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订阅

医生推荐给父母听的健康科普

雅宝路2号的故事(二十五)

策划:池杨 安杨

摄影:袁超

采访:安杨

嘉宾:首都儿科研究所 陈倩 李云林

多学科合作模式最受益的是病人,我们把病人当成整个一头大象,而不仅仅是盲人摸象。

语音/听健工作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之前听儿研所的一位护士长讲了一个病人,原来癫痫发作到生活不能自理,经过神经内科和外科联手治疗,现在回到学校上学了。

陈:这位护士长现在在神经外科,之前在我们神经内科,那位小患者住院的时候住在神经内科,是她负责的。孩子家庭也很特殊,在筹集慈善基金的时候,护士长做了大量工作。

安:那孩子是李主任给做的手术?

李:是。她做了两次手术,第一次大概十岁左右,大脑里有一个癫痫灶,刚好在特别重要的功能区,手术有影响运动和感觉功能的风险。当时孩子还小,妈妈一个人带孩子,所以妈妈担心手术后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不好办,就希望保守一点,既控制疾病,也不要影响功能,出现偏瘫等。我们当时预判这仅仅是一个暂时的办法,因为癫痫灶位置特殊,面积很大,可能得分批做。做完以后还不错。疾病得到暂时控制,功能也没有受到影响,但过一年多不到两年,她的病情再次加重,那个时候我工作变动中,孩子就住进了神经内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陈主任,在儿研所建立神经外科之前,你们遇到这样的病人怎么办?哪些是你们就可以解决的?哪些方面你们有局限?

陈:这确实是我们的困惑,就要把这些病人介绍到其他医院。这样做给病人带来诸多问题:一,由于换医院过程中的中断,导致诊疗思路可能不连贯;二、具备小儿神经外科技术的医院少之又少,这些家长常常求医无门,经常诊断出需要外科治疗,因为挂不上号住不上院,无法对接,只能继续留在我们神经内科,我们也没有办法。

其实,无论神经内科,还是神经外科,都是共同围绕神经系统来诊断和治疗的,我们工作越来越久,越发现有的疾病可以用药物治疗,但有的药物治疗是无效的,可以通过外科的手段来改善,甚至是彻底治疗。自从有了神经外科之后,我们经常是神经内科、外科、神经电生理、神经影像多学科一起探讨,形成无缝对接,对病人、家长好,我们彼此也能互相学习。

安:儿研所是国内比较大的儿童医学中心之一,很多人千里迢迢来求助,神经外科的这部分其实是填补了医院原来的一个空白。

李主任原来是大人小孩的手术都做,给孩子做手术和给大人做手术有什么不同?

李:做小孩子,尤其是小小孩儿有几个难点:第一、围手术期是关键,包括麻醉,术中整体控制难度都要大很多;第二个难点是手术医生要面对的,不能拿成人或者大孩子的手术思路做小小孩儿手术。比如术中出血,大孩子和成人出血100毫升,问题不大,因为体内有血液储存,但小小孩儿就不行,他总体的血量可能也就是五六百毫升,突然丢掉一二百,对他是巨大的损失和危险;第三是术后管理,需要医护人员仔细观察病情变化。比如,头天看着孩子活蹦乱跳挺好,第二天孩子睡得多发蔫,再一看肚皮有点发干了,再问病史,是把液体量减了一点点,孩子喝水没跟上,也就差百八十毫升,但就可能出现电解质变化,引起连锁的反应,大人会说“我渴了”,小小孩儿不会说,就需要仔细观察;第四,孩子是生长的个体,不能把儿童患者变成一个小大人来看待,他是动态变化的。

总得来说,能不能开展小儿神经外科手术,一部分是和外科技术有关,但大部分是和手术相关团队密不可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你们现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一个中心?

陈:对,我们首儿所的小儿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尤其是功能神经外科,再加上电生理、神经心理评估、神经影像,和正在建立的康复,多学科汇总,应该是高级别的癫痫中心。

为什么必须连接这么多学科?主要是诊疗评估特别重要。有的病人经过内科治疗没有办法达到无发作,让孩子回到正常生活,那怎么办?能否做手术?我们就要评估是不是脑皮层发育出现了结构性的问题,还要评估手术是否会造成正常功能损失,利弊权衡之下,再决定是否手术。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开始提到的那个孩子就是经过了严格的评估,严格的内科治疗,才决定手术的。目前术后一年半了,没有发作。

安:她之前是什么状态?

