产生多大速度,美国为了达到极限速度,1994年耗巨资全面升级一条霍洛曼高速测试滑轨,并采用13台发动机组成4级火箭,能产生103吨的推力,试验中创造了10430公里的时速,也就是8.5倍音速,也是目前的世界纪录。美国总共建设约有20来条火箭撬滑轨,最长的达到15.48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俄罗斯,法国等军事大国都建立了自己的火箭撬。长久以来,我国都是用普通铁路做地面高速试验。但普通铁轨很难满足航空航天领域的高速试验条件。建造一条火箭撬对轨道的承载能力,垂直精度要求极高,几公里的轨道必须全部精细焊接。从1972年得到批示,约20年时间,1993年,我国斥资6700万,由610所研制,在湖北襄樊建成了了国内第一条,也是亚洲唯一的一条高速火箭撬轨道。这条轨道长3132米,规矩1.435米,试验最快速度达到2.8倍音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产HTY-5火箭弹射座椅。在火箭撬滑车上进行零高度穿盖弹射试验。

随着我国各种高端装备的发展,此前的火箭撬已经不能满足需要,2011年,此火箭撬由3公里扩建至6.2公里。作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关键装备,一些重要武器都要经过他的“手”。美国的F22战斗机,俄罗斯的苏57战机都在火箭撬上进行过试验,中国的歼20战机同样要进行此类试验。随着未来航空航天领域对高速的需求,中国还将发展速度更快,更长的火箭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