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素元和艺术家陈督兮共同呈现了一个特殊的空间,空间里摆放着屏风、隐几和席榻——一种常出现在古代以圣贤文人为主的绘画作品中的家具组合。这组场景家具是由素元的设计师薛飞与艺术家陈督兮合作完成,他们复原了古画里的基本要素,这也是我们所营造的一处邀请贤者或尊者前来停坐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素元设计师-薛飞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艺术家-陈督兮先生

这次合作中,艺术家陈督兮创作了听钟屏风中的画作——持颐,“持颐”的主体是一位年长的渔父。在传统文化语境中,渔夫具有非常特殊的象征意义。作为长年在水上的职业,渔夫对水有着独到的观察,陈督兮试图把自己化作一位摇橹的渔夫,用笔与千姿万态的水流进行对峙,在行进与流变中探索画面与身体的张力。这幅山谷中清泉潺潺、流不止息的画面作为屏风在一个空间中时,即是打破物理空间的局限,走入林泉空间的入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素元-听钟系列组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持颐》200×180cm 绢本 2018

在听钟系列中,设计师薛飞在设计细节中强调了带有节制的恰到好处,并给屏风的主体——绘画“持颐”最完整的观看空间,让观者在居室中随时可以进入流不止息的林泉。设计师从宋元屏风和榻的样式中提取了必要的元素,去掉了古代屏风的棱角,把边框的线条削薄,视觉上更加轻巧且具有延伸感。设计师还改变了古代屏风底座两足位于外侧的设计,而是将它们放在了屏风底部中间的位置,突出了屏风作为画框的功能,极大得保证了观看屏风绘画时的完整感。同时,听钟屏风的两足采用了曲线中最为极简的圆形,保持屏风稳定的同时将视觉精炼到极致,而圆形也是素元的设计语言中最为核心的要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素元-听钟屏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素元-听钟屏风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素元-听钟系列组合

隐几,又称作凭几、倚几或几。坐时凭倚之具,汉晋后多称为隐几。这个几乎被遗忘的古老中式家具,因古代跪坐礼俗而来。至汉晋时期,“冂”形隐几不断变化的同时,另有新的制式出现,以满足不同时代人们的需求,此时三足与两足两种并存,并在演化中逐渐脱离了礼仪制度的严格规范,更多的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之中。听钟隐几,延续了屏风视觉上的极简和圆形足,且两足用平行的方式增大受力的面积,更加稳固。几面是在日常使用中最常接触的部分,所以每一个角度均用手工打磨成浑圆,倚靠者坐卧之间自然与之融为一体。即使是听钟隐几背面的横杠,也采取了浑圆的线条,处处追求细节的极致,同时增加了隐几的坚固度。隐几的圆腿则是采取了明式家具向上渐收的特点,取得协调美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素元-听钟隐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素元-听钟隐几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使用场景

听钟席榻有席地榻和席地桌两部分组成,可以自由挪动和组合。席坐的方式开放了更多的活动空间,不再拘泥于一方桌椅的限制,可坐、可卧。席地桌的两边设计了两个凹槽,既是让整个布局更有节奏,同时又可作为功能区分。在席地桌上,可以赏画、饮茶,放置书本、盆景以及心爱的雅件。席地榻用木结构在四周和底部承托精致的席面,使之更加坚固,并独立成为一件更具灵活性的家具,它可以和席地桌一起跟随你的空间变幻随时挪动。

听钟系列,是素元对祖先所创造的古老起居形式的追溯,以及对贤者文人们居处的重现。从天子、诸侯的朝觐、飨射、封侯、祭天、祭祖等重大政治活动,直到士庶之婚丧、讲学以及日常起居等,无不构建了一个恢弘的席坐时代。席坐这种古老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拓宽人的体验范围,还可以把人对空间和时空的感受延展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素元-听钟席地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素元-听钟席地桌塌组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素元-听钟席地桌塌组合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素元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