陈:发作很频繁,不管是醒、睡、吃饭、去卫生间、洗澡都有可能发作,每天要大把大把吃药,自己不能上学,家里面的一个劳动力不能去工作,要全心全意照顾她,孩子很痛苦,母亲也非常痛苦。现在孩子很快乐地回去上学了,而且成绩还不错,还可以帮妈妈做一些家务活。

安:你们当医生太有价值感了。

陈:这就是我们当医生最高兴的地方,一个孩子好了,关乎一个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外科的加盟给了你们很大的力量。

陈:是,像这个孩子,以前我们真的是束手无策,只能转走。

安:神经电生理和神经心理在这个合作中起什么作用?

李:其他神经外科疾病,做一个CT或者核磁就能看见是否有病灶,一目了然,癫痫病不是。可能影像学显示结构是正常的,也有部分可能是异常的,发现异常,我们就找到一个线索。找不到的怎么办?就要通过其他手段,比如神经电生理检查,还有神经心理检测,拿一些试卷测试,如果患者没有回答出来,或者得分比较低,就要怀疑大脑相应区域是不是出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难度非常高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

一旦找出来问题,转到外科医生这里,外科也面临两个问题:一、手术会不会造成功能障碍,人家原来走路、说话是正常的,做完以后会不会癫痫控制了,但走路说话有问题了?二、手术效果,从外科角度讲,对年龄没有限制,但是为什么年龄越小做越好,因为小小孩的大脑在发育中,早点把不好的因素去除掉,有利于其余部分正常地发育。

这个过程就像一个屋子人,里边可能有一两个坏蛋,他们混在人群里,不仅做坏事,还要把别人带坏。那么内科、电生理科、神经心理、影像科等等我们一起找出坏蛋,最后外科医生负责把坏蛋抓走。

安:现代医学分科越来越细,其实也导致系统浪费。像你们多学科合作,从无法对接到无缝对接,可以减少系统浪费,也可能会减少一些过度医疗。

陈:是的,工作当中也见过不应该做手术却做了手术的,可能就是因为缺乏多学科合作。我们对每一个病例都非常谨慎,讨论会就要开三次,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是两个不同的治疗手段,但疾病是一个整体。到2017年,我们帮助了很多孩子,到目前基本上都没有再发作,没有一例致残,说明我们这种合作模式的价值。

安:现在特别强调多学科合作,最大的背景是我们要回归医学的本质,医学的本质是以患者为中心,围绕他的病,找到最适合的方法,而对于有些疑难重病,多学科是最好的路径。另外,多学科经常合作,其实医生自己也受益。

李:您把多学科合作的另外一个好处说出来了。我们每次讨论,一屋子坐好多人,内科医生讲的看法,我们外科医生也学了,外科医生讲手术的方法,内科医生也在学习,逐渐地整个团队的就能力提高了。

安:大家的视野打开了,在专科领域有了一种全科思维。

陈:合作模式最受益的是病人,我们把病人当成整个一头大象,而不仅仅是盲人摸象。

实际上,由于这种多学科合作,我们现在对这个疾病越来越认识。癫痫病不是罕见病,咱们国家1%发病率。大多数药物治疗有效,30%的病人药物无效,多学科合作就是帮这部分病人找出真正的病因,其中一部分通过外科治疗也能控制达到无发作,我们希望把更多这样的孩子送回到正常的生活中,送回到学校去,将来还能正常结婚生子工作。

所以也要呼吁一下家长,不要谈癫色变,癫痫大多数是可以治疗的,关键在于是否得到了正规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所以如果孩子得了癫痫,爸爸妈妈不要怕,你们需要做的工作是给孩子找到正规治疗,把难题留给大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多“雅宝路2号的故事”,点击下面标题阅读:

护士眼中的北漂护士

对不起,我们不想把这组照片整成表扬稿

比儿科医生还稀缺的是……

你的信任,是我探索的勇气之泉

37℃的营养

他们图什么?

扎指血小窗口背后的大专业

别说你累!听听一把医用镊子要走多少路,承受多大压力

临时妈妈

窗口

“男”丁格尔

乘着铲车去上班

高原来的“小客人”

她当了近四十年护士,退休后的第一件事是……

小儿神外故事多,我们经历的远比电视剧里的更丰富

一次援藏,一生难忘

架在已知和未知之间的桥

做医生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善良的心

手术室里的“打工者”

医院里的“特种医生”

天国宝宝助产士

一只受伤的指头,成就了一名世界级的小儿外科医生

“生命奇迹”背后,需要“赌”的勇气和底气

隐身“医”

“看”病的医生

版式编辑/非羊

欢迎分享朋友圈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转载申请请联系:tingjian_ai11@126.com

听健工作室

知识改变生命,沟通带来连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健微电台

或者喜马拉雅FM、荔枝FM、蜻蜓FM,

搜索 “听健工作室”

这里“阅读原文”,进入听健微电台